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运用数学概念

2016-09-13雅丽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数学概念小学数学

雅丽

【摘 要】现在很多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认为数学特别难学。我们只要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主要是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没有搞清楚。没有理解掌握好。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概念,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概念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概念 直观形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148-02

要掌握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既依赖于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状况,又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措施。笔者认为:有效的概念教学应将概念的逻辑联系与学习者认知水平有机结合起来,制定或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描述性概念数学要直观形象

一般来说,学生学习概念是从感知学习对象开始的,经过对所感知材料的观察、分析或通过语言文字的形象描述所唤起的回忆,在头脑中建立学习对象的正确表象,才引入概念。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的逐步发展过程。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是从小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描述性概念的讲授方法必须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坚持直观形象的原则。如:在学习长方形之前,学生已初步的接触了直线、线段和角,给学习长方形打下了基础。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可以利用桌面、书面、黑板面等让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抽象出几何图形。从中总结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 (1)都有四条边;(2)对边相等;(3)四个角都是直角。这样使学生在头脑之中形成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长方形的概念。

二、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如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利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我用9个同样大的小木块摆出三堆,第一堆1块,第二堆2块,第三堆6块,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时,我又把这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想:“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看我把原来的三堆合并起来,变成一堆,再把这堆木块分做3份,每堆正好3块。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又把木块按原来的样子1块,2块、6块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三、从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质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适应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圆周率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一般教师都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很快就发现不管圆的大小如何,每个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教师指出:“这个倍数是个固定的数,数学上叫做“圆周率”。这样,引导学生把大量感性材料,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抛弃事物非本质东西(如圆的大小,纸板的颜色,测量用的单位等)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论圆的大小,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形成了概念。在小学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含义接近,但本质属性有区别。例如:数位与位数、体积与容积,减少与减少到等等相对应概念,存在许多共同点与内在联系。对这类概念,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必须把它们加以比较,避免互相干扰。比较,主要是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对进行比较的两个概念加以分析,看各有哪些本质特点。然后把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找出来,使学生既看到进行比较对象的内在联系,又看到它们的区别。这样,学的概念就会更加明确。

四、利用知识迁移,构建知识网络

这包括两方面的要求。第一方面,要加强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的教学。所谓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在知识与技能的网络中,那些带有关键性的、普遍性的和适用性强的概念。如,加法的概念、比多比少的意义、差的概念、乘法的意义、比的意义、倍的概念等等,越是最基本的概念,它所反映事物的联系就越广泛、越深刻。抓住这些最基本概念的教学,能使知识产生广泛迁移,使学生学习起来容易理解,同时也有利于记忆。第二方面,小学数学中许多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对一些相关联的概念进行对比,归类,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这些联系就可以使知识脉络更清晰,知识结构更完整。掌握了这些联系,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见特殊,便可实现相关知识的有机统一。例如: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但是他们又相互区别。老师在教学完梯形之后,要对四种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四边形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加深学生对四种四边形的理解。

五、定义性概念教学要准确推敲

数学是一门严密而精确的科学,特别是有关概念具有更强的“压缩性”。字里行间包含着深刻的内涵,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定义性概念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咬文嚼字、准确推敲关键词语的涵义。例如在教学互质数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几组数,如“4和7”、“10和9”、“25和18”的公约数的观察的基础上,引入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的概念。然后,老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对互质数的这个概念要弄清:(1)它是两数之间的一种关系。(2)它是从公约数的个数这个角度提出来的。(3)关键词“只有”的含义。从这三个方面揭示出互质数的本质属性。教学中只有抓住这些属性,逐项剖析,才能使互质数的特征活脱脱地展现出来。教师通过对“互质数”的详细解读,既抽象概括出“互质数”这个概念,又能为学生深刻理解掌握互质数奠定了基础。

总之,学习数学仅仅是一个起步,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形成概念之后,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地运用概念,才能有更大的飞跃。只有学生会运用所掌握的概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科学出版社,2001年。

[2]钟启泉、崔允淳、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子兴主编,《数学教育学导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猜你喜欢

数学概念小学数学
在“破”与“立”中,加深概念理解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