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2016-09-13王道云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电气设备机电

王道云

【摘 要】随着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等战略部署的实施,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快速提升,电气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上升期。中职院校的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主要是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掌握机电、电气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自动化设备操作能力,具备完成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编程、调试与维修能力的技能型实用人才。本文就对中职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电气设备 机电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028-01

一、一体化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既可以从理论学习入手,用以指导实践操作;也可以从生产实践开始,先接受感性认识,再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还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就遇到理论和技术难题穿插解答。其目的主要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因而形成了它的四个特点:1、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课教师为一体,既要懂理论也要会操作。2、教学内容一体化,即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相结合,形成了一体化校本教材。3、教学环境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和实习工厂构成了一体,教室就是车间。4、学习方式一体化,即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同步进行,相辅相成。

二、中职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整体架构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在架构过程中,必须保证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应当针对课程实际与工作具体需要构建教学体系和情境,促使学生充分的掌握操作技能。

在工作过程理论基础上,学生在学习机电一体化设备课程相关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相对系统的知识内容,如一般设备、数控系统和自动化生产等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等。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将学生进行分组,接下来在结合教学和实际的基础上,为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工作任务,学生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安装等工作,而最后就是由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和流程完全符合机电一体化专业和工作实际需要,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综合职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一体化教学所需的能力。在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示范性强的优秀课程教学团队。

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我院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培训和学习,聘请各类专家到校讲座、指导或担任兼职教师;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亲身体验企业工作环境。通过技能竞赛锻炼和提高教师操作技能等途径,下大力度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本专业一体化教学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团队。

(3)强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起源于国外。1900年,德国让企业承担职业培训,由企业和职业学校相互合作,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双元制模式。中职学校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区域差别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实际水平,突出企业需求,进行校企合作。在电气专业领域,据相关学者研究与调查,电子行业的企业认为简单电子线路装接调试、产品质量检测、电子线路设计与故障检修非常重要,而电力行业的企业则重视电工基本工具仪表使用、照明线路安装检修、工厂电气设备控制、PLC编程应用、电气CAD设计、自动化仪器仪表装配维护工作。为此,中职学校应该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重点和教学计划,重新规划、安排课时,做好课程之间的统筹工作,着重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这样,在学生进入不同类型的企业之后,才能很快适应企业需求,企业也就更乐于接受这样的学生。

(4)有序的课堂管理

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把控尤为重要,它是一体化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比如在我在授课时,课前我会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防止出现安全事故;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协助我进行课堂管理。课中,我会注意教学目标的设定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的知识点,并随时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进度;此外我还引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通过对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工器具的掌握、产品的质量等全方位管理课堂。在管理中,我引入企业的7S标准,做到劳保用品正规穿戴,专业工具有序摆放,并做好设备的维护,打扫实训场地的卫生,让他们养成工作中的好习惯,将来更快地适应工作需要。

(5)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元化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其中起帮助和促进的作用,而不只是传授的作用。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侧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在工作任务中选择学习内容,并且教学内容针对性要强,理论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各种学习任务。教师还应该适当地减少理论知识的讲授时间,增加实训操作时间,此外,还应该带领学生完成一些实际生产项目,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使学生学习到知识,真正提高他们的能力。所以我们所认为的合格教师,不但能讲授一门好课,也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实现教学过程上的“教学做一体化”。对于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具体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法:

第一种:项目教学法。其课程内容来源于工厂及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比如《电力拖动》这门课中的“CA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线路”这一项目,让学生通过研究思考,独立分析电路的运行过程。与此同时,还可以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元件的选取、线路的安装、调试、运行、故障分析等一系列工作任务。在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可完成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项目实施、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等工作,为自己今后独立工作奠定基础。

第二种:行动导向教学法。有的职业院校以往采用过先实习后进行理论教学的方法,但多数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现在很多院校先带学生到企业做短期的实习,让学生们了解企业。这种工作前的实习认识会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日后的教学任务里,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实训内容,多媒体课件教学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第三种:顶岗实习教学法。让学生到机电专业相关的企业去参观实践,在教师和师傅的共同指导下,参与工厂中实际产品的生产与安装工作,并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树立企业安全意识,学会在企业里与他人的团队合作与沟通。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最终通过这些改革和创新,在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到:在培养内容上“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并且日后技能熟练;在培养方式上,实现“教学做相结合”的目标,让师生边教、边学、边做;在培养主体上,实现“校企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江玲,罗悠燕.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2013,36:78-79.

[2]段赞辉.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2015,12:44.

[3]范文宇.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2014,18:93-94.

[4].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职教研究,2013, 04:1-21.

猜你喜欢

一体化教学电气设备机电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PLC技术在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渗透与实践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10kV变配电站一、二次电气设备的选择
电气设备的防雷接地与保护
电气设备及其接地装置的运行维护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