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忆录与小说的区别

2016-09-10郭瑞英

文学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动静结合回忆录虚构

内容摘要:回忆录和小说都是文学作品,但大多数读者爱读小说,因为回忆录强调的是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一般是不虚构的,读起来缺乏趣味性。而小说虽然也会以真人真事为原型,但更多是经过艺术加工而成,通过作者的虚构,作品充满了情趣。

关键词:回忆录 小说 虚构 动静结合

艺术创作的内容非常广,笔者在此只从回忆录和小说方面来略谈一二。

一.回忆录与小说的区别

回忆录写的是历史事实,强调的是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一般是不虚构的。而小说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历史,虚构是它的本质特征,人物的刻画、情节的设置、环境的描写都离不开虚构。从一定意义来看,可以说,小说是以回忆录作为原型的,是以回忆录作为基础的产物。更直白一点,可以拿照片和图画为例:回忆录是拍摄的照片原图,而小说是写意画,作者可以把原图片虚化,也可在原图片上美化和润色,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说牡丹,如绘画中出现像现实中的牡丹,那就没有多少韵味了,人们还不如看照片。牡丹出现在宣纸上,或是写意的,或是工笔的,写意画就要画得韵味十足,工笔画就要刻画得精美绝伦,色彩鲜艳。小说也是一样。一件很平常的事,你可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修饰语、你的感情或者评论。你也可以把它移接到另一人的身上,也可把你听到过的多个有幸和不幸的事,集中搬到一个人的身上去。比如琼瑶的爱情小说基本上是虚构的,是她对现实无法实现的幻想,正如她自己所说:“我是一个标准的梦想家,我美化一切我能美化的东西,更美化感情。”因此,在她的爱情小说里描写的男主人公,大多都是完美无瑕的,是琼瑶理想的化身。也有一种回忆录是通过加工而成的。让人读起来既像小说又像回忆录。这种回忆录让人读起来爱不释手,很有味道。如三毛的作品,很多是纪实小说,或游记小说,她的小说叙写的都是她自己曾经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因此真实、朴素、亲切、自然。她曾经在演讲中说过自己认为生活比学做更加重要,她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人。有人问过她为什么不愿编故事,她说,觉得自己经历的东西太多太精彩,连那些事情都写不完,就更没有时间写故事了。并且,她在小说中还加入了她和男朋友荷西的感情故事,所以她的小说很受欢迎。

二.虚构的作用

虚构会使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完美。如果你要画一幅画,如何让它更完美呢?如果完全按照你用照相机拍下来的和你所看到的画下来,那画面一定很单调。如果发挥联想通过艺术加工,把你看到的一个景象和另一个景观(或是心中的景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幅画就充满了情趣。如:你画山水画,就要和人、鸟、动物、船只结合在一起;如果画花和树、竹子,也可和鸟等动物结合在一起。清代文艺评论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词以境界为最上”,书画也一样要有境界。所谓的境界就是把作者心中的内容赋予作品中,使作品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这就是虚构的作用。如明末清初著名的画家八大山人,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都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这样的形象,正是朱耷自我心态的写照。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所以,虚构用得好,可以使作品达到出神入化的效果。

三.动静相结合

中医讲究阴阳平和。因为阳气太旺,人就易燥火气大,心神不安;阴气太重,人就易虚浑身没劲,精神萎靡而忧郁。阴阳平和的人,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目光有神、精力充沛。所以人要不断地进行阴阳调理,以达到平和状,身体才能健康。文艺作品中的“动”和“静”就好似中医中的阴和阳,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是动静结合的结晶,动静相结合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动”和“静”的相互映衬,才能形成波澜和起伏。说到动静结合的完美,也可联想到电影。一部精彩的电影,会非常吸引观众,其中有激动人心的场面,让你兴奋,让你感动。同时又有幽静祥和的画面,让你思考,让你分析。再联想到我们的人生。完美的人生是由“动”和“静”产生的。过分追求静的人,就会没有激情、没有动力、不容易融入社会。如果我们没有追求,不去学习和创造,天天坐享其成,财富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但如果你一天到晚把神经绷得紧紧的,只知道工作赚钱,不静下来休息、思想及身体的调整,你的事业和身体都会出问题。蛮干不会出成绩,你也不是一座铁打的神。所以说:动和静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也组成了一个完美的世界。

(作者介绍:郭瑞英,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动静结合回忆录虚构
虚构
虚构的钥匙
虚构
“求‘材’若渴”等8则
动静结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研究
例谈“动静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动静适时转换的运用
谈幼小衔接的数学课堂教学
八戒的悲催回忆录
写回忆录的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