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巨子打赌另类理性求真

2016-09-13邹瑜

当代工人(A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索恩丁肇中赌局

科学巨子打赌另类理性求真

生活里,有些人打赌不是为了钱,而是争一口气。比如两人对一个还没结论的事观点不同,各执一词,就会打赌争个输赢。

按道理说,打赌属于非理性的行为,本应与严谨、专注的科学家绝缘。可事实上,不少科学家也是打赌游戏中的常客,有些人乐此不疲,在科学史上留下了许多令人开怀的花絮。

这一期,各位且听我聊聊科学家们的“赌局大全”吧。

牛顿没赶上 肇中假认输

中学物理书讲过,开普勒归纳出了行星绕太阳运行的三条基本规律。但这只是对行星公转现象的描述,它背后是否还隐藏什么奥秘?

1684年,英国皇家学会会长雷恩获悉,牛津大学的哈雷和胡克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为了督促两人尽快研究出成果,于是提出一个赌约:谁能在两个月内从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开普勒三定律,谁就可获得一本价值40先令的书,折合260英镑,价值不菲。

深基坑施工是基础施工的基础,开工前根据建筑工程实际对基坑施工标准进行全面的优化,要确保基坑自身的强度及安全稳定性,增强地基的称在恶劣,并且施工人员也要严格的按照施工工序进行施工,确保深基坑施工的安全性。

为此,哈雷到剑桥大学拜访牛顿教授,想讨点招数。结果,他意外发现牛顿早已解决了这个问题,只是还没有公开发表。在哈雷的劝说下,牛顿将其研究成果写成专著出版,这就是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只可惜,该书出版时已是1687年,早过了悬赏期限,牛顿没得到那本价值不菲的书。

牛顿因为赌局过期没能拿到赌注,有些人则是甘愿认输。1974年美国物理学家梅施瓦兹听说丁肇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去向他求证。丁肇中当时矢口否认。梅施瓦兹将信将疑,非要跟他赌10美元。

梅施瓦兹前脚刚走,丁肇中就在实验记录本上写下,“我欠了梅施瓦兹10美元。”事实上,丁肇中的确发现了新粒子,但是他想核查后再公开。后来,丁肇中给了梅施瓦兹10美元。两年后,丁肇中因此发现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有意思的是,梅施瓦兹在他之后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接受采访时,他开玩笑说一直后悔当初没把和丁肇中的赌注增加到200美元。

他们两人的故事在业内成为一段佳话。

索恩赌黑洞 霍金输三回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曾3次来中国,前段时间还开通了新浪微博,受到国人热捧。

其实,他一向对赌局情有独钟。1975年,霍金与索恩就天鹅座X-1星是否包含黑洞打赌。两人约定,如果有黑洞,索恩赢得赌局,霍金为他订一年的情色杂志《阁楼》;如果没有黑洞,霍金赢得赌局,索恩为他订4年的《私家侦探》杂志。结果到了1990年,有证据证明黑洞存在,霍金认输并兑现了赌约。不过据说这本情色杂志给索恩添了不少麻烦,因为他太太不高兴!

有趣的是,此后两人又打了两次赌。霍金认为“奇点”只能够存在于黑洞之中,不能够“裸”,索恩的观点与他相反。于是两人在1991年为此打赌,这一次索恩把自己的朋友物理学家普雷斯基尔也拉进来了。三人特意写了赌状:“输家为赢家买一件蔽体的衣服,衣服上绣上适当的认输字句。”很不幸霍金又输了,但他并不情愿接受失败的事实,于是狡猾地在T恤衫上印了一个披着毛巾的女孩子,毛巾上面写着“自然憎恶裸奇点”。

1997年,这三人第三次打赌。霍金认为黑洞不能向外界释放任何信息,如果一个天体最后坍塌成为一个黑洞,那么天体的大量信息就从此完全丢失。另两人根据量子力学定律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认为黑洞可以隐藏它内部的信息。

他们三人打赌,黑洞到底能不能释放它的信息,赌注是一本《棒球百科全书》。这一次,霍金又不得不认输,但他却更改了赌注。“我在英国很难找到一本《棒球百科全书》,只能用《板球百科全书》代替了。”

虽然霍大师输了,但丝毫不影响他在中国的明星级待遇:他的新浪微博开通10天,粉丝就突破了340万人哦!

金属价格降 生态学家赔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想必各位都听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这个口号。世界各国人民是否有同一个梦想不好说,但我们确实只有一个地球,大家都希望它能长久持续发展下去。由此产生了科学领域与经济学领域的一场赌局。

保罗·埃利希是一个生态学家。也许你没听过这个名字,但你听说过《人口爆炸》这本超级畅销书吧,埃利希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朱利安·西蒙是一位经济学家,他的名气号召力似乎弱了一点,但这并不耽误两人打赌。埃利希认为,人口过多将导致灾难和大范围的物资紧缺,数十亿人可能死亡,发达国家或发生分裂,印度将无药可救。西蒙则认为,人们能够找到稀缺资源的替代品,万事安好。

理论观点的差异,导致他们对具体事情的看法也不一致。比如,埃利希认为人口的增长和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终将驱动金属价格上涨。他预测,1980至1990年受资源短缺的持续影响,5种主要金属价格将上涨。西蒙则持相反观点,他认为这5种金属的价格到了1990年就会降下来。西蒙提出:有不同意见者,欢迎来赌。

1980年,埃利希和两位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学家朋友,向西蒙发起了挑战。很不幸,10年之后这5种金属平均下跌了500多美元,埃利希三个人输掉了赌局,乖乖地赔了钱。

不过,很显然这位生态学家并不服气。后来他在接受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采访时,提到了已经去世的西蒙。埃利希评价对方:“很难犯下比这更大的错误……他对任何重要的事物都一无所知。”

可见,科学家们也一样有固执己见的脾气,有时甚至还有些孩子气。

业界大小赌 至今未停歇

各位,也许你会认为这些科学家赌来赌去有些不靠谱。其实,这也是科学家们探求真理的一种态度。而且同行之间的赌约,也会变相督促科学家严谨治学,反而有积极的作用。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科学家之间的打赌结果都会很快明了。比如下面这两位美国科学家之间一场5亿美元的豪赌,起码还有134年才能判断谁输谁赢。

在一次采访中,伊利诺大学芝加哥分校流行病学家奥尔散斯基声称,2000年出生的人会有人活到150岁。要知道迄今为止,世界人类寿命最长的人只活了122岁。奥尔散斯基的理由是,随着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污水治理和更安全的工作环境,都会增加人类的预期寿命。

报道播出后,爱达荷大学动物学家奥斯塔德跟他打赌,说活着的人不可能超过130岁。奥斯塔德认为,现有生活方式改变、外科手术技术、维生素药物、抗衰老药物、荷尔蒙和生物工程技术都还达不到预想的水平。“可能有人能活到130岁,但让他(她)再活20年,这不可能。”

两个人非常豪气,立下了5亿美元的赌注。不过两人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所以他俩各掏150美元作为种子基金,他们相信这笔钱在150年后将会涨到5亿美元。当然啦,到时候赌金只能给赢家的后人了。

说实话,很多科学圈外人对人类能否活到150岁不太关心,倒是对300美元最后是否能涨到5亿美元兴趣十足呐。且让人们拭目以待吧。

除了长寿话题,科学界对气候变化这一问题也没有统一的意见。有人主张,人类活动、大气热污染等因素促使全球气候变暖,而有人则坚持认为冰期将临。这两伙人争论不休,结果也打起了赌。

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俄国和英国科学家。俄罗斯科学家弗拉基米尔·巴什基尔采夫和加琳娜·马什尼奇坚持认为,未来全球的气候将变冷。他们的理由是,对地球气候影响最大的是太阳系活动的变化,由于今后数十年太阳将进入活动消极期,地球温度将会随之下降。2005年,英国气象专家詹姆斯·安南博士跳出来反对,并提出了1万美元的赌注。他满怀信心地说:“从事气象科学挣不了多少钱。因此,这1万美元将是对我日后退休金的良好补充。”

为判定谁将会赢得打赌,俄英科学家商定以美国气象中心记录的地球平均温度为准,比较该中心记录的1998-2003年间及2012-2017年间的平均温度。如果温度下降,安南博士在2018年向两位俄罗斯科学家支付1万美元赌注,如果届时温度升高,则得到相应数目的赌注。

要知道,这可不是安南博士第一次就气候变化的话题与人打赌。此前,他曾先后向8位气象学家约战,最后只有美国气象学教授理查德·林森答应了他的挑战。只可惜两人的赌注比例问题没达成统一:林森教授开出的赌注为1:50,如果他的预测准确实现,将赢得1万美元,如果他输了将只需支付约300美元。安南博士掐指一算不合适,两人未能正式订立赌约。

如此看来,还是战斗民族的科学家霸气,让我们再等两年看看安南博士和巴什基尔采夫、马什尼奇谁能笑到最后吧!

这正是:

打赌荒唐事,吸引科学家。求实追真理,不为赚钱花。

猜你喜欢

索恩丁肇中赌局
丁肇中三问三不知
丁肇中的“一问三不知”
奇怪的赌局
丁肇中的“我不知道”
意识内在性的历史唯物主义破镜
国际巨头的“非油”赌局
一个必输的赌局
丁肇中的“不知道”
商品价值交换的现实抽象与先天观念综合
初恋“索恩”,情债难偿一地狼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