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2016-09-13张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布置交流数学

张莉

【摘 要】高中数学课堂中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就是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被高中课堂普遍采用。

【关键字】高中数学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119-01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我尝试了多种途径,组织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我以高中二年级数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领会教学的三维目标,精选合作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那么在课堂教学中,目的在于通过学生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遇到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辅助指导。

二、明确教学重难点, 提出合作要求

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正确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制定切合实际的具体合作目的,并在学生合作学习前提出合作要求,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目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确定了“等差数列求和”的合作内容后,我制定了具体的合作要求:1、研究教材实例“钢管共有多少根”2、引出“高斯故事”3、总结倒序相加法4、分组讨论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5、组长负责组织,记录员记录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最后选一个代表总结公式。

三、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层指导合作

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学生是主,教师是辅,但是,学生合作学习也不能一盘散沙,成放羊式。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会有不同的层次进行区分,比如在课堂上,我把班级五十名学生分为五组,按成绩蛇形排列,每个小组都有好、中、差,让他们之间产生问题, 然后进行交流,一部分学生产生问题,一部分学生解决问题,形成一个良好的交流循环。

四、组织学生交流、多层次评价合作结果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从多方面进行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鼓励是教育的基本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后要对学生的付出也需要给予肯定,表扬。另外,课后作业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个 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能力都有不同,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布置不同的作业:优生布置有挑战性的作业,让学生挑战一下自我,延伸课堂内容,学到课外的知识;中等生布置难易适当的题,通过学生的努力能够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差生布置基础内容,要啃透教材,夯实基础。有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可以对学生布置同样内容的作业。

新课程改革以后,教材已经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抵触心理,我们教师更应该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提高了数学成绩,多下功夫,多去琢磨。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后我们应该把这一模式更加具体化,实用化,使学生对数学更加感兴趣,数学成绩不断地提高。

猜你喜欢

布置交流数学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错在哪里
“交流”等5幅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