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坛扫描

2016-09-10

文学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作家小说

新闻一束

●中韩著名作家作品研讨会在韩国举行

日前,由客主文学馆、文化体育观光部主办的中韩著名作家作品研讨会在韩国青松郡举行。此番研讨以中国作家张炜和韩国作家金周荣的作品为言说对象。研讨伊始,仁荷大学教授洪廷善致辞认为,把金周荣和张炜两国著名作家作品放在一个地方研讨实在难得,两位作家都经历过苦难岁月,有着相似的海洋记忆,虽然1939年出生的金周荣要比张炜年长许多。在韩国评论家眼里,金周荣是一位“坐不住”的小说家,首尔大学名誉教授吴生根称之为“渔夫型”流浪气质的作家,其长篇小说代表作《客主》描写朝鲜末期游荡民族的历史生活故事,“流浪人意识”在《客主》里有了确定。在其后的成长小说《洪鱼》《鳀鱼》里,则通过一个少年的视角展现寻找身份认同的故事。在论及张炜小说时,两国评论家不约而同对张炜旺盛的创作力表示惊叹。陈晓明认为,张炜的小说创作重建和提升了中国浪漫主义的传统,崭露头角的是其长篇《古船》,随后不断有大的作品,呈现了持续的写作暴发力。这些作品充溢着浪漫主义情感,凝聚着时代的情绪和时代的眼光。金柱演、吴生根尤其还注意到了张炜小说对海的关注,认为海洋意味着自由解放,但张炜作品里还有野地、自然,寓言性的特征有鲜明体现。一些短篇小说里对自然的憧憬、人文主义的表达、对人性的信赖和强烈的使命感、语言风格的多变等等,对当下韩国小说创作都是一种启迪。

●第三届“人民文学之星”颁奖

第三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颁奖仪式在苏州大学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韩松林,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汪政,及徐坤、毕飞宇、鲁敏、叶弥、朱秀林、王尧、季进等颁奖嘉宾出席并颁奖。据本届评委会主任李敬泽介绍,该奖项评选共有三个参考指标,一是作品在艺术上的完整性和它所达到的基本艺术水准,二是能否充分表达年轻人的独特经验,体现在艺术上的探索精神,三是作者的持续创作的潜力与能力。经过初评、复评、终评多轮讨论投票,徐艺嘉、于一爽、祁媛分别获得长篇、中篇、短篇小说新人奖;彭扬、孙一圣、常小琥、王苏辛、国生获佳作奖,胡竹峰、梁书正、杨晓帆分获散文、诗歌、文学评论新人奖;羌人六、周渝、王大骐、黄相宜获散文、非虚构、文学评论佳作奖,诗歌佳作奖空缺。与往年几乎被有中文系背景的获奖者包揽的景象不同,今年获奖的15位青年作家中,有不少来自金融、艺术、计算机等不同专业背景。在李敬泽看来,这昭示了中国文学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变化,“这种背景的差异一定会反映到他们的写作中,带给中国文学新的因素,新的气象”。“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和江苏省作协于2013年联合创办,在江苏省委宣传部支持下致力于挖掘培养文坛生力军,是专门针对30岁以下年轻作家所设立的全国性文学大奖,将连续5年在江苏举办。

●四川渠县授牌“中国诗歌之乡”

中国诗歌学会日前在达州渠县举行授牌仪式,正式授予渠县“中国诗歌之乡”称号。台湾诗人郑愁予,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程步涛、杨牧,诗人臧棣、敬文东、桑恒昌、大卫等近100名诗人学者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渠县古称賨国,诗歌传统由来已久,从古賨人的《巴渝舞》、《竹枝歌》经秦汉到宋元明清直至民国,各个历史时期均有诗歌记载,仅宋元明清就有诗词诗歌40余卷,习诗、吟诗成为渠县独特的人文传统和景观。从这里,走出了杨牧、周啸天、许强等诗词名家。近年来,渠县确立了建设“川东经济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实施精品战略,文化事业和诗词艺术有了新的发展,2012年以来,全县有诗文诗歌集40余部问世。“一座与水结缘的城市,唯有诗歌才能命名,生命通道是长长的诗行,汉阙是他的标点,燕子是他的标音,人,是他的感叹号!”中国诗歌学会的授牌词显示了渠县自然山水和汉阙文明对于这片土地诗歌的催生。而渠县也将以“中国诗歌之乡”的命名为契机,建立渠县诗歌馆、设立诗歌墙、成立渠江诗社分社。活动中,“杨牧诗歌奖”同时设立并于当天启动。中国诗歌学会发起的“中国诗歌进校园”活动也正式拉开帷幕。

●15岁高中生翻译《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们》

由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北京凤凰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英国儿童文学《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们》新书发布会,日前在京举行。值得关注的是,该书译者苏汉廷只有15岁,这是第一本由中学生翻译的世界文学名著。苏汉廷目前就读于广东仲元中学,曾四次获得全国性英语大赛一等奖。除本书之外,他还翻译了《树屋》系列、《追寻魔磁谷》系列等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文学作品。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何克勇表示,该书不仅翻译精准,用词独到,而且对广大青少年刻苦学习、奋发创新起到了激励作用。

作家声音

●毕飞宇认为不着边际的疼痛是他写作的理由

毕飞宇日前接受采访时说:我是从小村庄到小镇、县城、小城市、大城市,这样走过来的。老实说,题材是很宽,但我还是有底的。疼痛首先是气质,然后才是身心。我是一个疼痛的人,这不需要形而下的依据。我没遇上什么挫折,也没经历大的天灾人祸,是平平安安长大的。“文革”对我也没有直接影响,“文革”开始时我才两岁,能知道什么?但我就是要写,不写就不安,渴望写出“文革”时我们的“疼”。这种精神背景下写了《玉米》和《平原》。1999年,所谓的世纪末焦虑来到时,我脑子里无缘无故有了一双手,10个指头,慢慢变得柔长、骨感、神经质,想抓,却一直是空的,如果把它们摁在墙上,必然会出现指甲痕。这双手,只能是青衣的,加上一些意外的缘由,《青衣》就这么来了。写小说需要理由,但具体的理由往往不可靠,可靠的理由往往是空穴来风。不着边际的疼就是我的理由。我不喜欢把现实和小说直接对接,我喜欢迂回,我追求的不是现实,是现实感。我一直认为现实感是比现实更高级的东西,在精神上比现实要真实得多。现实太局限了,现实感却是广博的。

●苏童称写作是离地三公尺的飞翔

苏童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作者的使命,在苏童看来,严肃作家凭借文字和写作完成他对社会现实的最好参与,使之成为社会的一剂药。作家的生活虽然是百姓生活,但特殊之处在于他还承担写作的角色,也就是所谓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文学是精神的创造,不应忘却的是对人类的温情关怀和对真善美的关注。苏童20余年来始终笔耕不辍,他的写作生涯仿佛有一种定力支撑:“我对写作还有期望,使命让我想写得更好。作家应以笔作为时代的参与者和担当者,直达生活世相的内核。”苏童说,“无论以何种方式让你悲怆、辛酸、压抑还是振奋,都是好的。”直面现实的写作,远比那种个人狂欢式的写作要劳神费心,需要作家兼具修养与学养、勇气与思想。对于自诩现实主义作家的苏童来说,与现实生活最理想的距离是“离地三公尺的飞翔”。“首先我希望能飞,因为写作姿态是飞,能俯瞰。但我不希望离地太远,要保持注视,姿态是拥抱它的,但又不是那么紧。”苏童说。因此,苏童的创作一直与生活、社会、时代保持着既贴近又“若即若离”的联系,作品中含有丰富的想象、细腻的语言、饱满的情感,充满了怀旧氛围与江南气息。无论是“零距离”,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都是作家指向现实的选择与角度,“关键是要对现实保持巨大的热情,并具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苏童说。

●王安忆认为小说不应该忘却生计问题

近期王安忆在访谈节目《锵锵三人行》中聊当代小说时,提到了小说的生计问题。王安忆认为当下小说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她说:首先,小说在被过量地、过度地消耗着。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花一周写的小说,我的同事半小时就读完了。他们经常问我的问题是:王安忆你最近怎么没写小说?我要说的是我一直在写,但创作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去思考,不是几天或者一个月就能有一部新的小说问世的。而读者是在大量地、迅速地、过度地消耗小说。这样的逼迫会使得作家疲于应对,对资源和思想都有着巨大的冲击。其次,小说的另一个损伤还来源于电影电视。相比较画面和声音语言,文字语言在当下则显得缓慢而无力。但事实上,小说赋予创造力的表现是电影电视无法给予的。最后,也就是小说的内容和结构问题,也是我今天一直在说的“生计”问题。王安忆说:我一直认为小说是现实的代言人。人类社会经历了四个阶段:原始,奴隶,资本,以及现代社会。其中许多优秀的作品,就是将“生计”在小说中表现得跃然纸上,如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包法利夫人》。“生计”是在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应该是最好写的。而小说创作繁衍至今,这种“生计”反而却成为了最难以把握的。

●毕淑敏认为最精彩的道理一定要用文字表达

毕淑敏日前在北京参加“名家带我读经典”《琥珀经典文丛》启动仪式,并在会后接受采访,谈到了有关阅读的诸多问题。她建议读者,要少看图多读书,“最精彩的道理一定要用文字表达”。写作之余,2008年,毕淑敏乘船进行了一次环游世界的旅行:那是一艘很大的客轮,有来自全球各地的乘客。提起这段经历,毕淑敏笑着说,环游世界的想法来自小时候读过的一本书,“当时我看了《80天环游世界》,想着自己将来也有这样做。终于在56岁那年攒够钱买船票,踏上旅途”。“这就是阅读对我的一个影响吧。”在毕淑敏看来,青少年也要注意阅读经典作品。但有不少青少年读者表示,自己喜欢看一些魔幻、科幻类作品,对名 著不会过多关注。毕淑敏认为,年轻读者的确会喜欢读魔幻小说,但不能读太多,“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拿来读名著。这样,当你20岁或者50岁的时候,你会庆幸你读过这些经典著作”。“我还想给大家一个小建议:少看图多读书,不要为了轻松去大量看图。”提及碎片化阅读的现象,毕淑敏最后强调,她并不反对“读图”,但最精彩的道理一定要用文字去表达,“我们的祖先靠画图传递信息,后来大脑继续发展,创造了文字,这是人类最精彩的创造;然后又写成书,把一代又一代顶尖的智慧传递下来,这该有多么宝贵呢”。

作品信息

●熊召政《大金王朝:北方的王者》出版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政继《张居正》之后,历经十年古战场考察和史学资料研磨,再写扛鼎之作《大金王朝:北方的王者》,以古鉴今,讲述中国中世纪时期辽、宋、金三国错综复杂的政权更替与外交策略,堪称一部“大三国演义”。该书还原了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一举攻克辽国燕京、辽宋金三国外交斡旋的历史细节,感惜痛心宋辽的奢糜误国。当时的辽国是称雄中国北方两个多世纪的帝国,但因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放荡荒淫耽于享乐,朝政迅速糜烂,人心涣散危机四伏;北宋则因失去燕云十六州而沦为自秦以后的所有王朝中版图最小的国家,不知行将娱乐致死;金国成立后仅用八年时间,就攻克了辽国四京,向最后的燕京进发,天祚帝逃亡夹山。“青楼天子”宋徽宗梦想联金抗辽收复燕云,但最大的梦想还是不问政事一心过“文艺青年”的生活;辽国“大乔”肖德妃在皇帝外逃无人继位时变身“铁娘子”;燕京“四大天王”肖斡、耶律大石、郭药师与张觉,四人有两个叛变……北宋对金不愿兑现承诺的燕云十六州是抢还是让?辽国旧臣是降金还是降宋?在这个重大的历史拐点上,作者熊召政以翔实的历史细节描写分析出“大三国”时代的时代病,在传统的游牧文明击败农耕文明的历史结论之上,总结出令人“细思恐极”的政权更替的终极原因——娱乐致死。

●裘山山《你看不到的风景》出版

裘山山《你看不到的风景》日前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裘山山最新的和经典的散文作品,在娓娓道来中透着一个知识女性的机智和幽默。这本散文集中,有些文章是记事状物的,即便看来只写一些“小事”,也都真情浓烈,意蕴丰厚;有些文章是专写人物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很鲜明,读来栩栩如生,而且大都有故事情节,作者“我”也融在其中;除了这些,这本散文集加大收录作家对当下生活的体悟、情感的寄语这类文章的比例,特别是一些受到女性读者追捧和喜爱的关于女性情感、家庭的经验体会。裘山山已出版长篇小说《我在天堂等你》《春草》等五部,中短篇小说集《白罂粟》等七部,散文集《从往事门前走过》等七部,长篇纪实散文《遥远的天堂》《亲历五月》两部,长篇传记文学《隆莲法师传》等两部,以及电影剧本两部。作品曾获得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冰心散文奖、在场主义散文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省文学奖以及夏衍电影文学剧本奖等若干奖励。

●祁智儿童长篇小说《小水的除夕》推出英文版

日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旗下的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举行了《小水的除夕》澳大利亚英文版签约仪式,并透露该版《小水的除夕》将入选当地课本。《小水的除夕》是南京作者祁智创作的儿童长篇小说,曾获得“五个一工程”奖、2014年度“华文好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等多项大奖。小说作品描摹遥远的故乡和飞逝的岁月,讲述了一个少年和他的伙伴们的故事,触及了对往昔和当下中国儿童生长环境的忧虑和思考。提及此次澳大利亚版的小说,祁智笑道,他小时候在书里看见袋鼠、长大后拜访“袋鼠国”澳大利亚,都有过有趣的经历,“很小的时候,我读到一段文字。这段文字介绍了袋鼠。我很惊奇。因为我只见过老鼠。袋鼠高大,跳跃前进,而且还有袋子,这与老鼠完全不同。更不同的是,老鼠人人喊打,袋鼠人人喜欢。由袋鼠这个动物,我知道了一个国家——澳大利亚。又因为澳大利亚,我又知道了堪培拉、悉尼、大堡礁,知道了网球、索普,知道了《羊毛剪子咔嚓响》。这就是阅读的力量,让一个少年对遥远的地方,心生梦想。”在谈到自己的屡获大奖和频繁售出海外版权的《小水的除夕》时,祁智期待有更多国外的孩子“在文字中游走,遇到中国、江苏、靖江、西来,遇到除夕和一条大鱼,遇到小水和他的伙伴。”祁智告诉记者:“早一点让孩子们知道远方,是已经不是孩子的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孩子们知道远方,就会向往远方,走向远方。知道的最好、最便捷、最高雅的方式,就是阅读。”

●晓航推出长篇新作《被声音打扰的时光》

晓航的新作《被声音打扰的时光》日前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一场名为“行走在飞驰而去的世界里”的新书发布会日前也在北京举行。侯小强、刘元举等在发布会上谈到,长篇小说《被声音打扰的时光》包含爱情与商战、科学与梦幻,同时又涉及城市不同阶层的世俗生活与精神撞击,其中包罗万象,令人感叹不已。书中呈现了一道道独特的城市风景,展示着当代人的人生的无限可能性和现实处境的忧伤。人物的梦想、对现实处境的对抗,与新奇的故事情节相得益彰。晓航努力探究和发现这个时代城市最深层的秘密。晓航说,城市文学应该描述城市中的个体生存状况以及深层次的文化经验。但是,目前对于城市的表象和城市人内心进行深入观察的作品并不太多,他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坚持写作城市小说。据悉,中汇影视已经购买了该书的电影版权,同名电影正在筹拍之中。

海外文坛

●克莱齐奥称喜欢老舍独特的忧伤感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日前作为华中科大当代写作研究中心请来的驻校作家,他在武汉与学生、读者和作家零距离交流,畅谈文学与生命。对于中国作家,勒·克莱齐奥毫不掩饰对老舍的偏爱。他领取诺贝尔奖时,就公开赞美和怀念过老舍。最近一个月,他每到一地,也必提起这位中国作家。“上世纪80年代,我在英国就读到了英译本的老舍作品。”勒·克莱齐奥说。他最早接触的中国文学都是古典作品,直到很久以后才开始读中国近代作家,而第一个接触的就是老舍。“他写北京城里平民百姓的生活,很有莫泊桑的味道。我喜欢他那种独特的伤怀之感。”他对老舍的小说《初雪》印象特别深刻。25年前他终于踏上中国的土地。他去了老舍故居,见到了老舍夫人,凭吊了老舍去世的湖边。2000年左右,他应邀为《四世同堂》法文版写序。“年轻时老舍曾居住在英国,对狄更斯进行过研究。这两位作家都喜欢描写民众的悲惨生活,但老舍在他的小说中加入了一种天生的讽刺感。他笔下的小崔,还有那个外表丑陋的大赤包,活像狄更斯笔下的斯克鲁奇”。在勒·克莱齐奥看来,老舍身上有一种“绝大的悲悯与智慧”,他认为老舍小说中营造的挥之不去的忧伤感,在很多现代作家笔下已经不复存在,因此很珍贵。

●2015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揭晓

2015年度法国龚古尔文学奖日前在巴黎德鲁昂饭店揭晓。法国小说家马迪亚斯·埃纳尔聚焦中东文化的作品《指南针》获奖。马迪亚斯·埃纳尔是一名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学者。自从2003年出版第一部小说以来,埃纳尔屡获大奖,新书《指南针》是他出版的第9部作品。值得一提的是, 埃纳尔出版于2008年的小说《区域》中包含一句长达500页的内心独白,他也因此书被《纽约时报》誉为“新一代乔伊斯”。《指南针》被评价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史的诗意颂歌”。小说讲述了一位奥地利音乐学者深受失眠症困扰,他躺在维也纳的一张病房上,回忆人生。从土耳其到叙利亚、伊朗,虚幻与现实的场景不断跳跃,作者本人的中东生活经验贯穿始终。该书的出版商认为“这是一部充满野心的作品”。龚古尔文学奖是法国最负盛名的文学奖项,每年由龚古尔学院的评审委员从当年法国出版的法语长篇小说中评选出最优秀、最富想象力的作品,并在鲁昂饭店的一顿午餐后揭晓。尽管奖金只有象征性的10欧元,但龚古尔文学奖往往能极大地带动获奖作品的销量。据悉,去年的获奖作品是莉迪·萨尔维尔的小说《不要哭泣》,在获奖前两个月销量仅为2000多册,但获奖后的一年时间里售出40万册。

●帕慕克出版新作《我意识里的怪癖》

近日,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出版新作《我意识里的怪癖》,这也是他的第九部小说。帕慕克以伊斯坦布尔街头小贩梅尔鲁特·卡拉塔斯的视角,讲述了他一生所经历的爱和五十年来土耳其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版家周刊》评价称,《我意识里的怪癖》是一部迷人的史诗,在故事主角睿智的叙述中,我们得以看到这个阶级和性别分化严重的社会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喧嚣、现代化和堕落的。帕慕克为土耳其逝去的传统而揪心,又为当下动乱的政治而感到不安。

●罗伯特认为每个科幻故事都是一则寓言

“亚瑟·克拉克科幻文学奖”评审委员罗伯特·格兰特日前在谈到科幻文学的创作时,他说:“每个科幻故事都是一则寓言”,因为“科幻电影让我们跳脱出个人的生活温室和世俗的烦忧,逼迫大家从另一个角度去关心和思考我们的大社会”。在古代,当人们的能力远无法抵达心底的期望值时,便诞生了神以及神话。科幻电影就是我们对现实生活困惑乃至不满的一种艺术投影,就是烙上当代科技印痕的神话。电影《阿凡达》借助炫目技术手段,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贪得无厌巧妙地嫁接于外星球;《2012》则是循着一个古老的传说,试图撕开人们对末日的恐惧;《变形金刚》无疑给以汽车为代表的技术狂热兜头浇了一盆冷水;早年我国拍摄的儿童科幻电影《霹雳贝贝》,则是通过给孩子赋予神奇力量的方式,让他们明白“平凡”其实弥足珍贵。罗伯特一再强调,科幻作品的写作并非信马由缰、虚无缥缈,相反,科幻作品的素材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罗伯特虽将科幻作品视为“寓言”,但同时认为,一部经典的科幻片,“绝对得依赖科学才能运行。没有了科学,故事便不成立了”。其实,只要我们解读一下“科幻”二字,同样可以得出足以令人信服的结论。科幻作品是科学与幻想的“化学反应”——现实是基础,科学是灵魂,幻想是升华。

猜你喜欢

作家小说
作家谈写作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报刊小说选目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倾斜(小说)
我和我的“作家梦”
来吧,与大作家跨时空PK吧!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