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

2016-09-13王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学习新课程意识

王艳

【摘 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是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宗旨。所谓化学科学素养是指经过化学学习,当事实性知识忘掉后剩下的“东西”,这“东西”就是化学科学意识、化学科学精神和化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 学习 意识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067-02

《化学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联系课外内容,增强学生的实用感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内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并使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内知识,同时也能及时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累赘感,反而觉得所学知识更丰富,实用性更强。例如,在“乙酸、乙醇、乙酸乙酯等”的教学中,以我们每天吃饭所必需的调料“醋”,喝的各种品牌的“酒”以及水果、鲜花里面所含的酯类物质等的现实场景引入乙酸、乙醇、乙酸乙酯的物理性质,进而引出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通过紧密结合教材基础知识或重点知识的应用性知识的补充 、讨论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从情境创设着手,在教学过程开展生活化教学

化学本身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化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创设真实具体的情境,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把化学现象与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联系起来,完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铁和铁的化合物”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情境: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削皮后的苹果颜色就会变锈,谁能知道其中的奥秘呢? 而市场上出售的苹果汁为什么却能保持新鲜颜色呢?虽然这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但真正关注过、深入探究过的学生其实并不多。于是笔者又作了适当的提示:Fe2+与Fe3+在溶液中各显何种颜色,有哪些化学性质?通过这一点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得知:苹果中的二价铁离子被空气中的O?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呈黄色,而市场上出售的苹果汁中常掺入了还原剂(维生素C)。像这类贴近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有亲切感,激发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三、联系生活热点,使化学教学贴近于社会实践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等,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人类保护臭氧层的行动”,这既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人文意识”问题,围绕“从电冰箱的普及与换代到臭氧层”开展探究,指导学生查阅、访问网站,获得知识。在讲授重金属汞的性质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其危害,讲述汞蒸汽对人体的危害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用行动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样清理破碎的水银温度计,如何处理含汞的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使化学教学更贴近于社会实践,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所学知识富有时代感,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人文关怀,将自然科学融入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进行思考和分析。

四、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新课标和教材已经规定了教学内容的范围,也就是规定了“教什么”,但至于“怎么教”,具体通过教什么内容来落实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需要我们对教学的过程做出研究。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个性魅力、知识结构和教学风格,从而也决定了他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但教师个人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考核标准进行全面的调整和选择。但生活处处皆化学,这对教师个人对相应教学素材的积累就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为此需要教师群体如备课组等对教学内容加以研究、选择和重组,不仅能保证资源共享,也可将生活化教学推向整体化和系统化。

总之,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可以从社会生活入手,从而活化化学知识,教师应该协助学生从科学角度理解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中获取化学知识,又用化学知识去解释社会生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结合教材内容对引入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行筛选并确定合适的结合点来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晓红;;生活化习作教学的实践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0年02期

[2]蔡立峰;;新课标下初中科学生活化探究教学模式初探[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3]杨丽菲;;试论高中化学“生活化”的措施[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0年Z4期

猜你喜欢

学习新课程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