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2016-09-13肖杰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数学兴趣培养方法计算能力

肖杰

【摘 要】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讲究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注意灵活新颖。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培养方法 数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129-01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所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的计算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的。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具体做法是:以碰球的结果和是10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李明明我问你,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边拍手边回答:老师老师我告诉你,你的3球碰7球。熟练之后可简化为--拍手问:李明明,我的3球碰几球?拍手答:你的3球碰7球。(注:此游戏可根据学习内容变化随时调整碰球的结果,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随时调整节奏的舒缓;可集体回答、小组回答、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交叉进行。)2、用故事激发兴趣。如: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二、加强算理理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算理”不清,是影响学生计算水平的因素之一,计算能力就难以提高。例如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时,就必须处理好算理与算法,单纯记忆与发展思维之间的关系。教学时,应通过观察、思考、说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用算理引入算法的重要过程。使学生明白: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分母不变”是因为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只用分子进行加、减;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只要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就可以了。这样教学,不但使学生明白算理是算法的灵魂,而且避免了机械用法、单纯记忆的弊端,达到“明理驭法”的目的。因此,清晰的“算理”是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的重要保证。

三、培养学生计算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方法。比如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将15+5×(1-0.5),错误地算成20×(1-0.5);加强口算训练。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练习,基本上采用听算和看算训练。持之一恒,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教育学生养成验算习惯。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我们要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复核或验算。

四、培养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记得蔡元培先生说:“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将这两句话合二为一:“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深切的体会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更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我们知道,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

2、对比明理法。如:三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以125×11为例,口算的思维过程是:先算100×11=110020×11=2205×11=55最后算1100+220+55=1375;估算时要说明的是在此类型的估算中,只要将11估成10,然后计算125×10=1250,也就是125×11≈1250即可,关于这一类型的估算说明在教学参考书上有明确文字;竖式计算的思维则是先算125×1=125 125×10=1250最后算125+1250=1375.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的思维方法略有不同,学生通过说想法,说过程进行对比、区别,就会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对比明理法。"

总之,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我们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我们教师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创新计算教学方法,把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那么,我们可以相信,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那一天不会离我们很远。

参考文献:

[1]刘仍轩;《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小学数学教育》2005年

[2]朱艳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管理策略初探;《新课程》2010年第04期

[3]李梅芳;浅谈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S2) .

猜你喜欢

数学兴趣培养方法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以“媒”为“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用生活助燃数学之光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