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类型及策略

2016-09-10李晓静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1期
关键词:激励性学科评价

李晓静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产物,是对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做出调整之后增加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新课程实施的“难点”。为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适应性,克服实施过程中的困难,有效突破难点,达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目标,我们采取了整合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

所谓整合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内容等要素与相关课程的目标、内容等要素进行整合,形成单元教学模块,使学科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同步推进。采取整合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有利于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活动中加以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一、整合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类型

根据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课程性质,我们将整合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分为学科整合型和活动整合型两种类型。

1.学科整合型

所谓学科整合型,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和相关学科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单元教学模块,使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同步推进的一种方式。运用这种方式,学生在学科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以巩固、深化和拓展,同时也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中,综合实践活动既可能先于也可能后于学科课程开展。先于学科课程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为学科课程的学习积累丰富的素材,获得现实的感悟,为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例如,在与六年级语文“遗迹”单元整合时,教师先组织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在家长的带领下分组考察家乡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观察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结构,搜集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最后分小组汇报考察结果。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展示后,再组织学生学习课文《索桥的故事》,由于学生有了活动的经历和感悟,对课文背景了解更加充分,兴趣高涨,学习效果很好。

综合实践活动后于学科课程开展时,有利于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强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例如,在与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统计”单元之“数据告诉我”整合时,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再组织学生观察、记录、统计、计算生活中自己、家庭、学校一年所浪费水的总量。学生分小组观察浪费水的情况,然后通过计算得出了一年浪费水的总量,最后发出了节约用水的倡议书。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实际运用了学科课程中学到的观察、计算、统计等方法,并拓展了学科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了环保意识,达到了整合课程的目标。

2.活动整合型

所谓活动整合型,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常规活动与传统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进行整合的一种方式。运用这种方式,使活动主题更鲜明,针对性更强,内容更丰富,有利于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素养。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的各种常规活动与传统活动本身就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范畴,但普遍存在着课程意识不强,目标模糊,任务单一等问题。为此,有必要将这些常规和传统活动同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合,以强化课程意识,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实效性,以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活动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充分的准备,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方案,明确人员分工;活动中,学生要按照预定的方案参加各种活动,收集各种活动资料;活动后,学生要认真进行总结,开展各种形式的展示活动。比如,以前学校组织的春游、秋游活动,主要以参观、玩耍为目的,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后的春游、秋游活动,要求学生开展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研究性学习,先要选择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按照方案参加活动,并组织活动展示。如组织低年级学生到春游点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安排学生主动捡拾景区的垃圾,劝诫路人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对景区的地理、历史等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如参观杜甫草堂时,分小组研究杜甫草堂展示出来的古诗,研究杜甫在成都的历史,进行杜甫诗歌朗诵等。

二、整合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1.整体建构策略

整体建构策略就是要着眼整体发展。首先,要站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设计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年段系统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使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化。其次,每个年级组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本年级的课程实施计划。年级组长要组织本年级的任课教师共同商讨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方案,落实相关人员的职责,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联动,达到整体推进课程的目的。最后,要统筹课程时间,使整合后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课程、校本课程围绕单元目标的达成整体推进,而不是简单地谁先上谁后上的问题。

2.协同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非学科性的新型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不需要教师专门来“教”,而是需要教师的指导。有效的教师指导,是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实际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各方面素质获得发展,而不是教师在活动中直接告诉学生知识和方法。

我们倡导每个教师都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协同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即运用协同指导策略。协同指导策略要求每个任课教师在学校课程计划的引领下,在班主任的协调下,结合自己所教课程的特点协同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方式,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活动方法、活动结果与收获进行有效总结。

3.单元推进策略

整合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单元模块来推进的。也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及与之整合的学科课程、校本课程和活动课程组合成单元模块,从单元模块的角度系统设计课程目标、内容、方案、评价等,以更好地实现课程整合的效果,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在单元模块教学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实践中,我们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课程特点来研究并制定单元模块教学计划,大家根据计划来具体组织实施本单元的课程。我们现已成功开发了《名胜古迹》《校园生活》《我爱我家》等单元主题。

4.多途径实施策略

在实践中,会存在一些客观因素阻碍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诸如活动时间的统一调配,需要更多教师参与组织工作,可能产生一定的经费,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等。用整合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将更多的人员卷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拓宽了实施途径,从课堂学习拓展到课外学习,从校内学习拓展到校外学习和家庭学习,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拓展到家长组织的小组考察与学习,能更好地克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让整合的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比如,统一组织学生外出考察难以成行时,在教师组织学生做好活动方案后,动员家长利用周末带领学生分小组外出考察,就可以有效克服时间、经费等方面的困难。

5.激励性评价策略

整合式推进的综合实践活动也需要进行评价。其中,我们特别注重激励性评价。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教师改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指导。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努力挖掘学生在选择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参与活动过程、开展活动总结和展示等过程中的闪光点,给予正面的鼓励和表扬,让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为了更好地实施激励性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必过分看重静态的结果,而是更多关注学生动态的发展变化,只要学生迈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步伐,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进步,都要给予激励和表扬。在实际评价中,我们采用了多主体评价的方式,除了教师开展激励性评价外,还动员学生之间开展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本人开展激励性评价。比如,整合式开展参观和考察后,教师让学生们相互总结一下大家在活动中值得肯定和表扬的地方,鼓励学生充分挖掘同伴在活动中表现的各种闪光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同伴的鼓励。此外,教师还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我激励性评价,专门安排时间让学生开展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在感受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过程性档案资料,在档案袋评价中充分感受参加活动的喜悦和快乐。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激励性学科评价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建立和实施企业激励性年金制度探讨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化学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运用与思考
浅谈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超学科”来啦
军人激励性薪酬体系优化设计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