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2016-09-13张霞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翻转课堂

张霞

【摘 要】教育本质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语文课堂上应该如何呈现?翻转课堂是否能一定程度地实现个性的张扬?语文教师对课堂的把握与掌控应基于哪一点?是精神的成长,是个性的彰显,是思想的流淌。

【关键词】教育本质 翻转课堂 人文精神 思想个性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078-02

让课堂变为“生命的狂欢”,当课堂变成燃烧激情的舞场,这就回归了教育的本质。 (《高效课堂22条》李镇西)

这样的语言,这样的思想,这样的观念。我震撼于这样的表述,更珍视这样的思想。虽然我也高举着“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旗帜在教育的道路上潜行摸索了许多年,但是直到今天,当这种思想冲击我的视线,我才如醍醐灌顶,原来我所践行的还停留在昨日,或者,我所遵循的一直是表象。

一座文明的“监狱”是培养不出文明之花的,一个功利场里是孕育不出幸福之果的。过分迷恋于“知识”而忽略了个性,过分执着于分数而扼杀了创造,过度的依赖教师而抹杀了快乐。这是学生的悲哀,是教师的悲哀,更是整个教育的悲哀。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来自偶然,但却顺应了大教育运动的形势。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360百科)

教师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个性鲜明的、有血有肉的生命奇迹。因其有思想,所以鲜活。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是鲜活的,有感染力的。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感应是互相的,所以,高效课堂最本质的东西就是生命的张扬,思想的飞扬,是情感的张显,是个性的狂欢。似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点。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量、知识点的补充与学习变得越来越容易,渠道越来越广泛,因而无需在课堂上花太多时间学习。因而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被重新建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 "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百度百科)课堂内的时间变成学生研究、讨论的殿堂,是生生交流的舞台,是师生共鸣的平台。精神的鸟儿只有在辽阔的蓝天才能无拘无束地展翅飞翔。语文教育要给学生心灵的自由,容忍学生的“异端”,让他们的思想冲破牢笼。这也是课堂翻转带来的革命——课前学生在知识的“超市”里流连,课上学生在思想的河流里体验生命的“狂欢”。

教师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课堂人文精神的生长需要阳光、气候、土壤。这个“阳光、气候、土壤”,就是一种民主教学的氛围。对于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师而言,他在每一堂课上,都能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互换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 于是,一处处浓的化不开的情,一朵朵灿烂的花,一张张充满激情的笑脸……这就是理想中的语文课堂:情感、情绪、情意、情思……一切关乎情。一个失去了情感做依托的课堂,无疑是一潭长满了“罗绮”的、充满了蚊虫嘶叫的死水。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是痛苦的,学生是窒息的,教育是陈腐的,又哪来的精神涵养?语文教师对课堂的把握与掌控是基于哪一点呢?“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人,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个性是一个教师的精神长相。一个有个性魅力的老师,才能培养有个性的学生。这是教育的真谛,也是教育的责任。”

现在,课堂可以翻转了,学生有部分决定权了。他们可看视频,听讲座、听播客、翻电子书,实施网络交流,信息化资源共享,资料无限时空查阅……课下每个学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获取知识、内化知识的渠道,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多元、丰富的材料中,在自己建构的对文本的理解基础上,围绕一个或者多个问题去探究、讨论、合作、解决。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平行交谈,真诚沟通,民主协商,直至共同成长。这种平等对话,也是师生双方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是相互信赖氛围下的启迪。这种平等对话才能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当我们让学生蛰伏在内心的期待充分地活起来,当我们让每个动起来的学生去关注课堂上下的每一个细节,当我们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成长,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才凸显出来。这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而这种精神性的存在不单单是一篇篇凝聚着灵感、激情,代表人类精神财富的文学作品,通过经典教材传达给我们的一切人类共同信奉的真理精神,是对人类个体的尊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让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前真正了解学生,走近学生,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这何尝不是人文精神?

反思多年的课堂教学,在很多时候,也颇得意过自己知识的越来越丰富,也颇满意桃李满天下的教学成果,也颇在意自己创设的课堂教学模式……却原来是井底之蛙,一味地沉浸在已有的成绩里不思进取。

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如何在今后的课堂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个性之花放在语文课堂上,让思想的火花怒放在语文课堂上,让健康与美德盛开在语文世界里,这是语文教师今后着力探索和实践的目标。

关注学生精神的成长、个性的彰显思与想的流淌,让教育的本质回归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语文,为人生奠基》(《语文学习》2016第2期 作者:李支舜)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翻转课堂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基于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与重建的新思考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