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满爱与智慧的德育“兵法”

2016-09-10胡春凝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1期
关键词:兵法学校德育师德

胡春凝

在学校的德育管理中,有时也需要用一些智谋来进行统筹安排,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结合《三十六计》中的一些兵法来研究德育工作,更觉得德育工作有意思,研究的内容丰富多彩。

一、连环计(环环相扣)——加强每一层基础管理,形成德育管理的良性机制

连环计,是一种多步骤或多环节的计谋,步步相接,如同长链环环相扣。俗话说:百年树木,十年树人,可见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环环相扣的学校德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

北京舞蹈学院附中丰台实验小学的德育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并建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真正做到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现状,研究、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措施,推进德育工作扎实开展。根据学校德育分年级段目标要求,以组室为块、班级为单位,专职德育主任分管、年级组长负责、班主任具体落实的领导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在德育工作中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思想品德课、班队集体教育活动、社会实践和各学科相互渗透的三线一面,社会、学校、家庭的三位一体,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每学期开学前按照上级德育工作要点和有关文件,结合本校学生的思想实际、区域情况,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

二、抛砖引玉——为教师提供各种机会学习,引发共鸣,注重师德建设,坚持全员、全程育人

实践证明: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核心问题。因此,逐步建设一支敬业爱岗、开拓进取的德育工作队伍,可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学校应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首位,将教师的精神面貌、思想作风、文化素质、态度仪表、言谈举止等看作学校师德建设的重要课程,把“笃学尚行,止于至善”作为全体教师共同奋进的师德建设目标。每年除了开展师德论文评选、师德先进评选和事迹介绍、专题讲座等活动外,还会利用教师节开展重温教师誓词的活动。“笃学尚行,止于至善”这八个字是向教师们征集教风的结果,教师们共同发挥智慧,将自己对于教师这个神圣行业的认识汇聚成这八个字,并用这八个字鞭策自己做一名具有师德风范的教师。

我们在教师中挑选了责任心强、有进取心、有一定工作能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学校有计划地采取自主培养和委办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促使他们全面发展。委培是推荐教师参加市、区骨干班主任培训班等;自培是开展班主任基本功培训、各类德育讲座、组织班主任外出考察参观等。两年来,学校组织现任班主任外出青岛、天津、大连、秦皇岛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参加学习的人数为班主任总数的46.7%,班主任基本功培训的参与率为100%。教师们不但走出去,还立足本校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德育科研活动、学校主题教育活动等一系列德育工作的开展,拓宽自己的工作思路,更新自己的工作理念,为开展班级德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班主任例会和德育工作会也是学校德育工作得以贯彻和落实的渠道,把握着德育工作的主要方向,做到理念共享、科学指引、信息畅通、贯彻到位、全面实施。少先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执行机构,少先队活动是德育实施的主要载体,学校积极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利用少先队规范养成教育、主题教育开展的宣传阵地,紧紧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做到常规教育推新、主题教育不俗。

三、走为上策——探索生于课内、长于课外、走向社会的德育渠道

俗话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在德育工作中,“走”即为走近课堂、走近学生、走近社会,探索生于课内、长于课外、走向社会的德育渠道,挖掘、整合、利用各种德育资源,此为上策。

1.走近课堂——寻找学科教学育德的生长点

我们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注重构建课内外体系,抓住主渠道,通过学科渗透和融合,将爱国主义教育和养成教育等落实到课堂上。

2.走近学生——探索主题活动育德的闪光点

学校积极开展德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体验中成长”的机会。如开展“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活动,使学生从身边的亲人感受祖国的日新月异;播放《半夜鸡叫》的电影,使学生感受生活在新中国的幸福;开展《小手拉大手,共谱安全曲》《走进官厅水库》《小小水政监察员—走近护城河畔》《心手相连、爱在人间》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爱家乡、爱小伙伴、爱祖国的情感得以一一体现。为了让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的同时感悟久远而深厚的国学文化,从经典中受到做人处事、诚信、孝道的启迪,我校教学、德育部门联合开展“国学走进校园,经典浸润人生”国学经典诵读、《童心奥斯卡,舞台话经典》国学课本剧比赛等活动。

在科研指引下开展德育创新实践活动,不但让传统的德育工作有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更让教师们在实践中开拓了思路,更新了教育理念,打破了固有的德育模式,逐渐走向一个新的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整体发展的轨道,同时也促进了研究型班主任的成长。两年来,先后多人在德育案例、论文、校本课程设计中获奖。

3.走向社会——构建社会教育网络,加强教育合力

每年学校的大型活动,我校都会邀请友邻单位及学生所在辖区村委会到校开展座谈,一方面听取社会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与沟通,搭建本地区子弟教育的网络;另一方面让社会了解学校办学理念,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经常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此外,经常与社区及共建部队联合开展教育活动。

四、反客为主——和家长从面对面,到肩并肩

学校、家庭、社会是教育工作的三个维度,缺少哪一方面的力量,教育效果都会有所缺失。为充分争取家长及所在村委会对学校工作的支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学校成立家长志愿者协会,旨在保证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和有效监督。学校定期评选“好家长”,并在全校家长会上进行颁奖,鼓励家长们协助学校工作。为了使家长能够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教师的工作,有更多的机会走进校园,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中来,把自己所从事行业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我校聘任了“家长客座教师”。家长资源的挖掘不仅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协助学校构建更为完善的课程体系,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学校围绕“大手牵小手,走进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主题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之品茗雅趣”,了解中华的茶文化。为了使学生加强自护自救意识,在了解中华久远的武术文化的同时,学习一些防身健体的本领,我校将开展家长客座教师的第二讲“中华传统文化之武林外传”,帮助学生了解中华的武术文化。

五、树上开花——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此树上开花和《三十六计》中的树上开花有所区别,我们是把教育比喻成一棵大树,而学校的文化建设会使这棵大树展现出不一样的魅力。为营造健康、快乐、和谐、进步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除了注重校园绿化美化建设外,还重视校园文化内涵的塑造,在全体教师内征教风、学风、学生公约等校园内涵,更向全体家长征集班级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每年3月的母亲节、4月的生物节、6月的毕业班最后铃声节、9月的新学年首次铃声节、10月的新老少先队员交换红领巾纪念日、11月的女孩节、12月的小天使艺术节,这些节日主题,串起了我校的特色校园文化。

要做好德育干部,有爱、有智慧、有计谋也不一定能成功,更多的时候,还应该有一份甘于平凡的心,固守着肩上的这份责任,引领学生们向正确的方向成长,就像一棵长在小花旁边的树,为他们遮风挡雨,伴随着他们成长,绽放。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兵法学校德育师德
“‘孙子’兵法”等十三则
致良知与师德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兵法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张良得《太公兵法》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意义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