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农村小学附设学前教育之策略

2016-09-13陈其政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城乡儿童农村

陈其政

【摘 要】农村学前教育问题与农村儿童发展息息相关,与千千万万的农村家庭的未来息息相关,我们要不断探索新的理念、方式、方法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改革创新。农村学前教育在新的时代特征下要保证每个农村儿童都可以均等地享受发展完善人格的权利,为国家教育体系的完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农村 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085-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发展目标。然而,当前农村学前教育水平与国家教育体系构建目标在对接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差距。农村学前教育受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发展的限制,在发展过程中与城镇学前教育水平逐渐拉大。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主要是在教育公平的前提下结合农村自身发展特点,构建一个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农村城镇式学前教育发展模式。在实现学前教育农村城镇式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解构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必要前提。以此为切入点,逐渐推进农村学前教育与城镇学前教育无缝对接。

一、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最大的困境在于难以逾越城乡二元结构所引发的城乡教育断层。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在教育断层的影响下,资金、师资力量以及结构性教学调整问题是主要因素。

1.资金匮乏,物质保障不足

农村学前教育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是当前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最重要的困难之一。农村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与城镇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学前教育水平也以经济形态落差为基点,表现出了许多不足。首先,资金不足难以提高办园条件,学前教育硬件设施上的落后,必然影响各种软性教学内容的开展。其次,教育经费不足也会带来一些必要的安全隐患,资金匮乏难以实现学校设备定期维护与更新。因此,资金匮乏是阻碍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无差别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2.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

农村学前教师在工资水平、福利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制约农村学前教育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低福利待遇导致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出现高流动性、低学历性的特点,农村学前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水平普遍无法满足农村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农村学前教育业务素质不高,难以将园区的优质硬件资源转变为软性的可灌输思想传达给学前儿童,以至于学前教育学校出现资源空置的现象。学前教师是整个农村学前教育系统的灵魂性人物,是引导、教育学前儿童,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帕累托最优,提高农村学前教师队伍建设是必由之路。

3.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学前教育结构性失衡

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是农村教育面临的又一大困境。农村经济转型,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土地,成为城市中一类特殊的劳动群体。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遗留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子女教育问题。农村学前儿童一旦达到学龄,多数会与祖辈留在农村接受教育,缺乏父母陪伴与教育的学前儿童入学最大的目的不是培养开发学龄前儿童的智力,而是将儿童托管到学校。学前儿童所处的这种家庭环境导致教育仅仅依靠学校,缺乏对儿童的针对性教育,导致学前儿童教育结构单一,无法达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出现的资金匮乏、师资配备乏力、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正确认识农村学前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是做好学前儿童教育工作,发展农村教育立体化布局的重要前提。

1.经济发展掣肘引发教育失衡

农村学前教育问题是教育协调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经济发展的问题。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引发城乡教育资源在分配上出现很大的不公平现象,这是历史的问题,也是现实的问题,更是发展的问题。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要正视这一限制性因素,在限制中寻求发展。

2.农村教师岗位缺乏吸引力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最大的困境是教师的配备问题,农村学前教师岗位社会保障、社会评价、薪资待遇等与城镇学前教育存在巨大的差距。农村学前教育往往成为年轻教师的工作跳板,教师队伍流动性强。缺乏岗位黏性的农村学前教育教师无法将自身的热情放在农村学前儿童教育上,导致农村儿童学前教育流于形式。因此,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是社会体制性待遇的问题,是基本社会地位无法得到保障前提下的职业奉献问题。

3.农村家庭城镇化的阶段性困境

农村家庭城镇化是农村家庭结构出现的一个新的特点。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儿童农村化,父母城镇化,儿童与父母处在对接的过程当中。异地相处的亲子关系使教育成为了数字传输过程中简单的问候。此外,在城市打拼奋斗的父母一般生活压力比较大,其生活的重心往往停留在为子女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上,从而对子女的心理需求、教育需求、发展需求缺乏必要的计划和关注。再次,农村化的认同往往与祖辈生活,其各方面的发展逐渐依附与祖辈的影响,然而这种隔代教育往往导致学前教育理念退化,难以促进儿童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

三、优化农村学前教育的对策建议

优化农村学前教育就是要正视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解构原有的教育资源分配格局,重塑教育资源分配模式,将优势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从而促进城乡学前教育资源一体化进程加快,为祖国的未来撑起一片天。

1.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物质投入

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物质投入是解决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出现问题的关键因素。完善农村学校的教育设设施、定期更新维护教学设备,逐步实现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均等化,让城乡儿童公平地享受发展自身的权利。同时要十分注意农村学前教育设施的安全性,将定期安全性检查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

2.更新教师队伍结构重组教育资源

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福利待遇是更新农村教师队伍的关键举措。提高农村学前教师岗位的待遇,有利于增强农村学前教师的岗位黏性,激发农村学前教师的工作激情。提高农村学前教师的福利待遇不仅仅是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更要通过情感激励的方式为农村教师赋予更强的精神奖励。通过物质性与精神性双重奖励措施不仅有利于农村学前教师将职业发展意向定位在农村,更加有利于促进农村学前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村学前教育改革与完善的工作中。

3.提升家长对学生的重视程度

提升家长对学生的重视程度,是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辅助性手段。提高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要依靠国家政策宣传,更要依靠学校、教师这种基层的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学前儿童发展讲座,促进家庭对学前儿童教育了解。老师可以进行的必要的专门性家访活动,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家长对学前儿童教育理念的转变。

猜你喜欢

城乡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城乡涌动创业潮
留守儿童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