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历史课堂的参与积极性

2016-09-10马传跃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1期
关键词:条约积极性微课

马传跃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历史教育必不可少,它担负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重任。新课程理念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成为历史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历史本来很有趣,但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常常无法将历史的趣味激发出来,甚至将其淹没,导致学生对学习历史没兴趣,参与积极性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新课程改革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但教师对新教学方法选择不当,华而不实,没有效果。

二是很多历史教师还不习惯研究教学资源,不习惯分析学生情况,教学不深入,针对性不强,导致课堂无趣、乏味。

三是教师照本宣科,灵活性差,这种简单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不能主动思考,没有参与积极性,同时也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

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学生

参与积极性的具体措施

1.创设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积极性

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问题教学法,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问题的创设,要能够使学生将已学知识与新知识承接起来,并且使学生对二者的认识发生冲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如通过对事件内涵的形象比喻、通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多媒体、通过假设、通过叙述史料、通过角色扮演、通过历史事件比较等。如此多的方法,在使用时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例如,教授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中的“鸦片战争”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走私船“快蟹”图片提问:英国用这艘船来干什么?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能使学生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引出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形势。

经验证明,由问题所创设的情境更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反思、分析问题、相互合作,更快更好地进入新课学习。

2.穿越历史,培养学生参与积极性

历史不会重演,不会倒回,因此要求学生用当时历史时期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是有困难的,但通过“历史穿越”,可以让学生融入历史角色,更深入、透彻地分析历史事件。

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以教学内容为核心,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融入到某个历史角色中,尝试用自己的真情参与和体验历史,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历史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林则徐虎门硝烟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或者到图书馆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观看电影《鸦片战争》;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电影中的主要片段进行角色扮演,如迫使清政府签署《南京条约》的场景,教师把关,学生分角色演绎,将自己融入到那个时代。这样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学生把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的危害铭记于心。通过“历史穿越”,学生扮演了有血有肉的人物,融入了情感,让枯燥无味的历史课活跃起来,让被动学习的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以大局观掌握历史事件。

采用“历史穿越”法,首先必须确保所选内容是整节课的重难点;其次,剧情的演绎不能违背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再次,清楚认识“历史穿越”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即穿越目标要明确。在此基础上,教师必须预设好问题,以便表演完毕后,通过问题拉回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清醒地回归现实。如在学生演绎《南京条约》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第一,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第二,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第三,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是什么;第四,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通过问题“穿越”回来,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乐中求新知”的目的。

3.引入微课,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

“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对教学的全过程或者教学环节的记录,它是教师教学的真实反映。微课主要有以下特点:时间短、内容少、容量小、结构情景化、主题突出、多样传播、针对性强。微课的引入,不仅可以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更加多样化,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而且还可将教学扩展到课下,联系到家庭,教育资源提供渠道更加广阔,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事先通过观看历史微课,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对历史微课中不懂的地方提问,教师整合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南京条约》时,教师让学生在家里观看初中历史微课《南京条约》,通过微课了解了南京条约签署的时间、地点、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民族意识、爱国情感。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针对这一微课提问,整合了以下问题:①这场战争是否是因林则徐的禁烟而引起的?②中国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中以失败告终?③《南京条约》的侵略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④《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这一点远远优于传统历史课堂教学。

实践表明,历史教学引进微课后,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就是把握住了学生是主体这个核心。针对初中历史学科而言,由于其学科自身独具特色,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才能实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学目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条约积极性微课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俄宣布退出《开放天空条约》
美不续签俄美仅存军控条约?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马关条约》原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