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筑“天网”保安全

2016-09-12董一鸣李乐乐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6年7期
关键词:天网山洪防汛

□董一鸣 □李乐乐(本刊记者)

构筑“天网”保安全

□董一鸣□李乐乐(本刊记者)

“承留镇李八庄村发生强降雨,村前五指河河道水位上涨,村后山体滑坡和沟堤溃决,请迅速采取措施!”村防汛监测人员发现并报告险情,村干部立即向群众发出警报警示,组织群众紧急撤离,现场秩序井然有序。

2016年7月7日,河南省济源市防指在承留镇李八庄村举行了300多名干部群众参加的山洪灾害防御演练。每年汛期,河南省境内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县市都会举行山洪防汛预警演练。这些实战演习,是河南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的一部分,增强了干部群众防灾避灾意识,成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保障。

河南省自2010年开始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并于2012年6月全部完成,实现“3年任务2年完成”的建设目标。为加大山洪灾害防治力度,河南省继续启动了2013—2015年山洪灾害防治项目。

通过2010-2015年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的实施,搭建了专群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应急体系,填补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空白,发挥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

构筑“人工天网”

2010年,河南省启动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统一规划、责任明确的一盘棋格局,“3年任务2年完成”的建设目标圆满实现。在该项目基础上,2013—2015年山洪灾害防治项目也全面完成。

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构筑了防御山洪灾害的“人工天网”。

监测系统构成了山洪灾害防御的“千里眼”“顺风耳”。河南省建设完成了4000余处自动水雨情监测站,山洪灾害防治区内平均34平方公里就有1处自动雨量站。在山洪灾害易发区,配置了简易雨量监测站18613处,建设了简易水位监测站6792处,达到山洪灾害易发区每村建设1个简易雨量站、重要乡村和交通路口1处简易水位站的目标。建设了1215处图像(视频)监控站,实现了监测可视化。

通过项目建设,河南省组建了覆盖全省的雨水情监测体系,各种雨情、水情变化可实时传输到防汛指挥机构,为提前做好山洪防御准备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监测预警平台是山洪灾害防御的“大脑中枢”。目前,河南省已经实现省、市、县三级防汛计算机网络的互联互通,建设了13个市、79个县及413个重点乡镇的异地防汛会商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视频会商系统的互联互控。

在县平台上安装部署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软件,能够实时监测雨水情和灾害情况,快速发布预警信息,有效提升了基层山洪灾害防御指挥决策能力和防汛抗旱现代化水平。

预警体系是山洪防御的“传声筒”。网络语音系统和网络通信系统,大大增加了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通信手段,安装发放的预警语音广播、手摇报警器、铜锣等多项预警设施设备,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基本实现了山丘区预警信号的全覆盖。

更为重要的是,项目建设延伸和扩展了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提升了河南省基层防汛决策指挥能力,初步建立了山洪灾害防御技术标准体系,创新了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既懂水利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增强了干部的责任意识和群众的防汛意识。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河南省以建设“精品工程、样板工程”为目标,完善规章制度,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和资金使用,并专门制定了督导大纲,成立督导组,定期对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进行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组织脱产培训,强化建设管理,确保了工程进度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预警系统撑起保护伞

建成后的“人工天网”,当年就发挥了大作用。

2012年7月5日,通过监测预警应用系统监控,平顶山市叶县监测到9个雨量站24 h降雨超过200 mm,大大超过了山洪临界值,向5个乡镇及60个村的责任人发布了预警短信,全县2.70万受威胁群众安全转移,无一人伤亡。

2016年汛期,预警系统再次撑起保护伞。

“在这次降雨过程中,俺村及时收到了山洪预警,减少了损失。”2016年7月3日,河南省信阳市普降特大暴雨。当地商城县伏山乡大木厂村村支书余敦发说:“你看,这几天接收了多少条防汛短信。”余敦发指着手机对记者说。根据雨量监测情况,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能自动生成提醒短信,县防汛部门通过短信通知乡镇、村组防汛相关人员提高警惕,及时采取转移等应对措施。根据预警情况,大木厂村及时将村中100多名群众转移,化险为夷。

2016年7月8日至9日,河南省新乡市区、辉县市,鹤壁市淇滨区、淇县普降特大暴雨,新乡市区最大降雨量456 mm,辉县市区最大降雨量442 mm,均突破历史极值。此次暴雨大考中,各级防办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共有17个县(市、区)通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向113个乡镇、1670个村的责任人发布预警信息3035条。乡镇及村级预警人员利用预警设备、设施及时预警,组织人员转移,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2012年至2015年,河南省各级防汛部门及时发布山洪预警短信、语音广播等37万多条次,安全转移5.30万人,最大限度避免了人员伤亡。

6月3日,河南省防办下发通知,要求扩大山洪灾害预警短信平台发送范围。全省各级防办将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乡、村干部以及小水库、淤地坝、中小学校、景区等负责人的手机号全部录入短信平台,在向各级发布山洪灾害预警短信时,一并发送给这些更接近基层的人员,这相当于为灾害预警又增加了一个可靠的保险。

群测群防广普及

山洪灾害来势迅猛,成灾快,突发性强,因此,群测群防是防御山洪灾害的重要手段。河南省编制的“十要十不要”防御山洪灾害歌和防御山洪“三字经”在全国推广,其精髓就在于群测群防的宣传。

河南省要求,各地建立县、乡、村、组、户五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在县、乡、村三级建立组织指挥机构,使山洪灾害防御组织机构常态化、正规化。同时实行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和党员包群众的“五包”机制。组织体系建立后,要求向群众公布,增加透明度,以接受监督。

河南省因地制宜,在山洪灾害易发区每村配发1个简易雨量筒,在靠河村庄或漫水桥设置1处简易水位站。简易雨量、水位站的标准均统一制定,保证了建设质量,提高了监测系统覆盖面。

防御山洪灾害,关键是人的意识增强。为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基层干部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河南省在重点区域制作安装宣传栏16196个,发放明白卡208万张、宣传画册57.80万册、宣传光盘1.40万张。

在统一规定宣传标语、宣传栏、明白卡等格式宣传的基础上,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河南省水利厅创新形式,制作了山洪灾害防御动画,以河南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大春”为主角制作了公益广告。

在山洪灾害防治重点县栾川县,河南省拍摄了国内首部山洪灾害防御主题电影《山水乡情》,今年8月底拍摄制作完成后,除了正常的投放渠道外,还将在全省数十个山洪灾害易发县大范围进行公映。河南省镇平县在明白卡上印制日历,卢氏县在公交站牌上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荥阳市印制了宣传扇子、宣传扑克等,通过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山洪灾害防御知识。

项目管理的“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为使得山洪灾害防御信息传输更加畅通,河南省水利厅搭建面向省、市、县、乡四级山洪灾害调查机构的专业技术服务及咨询平台,开发了内外业调查数据同步审核软件,实现调查数据“实时上传,省、市、县三级同步审核”的工作机制,树立了“过程控制”的理念。

河南省水利厅积极探索将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其他行业数据资源用于山洪灾害防御。山洪灾害洪水风险分析系统、监测预警设备运行管理系统、简易雨量监测(告警)站、全省0.50 m高分辨率DOM影像数据、全省1∶10000地形数据等系统开发和数据利用,综合了GIS、水文模型、洪水分析、移动通信等技术,使山洪灾害防御手段和成果精度上升了一个层次。

利用河南省水利网平台,河南省水利厅在水利内网开通了“河南省山洪灾害防治网”,建立了工作动态、文件汇编、技术文档等7个专栏,通过对建设资料的及时收集、整理、存档、查询、展示,实现了项目建设管理信息化。

同时,河南省水利厅开发了省、市、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设备运行管理系统软件,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网络、服务器、监测设备、预警设备、业务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有效监管,及时发现、处理运行中的问题,确保各系统正常运行,从根本上提高了监测预警系统运维管理水平。

“山洪灾害防治,事关国计民生,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山洪灾害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南省水利厅厅长李柳身展望道:“我们将继续加快水利现代化步伐,广泛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保障山丘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责任编辑:国立杰)

2016-07-28

猜你喜欢

天网山洪防汛
夏季防洪防汛
网 购
防汛当前莫添乱
优雅地表达
厉害了!中国“天网”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起念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山洪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湖北省山洪沟治理思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