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育 为儿童的心灵发展打开一扇窗
——谈情境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6-09-13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科技教育局教研室谢润妹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6年8期
关键词:儿童情境语言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科技教育局教研室 谢润妹

情境教育为儿童的心灵发展打开一扇窗
——谈情境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科技教育局教研室 谢润妹

情境教育,是指在课堂上,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趣,以形象为主体的主动、具体的情境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技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笔者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叙述说明和归纳统一情境教学中“真”“情”“思”“美”的理论精髓,同时,通过以活动为途径,以生活为源泉的新观点为情境教育的实践拓宽了视野。

情境教育 语文教学 运用

情境教育是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创立的语文教学模式,情境教育创造性地借鉴了《文心雕龙》“境界说”的的精华,儒家文化“敏于行”的思想,以及杜威的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构建灵气、动态的语文课堂,促进儿童综合素质发展。

一、以情为纽带

1.老师与学生之间,真情交融。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能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从而使教育达成最佳效果。教学中,老师可以用激励性的评价、轻松的话语、期待的眼神、亲切的态度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当学生的感悟呈现精彩,独特的闪光点时,送上热情的赞扬:“你独到的见解连老师都没想到,你真了不起!”既满足了发言的学生追求成功的好胜心理,又激励了其他学生大胆发言。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时,微笑地询问:“老师是这样理解的,你同意吗?”当学生的了解不够全面时,轻轻地告诉他们:“除了你的资料外,老师还了解到……”学生感受到课堂上民主、平等、宽松氛围,

才能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放飞自己的思维,从而产生充满生命活力,充满创造灵性的体验,获得全新的认识。师生的真情交融创设了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2.教材与学生之间,引发共鸣。教师的情感是学生与教材之间情感的桥梁,教材蕴涵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需要教师去传递,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产生共鸣。教学《从现在开始》时,首先课件播放火车“呜呜”驶来的声音,教师再动情地说:“同学们,老师准备带同学们到森林去参加森林大会。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只要通过三道关卡的考验,就能获得一张森林火车票。”这个环节,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内需,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然后,请学生戴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教师通过角色采访,带动学生情感,融入文本角色,引发学生跟文本内容产生共鸣,通过交流各自的体验和感受,满足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最后,让学生扮演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以演助读,让学生在自演自悟中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二、以思为核心

1.倾注期待,加以激励,促进思维。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科学研究表明,当人受到表扬、鼓励的时候,大脑会呈现高度兴奋的状态,这时的学习效果是十分理想的。比如,当学生与文本对话遇到障碍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越俎代疱,而应该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与文本交流,并加以耐心的点拨、引导,同时给予学生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期待。一位老师在学生的朗读课文不到位的时候,轻轻走到她面前,微笑地说:“你再读一遍好吗?老师相信你能读得更好!”这位学生听到老师询问的语言,看到老师鼓励的目光,顿时信心倍增,当她再次站起来读课文时,不仅声音响亮,而且读得流利,富有感情了。另一位老师在学生感悟文本出现偏差时,摸摸学生的脑袋说:“开动你的小脑、再想想,老师知道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这位学生在老师鼓励和期待中,思维的火花得到点燃,终于说出自己正确的感悟,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这样对待我们的孩子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创新的火花一定会不断迸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尽然得到更大的发展。

2.启迪想象,创新思维,提高悟性。世界对于儿童来说是形象的、新奇的、活生生的,儿童也正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情境教学倡导以语言描绘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情境教学追求的不仅是在审美的乐趣中让学生有情有趣地感知教材,而且还要在此过程中,竭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如教学《黄果树瀑布》时,老师通过播放黄果树瀑布的影像,在激情澎湃的音乐中,配以深情的语言描绘,声情并茂地再现了教材形象,激起了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无限向往,激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放飞了学生的想象。当老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的印象时,学生有的说:“黄果树瀑布就像一幅镶嵌着无数珍珠的巨大落地窗帘。”有的说:“黄果树瀑布就像天上掉下来的一道白银。”还有的说:“啊,多么雄伟壮观的黄果树瀑布!”显然,情境创设诱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敏感性,对事物认识的独特性,语言表达的创意性。

三、以活动为途径

1.活动融入课程。情境教学主张把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让儿童通过自身的语文实践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儿童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把相对抽象的语文学习和学生的切身体验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如教学《石榴》,为了让学生对石榴的外形特点以及果实的颜色、味道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把实物石榴分给学习小组,让孩子们仔细观察,亲自品尝,然后交流、分享各自体验。在观察、体会、品尝中,把抽象的词语和学生的切身感受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同时为课外练笔做好铺垫。融入学生自身体验的语文学习活动,呈现的是富有灵性和活力的语文课堂生活。

2.利用角色效应。情境教学以利用角色效应,让孩子扮演、担当特定而又与教材相关的角色,是很有意义且非常有效的。如教学《从现在开始》,让学生自主选择,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在扮演狮子、猫头鹰、袋鼠、猴子的过程中,按自己扮演角色的身份、处境去思考、去表白、去操作,根据教材内容和老师、同伴对角色的期待,合情合理地完成一系列的行为,并配以恰切的语言表述。凭借这种如临其境的感受,不仅很快地理解角色在情境中的身份、言行,而且学得主动,学得扎实,体验深刻。

3.活动培养能力。情境教学提倡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孩子们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例如,教学《石榴》后,老师布置了两项实践性作业:1.仔细观察并品尝自己喜爱的一种水果,仿照《石榴》的写法,把这种水果的样子和味道写下来。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收集各种水果的名称、产地、种类、特点,在班里交流展示(如下表)。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以美为境界

1.呈现“美”的教学内容。小学课本里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把文本里蕴涵的美呈现在教学过程中,并以此把促进儿童素质发展的诸要素非常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桂林山水》里“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些语段非常优美,应该让学生细细品读,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神奇与秀丽,从而受到审美教育的熏陶。《桂花雨》“摇桂花”的语段也是非常优美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引导想象意境:桂花雨正在身边纷纷扬扬地洒落,仿佛闻到了桂花淡淡的清香……让学生感受桂花雨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接受审美教育。

2.突显“美”的教学手段。通过图画、音乐这些艺术的直观与老师的语言描绘相结合,来再现教材描写的、表现的、蕴涵的美。教学《鼎湖山听泉》时,老师播放课件:轻柔的音乐从远处飘来,悦耳的泉水声时而像小提琴般悠扬宛转,时而像腰鼓一样浑实厚重,泉水声音的千变万化,把学生带到了鼎湖山的夜里,带到文本描绘的意境中。教学手段的美感,作用于儿童的感知觉,又必然丰富了儿童的表象,激活儿童的思维、联想、想象、情感的活动。

3.运用“美”的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美的教学内容,美的教学手段都要凭借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去体现。教学语言对儿童的感知的活动、思维的活动、情感的活动都起着主导与调节支配的作用。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感染学生,还能让学生产生一种享受。如教学《草原》时,老师说:“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当你看到那一望无际、一碧如洗的草原的时候,你的心情一定会随着连绵起伏的草丛一起颤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草原的无比魅力吧!”如此优美的教学语言,立刻拨动了孩子们心中的琴弦,孩子们的心已经飞到了草原上,沉浸在草原的美丽里。又如,教学《从现在开始》,在引导学生明白小猴子当选时,教师说:“从大家的欢呼声中我明白了,不管你是万兽之王也好,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动物也好,不管你是谁?做什么事不能只考虑自己,更多的要考虑到别人的习惯,尊重别人,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拥护和喜欢。”朴素中饱含深情,平淡里蕴涵着深刻,“润物细无声”般感染了孩子们的幼小的心灵。

五、以周围生活为源泉

大自然是广阔的多姿多彩的生动课堂,我们的教学应该让儿童回归大自然,投入周围世界宽阔而丰富的怀抱中去。情境教学正是掌握了儿童认识世界、学习语言的规律,十分注重儿童与大自然的接触,引导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认识周围世界。教学《从现在开始》前,教师让学生在家庭里、社区里、大自然中观察各种小动物。学生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上网查找或对专业人士进行采访,了解它们的生活喜好和习性特点,为理解文本和感情朗读以及分角色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把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密切联系起来,体现了“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教育理念。

情境教育,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儿童的心灵发展打开一扇窗。教育发展的车轮是永恒向前的,我相信情境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角色不仅仅是那一扇窗,更重要的是,她能带领我们看到窗外孩子们处处绽放的光彩。

【1】李吉林.为儿童的学习——情境课程的实验与建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11)

【2】情境教育的操作要素DB/OL]http://www. edudown.net/teacher/jiaoyujia/jyj/200910/26038. html

猜你喜欢

儿童情境语言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护患情境会话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