APP下载

因势利导学生思品课插嘴

2016-09-13李玲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闪光点课堂教师

李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223-01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一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与老师能否处理好课堂细节有很大关系,其中学生插嘴是课堂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何谓学生插嘴,就是在教师上课时,没对学生进行质疑学生把自己的见解脱口而出;或是教师没指名回答,学生也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学生为何要插嘴呢?不外几种情况:一、教师对学生关注少,学生要引起老师的注意;二、学生要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三、信口开河。对于学生不经意的插嘴,每个教师对待的态度各不相同。有的加以严厉的批评,有的立即打断,有的置之不理,而有的因势利导。我认为因势利导学生插嘴最可取,因为学生插嘴是一种个性化学习方式过程的表现。思品课主观材料题中,答案具有开放式,无标准化,言之有理特点,更应处理学生插嘴现象。

一、学生插嘴是自信的表现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教师按着课前设计好一成不变的教案进行教学。教师没问到的,学生不许出声,得静静听。这本身就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学生插嘴是创新精神的表现

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教师有创新独特的教学方式,还要求教师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行教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对我们正在学习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记忆知识的能力,而是运用知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学生创新之动力来自教师的启发、鼓励、包涵与赞赏。

三、学生插嘴是个性张扬的表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关心、牵挂每一位学生,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特别是对于学生不经意的插嘴,教师更要认真、耐心地听取,然后再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敢于插嘴,把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发表,说明这学生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大胆想象、探究才得出的答案。教师怎能对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置之不理或一口否认呢?难道教师追求的是惟教参是尊,惟标准答案是尊的这种抑制个性张扬,,寻求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吗?这样的课堂教学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吗?“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育要以人为本,着眼人的发展。它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彰显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学生插嘴”是学生自我实现个性彰显的最佳途径,因为学生是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的教学情景中产生的“插嘴”,这种个性的彰显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它往往反映出由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而迸发出来的创新性思维。

四、学生插嘴也是一个闪光点

学生在学习上客观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爱心可使枯苗复苏,耐心可以修好破罐。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付出爱心和耐心。平时所关心,留心观察他们的一言一举,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这样才能提高这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并且无处不在。插嘴也是一个闪光点。因为那是学生对学科兴趣的表现。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我们如何引导学生课上这种无恶意的插嘴呢?下面我就个人经验提出做法:

1、顺流而下。什么叫顺流而下,就是改变教师原设计好的教案,顺着学生的话题,鼓励学生把想说的话尽情地说完整。如果学生说的在理的,教师应即使给予表扬,若学生说得不够完整,教师应当补充或矫正。我有时候打算给学生讲些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或者给他们讲些节日方面的知识,谁知刚开头,有的学生就喊:我知道,我看过啦。以前我会很生气的,现在我会和颜悦色的引导:你知道什么,把你知道的讲给大家听好不好?学生很高兴,讲的绘声绘色,有时候也出现错误,还有时候讲的不清楚,我再给他补充,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又激发了他们学政治的兴趣。爱护、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至关重要。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过程,因而每个学生都是等待开垦的金矿,有着发展的可能和潜力。但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教师还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可以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法官,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要真正解放学生的嘴巴,就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对学生的回答或别出心裁的思考方法等学习活动要细心体察,耐心诱导,保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更自主地学习;有兴趣,学生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尊重学生还体现为激励、赞赏学生。抓住合适的机会给学生以诚挚的鼓励,能使他们得到自尊的首肯和努力奋发的学习动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达到学生积极成长、教学效率极大提高的效果。

2、推波助浪。当我讲到青春期的知识时,学生插嘴是最为热烈的。记得那节课,我刚说:爱美之心……全班同学就齐说:人皆有之。面对如饥似渴的学生,这时我如果还按照课前的备课程序讲下去,必然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我只能像大海上空的一阵狂风,席卷海水,推波助浪。我立即问:哪什么样的人才算美呢,在你们心中美的尺度是怎样?全班立即展开热烈的讨论,随后又热情洋溢的发表见解,把他们对美的理解毫不保留的说很出来。这样既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就收到了意想不到了的教学效果。这种自然生成的教学资源要好好把握利用。

3、涓涓细流。这里就是要求教师面对学生的插嘴要像缓缓流动的泉水,耐心等待学生插完要表达的内容。等待非常重要,教师要学会延迟判断,让学生自己来判断,而不是老师作为一个法官来判断,这是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教师不要把自己知道的答案马上急于告诉学生。面对学生的“插嘴”,等待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时空,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面对这些学生,给他们留有思考的时空,他们就会去判断、去发现、去创新。

有的教师有可能会质疑,如果仅仅关注主体不注重课堂效益,只会滋生学生“信口开河”的不良习惯。那么当学生“信口开河”时,教师就应把主导地位充分体现出来,帮助梳理、点拨、疏导。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课堂学习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课堂中学生插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的表现,教师怎能对此冷落、忽视呢?思想品德的主观材料题言之有理,答案没有标准化的,更应提倡学生插嘴。

拒绝、否认学生插嘴,就是拒绝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就会死气沉沉,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得不到生成、张扬、发展、提升。思想品德课有很多知识是要求学生背诵,学生会觉得单调枯燥。试想,如果一个学习中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能提出质疑,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指望他会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如何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生活的建设者?

教师课堂上因势利导学生插嘴,体现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是师生交往、交流、启发、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双边活动”,这也重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却一无所获,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发展、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猜你喜欢

闪光点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浅谈唤醒学生“闪光点”的方法
抓住闪光点,“流水账”也能翻出浪花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