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景教学,有效养成

2016-09-13虞海利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情景体验演绎故事

虞海利

【摘 要】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本文作者就是从低段孩子入手,以自己的教学经历来畅谈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良好习惯 情景体验 儿歌 游戏 演绎 故事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157-01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的养成教育也不容忽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都必需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可塑性强。但由于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乐于探索、缺乏耐心,如果我们忽略这些主要特征,就有可能导致我们的教育事倍功半。那么我将采用情境体验的方法,作为培养低年级孩子习惯的一种重要手段,就能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用儿歌规范纪律

儿歌朗朗上口,最适合把一些枯燥无味的纪律通过儿歌的方式演绎,让学生更加容易被接受。比如:好多老师会在开学第一课给学生上一节有关课堂纪律的班会课,给学生制定诸如“发言要举手”“不可以随便讲话、走动”等一系列的规定,然后通过反复训练和教师严厉的语言使学生因为惧怕而遵照执行。虽然看起来达到了培养听课习惯的目的,但学生并不是真正发自内心地主动接受,愿意这样去做。

还记得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的上课习惯很不好,就算是我讲了很多遍上课要认真听,眼睛要仔细看,可是效果并不佳,往往学生没有认真听讲,自己累得半死。可是我发现一年级的孩子们对唱歌到是朗朗上口,很有兴趣。于是我抱着试试的态度,给孩子们一试,只要孩子们上课有点“游神”,唱唱儿歌:

谁的小手放得好,我的小手放得好

谁的眼睛看老师,我的眼睛看老师

谁的耳朵认真听,我的耳朵认真听

谁的表现最最好,我的表现最最好

让他们立刻“回归”。真是太好了。

巧用儿歌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让孩子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让孩子们在无形中就有了一个良好的纪律习惯。现在孩子们都说虞老师发火越来越少,越来越可亲了。这都是儿歌的功劳啊!儿歌虽好,但勿滥用儿歌啊!

二、用游戏深化习惯

俗话说:“无规则不成方圆”,规则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必须遵守的准则和规范。而一年级的孩子因其年龄小,在他们眼中还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以就更不懂的该怎么遵守规则了。例如:他们上课时在教室里随意说话,下课了和小朋友无礼打闹等等,这一切都是学生缺少规则意识所致,此时老师的说教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简直是有一种对牛弹琴的滋味,而这时游戏教学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为学生的规则意识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因为游戏一般都制定了游戏规则,学生们可从中得到社会规范意识和伦理精神的最初启蒙。如通过“猫妈妈和小猫”的游戏,学生可以愉快地养成轻轻进入房间入睡的行为习惯;通过“玩具找家”的游戏,学生可以学习正确收拾玩具,并放在固定的地方;通过“大灰狼捉兔子”的游戏,学生可以学习认识自己的位置,并做到坐好、站好、不随便动等。总之,学生在游戏情景中能轻松愉快地反复学习、巩固良好的常规习惯。

三、用演绎诠释习惯

由于孩子年龄小,是非观念不强,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转移,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后,如不及时强化巩固,仍容易改变。因此,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不断地巩固。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表演、诗朗诵、演童话剧等来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如,表演童话剧《小熊拔牙》,就可以教育孩子养成坚持早晚刷牙的习惯。也可以根据学生们熟悉的或已听过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情景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复述故事中角色的对话,体验故事的情节变化和人物情感的变化,加深对故事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绘画、画海报、自编故事、情景剧的表演等活动,让孩子们对养成习惯进行很好地诠释。

四、用故事温暖成长

我们知道,故事对儿童而言,具有无法比拟的教育功效。 故事是一种榜样教育,借助故事教育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是切实可行的教育手段。故事的意境之美,在无形中感化儿童,可使学生反省,拥护故事中勇敢侠义、爱怜仁慈的形象,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我们可以利用故事的典型事例和形象培养他们爱憎分明,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帮助的感情。例如故事《泡泡找来的朋友》教师利用故事的典型事例和形象让他们知道身边需要朋友,朋友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帮助,这样的友情才长久。给孩子们讲《只需十分钟》,让孩子懂得,几分钟的时间并不长,但如果能利用它并能成为一种习惯,这些短短的时间就有可能成就一个人。《圣经上的蜂蜜》,让孩子们懂得,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它能给予我们纯净的心态,对人和自然的信心,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小故事,大道理。这样的要求,没有了一板一眼的命令,有了温度,有了情感,孩子们很自觉地很愉快地去执行了。

总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耐心、爱心,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坚持。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反复训练,直到巩固养成为止。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也就学会了学习,学生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一生受用。

参考文献:

[1]杨晓萍,李传英.儿童游戏的本质——基于文化哲学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09,(10).

[2]赫伊津哈.游戏的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14.编辑:cicy

[3]贾希贞 关鸿羽.关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接力出版社.1997.10

[4]陈少娟.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和指导.接力出版社.1997.10

[5]姬君式.春泥护花.新蕾出版社.1997.10

猜你喜欢

情景体验演绎故事
“演绎”让地理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