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宠儿》中的食物意象

2016-09-10董洁

文学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宠儿黑莓乳汁

内容摘要:1987出版的《宠儿》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发表的第五部小说,也被公认为她最出色的一部作品。莫里森在《宠儿》中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其中,贯穿于整部作品中的食物意象尤其引人注目。这些食物意象不仅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也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提高了该作品的可读性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宠儿》 意象 乳汁 糖和甜食 黑莓 土豆和玉米

《宠儿》(Beloved)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发表的第五部长篇小说。这部发表于1987年的小说,一经问世,立即轰动了美国文坛,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同时,这部小说也被公认为莫里森创作生涯中最为出色的一部作品,并在1988年为她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小说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惊和胆寒的故事:19世纪中叶,女黑奴塞丝携家人逃亡时,遭遇了奴隶主的追捕,为了不使女儿再遭受自己所经历的苦难,塞丝毅然决然地用手锯割断了女儿的喉管,结束了她幼小的生命。在此后的岁月中,这个小冤魂不断纠缠和折磨着塞丝。十八年后,当奴隶制早已被废除的时候,这个被杀死的女婴竟然以少女的形象还魂归来,自称“宠儿”走进了塞丝的家庭与生活,并以各种方式向塞丝讨还痛失的母爱。宠儿对塞丝无休无止的索爱最终导致塞丝走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这部小说深刻揭露了蓄奴制的罪恶及其历史遗毒对黑人造成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摧残,同时也生动地再现了一幅美国黑人与奴隶制和种族主义不懈抗争的历史画卷。

意象是构成文学作品意境的重要元素,可以充分表达作者对宇宙人生万物的体验,又能唤起读者的无限遐想与情思。所谓意象(image),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就是指融入了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来说,意象就是寄情于物,借物抒情。托妮·莫里森是一位非常善于运用意象的作家,她常常使用丰富具体的形象来代替惯用的叙述,生动准确地传达信息,这一点在《宠儿》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莫里森在《宠儿》中巧妙地运用了大量丰富的意象,不仅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也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其中,贯穿于整部作品的大量食物意象尤其令人难忘,这些意象不仅种类多样、层次丰富,而且蕴含了深刻的寓意。目前国内对于这部小说意象的分析主要集中于水、植物、场景和颜色等方面,而对于该作品中出现的食物意象却鲜有人分析解读。本文将从该作品中比较典型的食物意象入手,探讨作者如何运用这些意象充实小说的情节,塑造人物的形象,深化小说的主题。

一.乳汁(Milk)

乳汁是婴儿赖以生存的食物,是婴儿从母亲那里获得营养的第一来源。小说中反复提到了处于哺乳期的塞丝被奴隶主的两个侄子强行掠夺乳汁一事:他们把她按倒在地,像对待奶牛一样,强行吸取她的乳汁,而那个被称做“学校老师(schoolteacher)”的奴隶主却在一旁用笔墨记录下了这令人发指的一幕。既然乳汁是婴儿生命的源泉,那么奴隶主对乳汁的掠夺无疑就是在剥夺塞丝女儿的生存权。此外,两个成年白人强行吸食一个黑人女性的乳汁也是对女性尊严的疯狂践踏。由此可见,奴隶主们在剥夺黑人人身自由和生存权的同时也剥夺了他们做人的尊严,正如书中所述“任何一个白人,都能因为他脑子里突然闪过的一个什么念头,而夺走你的整个自我。不止是奴役、杀戮或者残害你,还要玷污你。玷污得如此彻底,让你都不可能再喜欢你自己。玷污得如此彻底,能让你忘了自己是谁,而且再也想不起来。”此外,塞丝还提到了自己在出生时被剥夺了吸食亲生母亲乳汁的权利,而被迫吃一个叫楠的女人的奶水一事,“楠还得把奶水喂给白人娃娃吃,我吃剩下的。有时根本吃不着。没有可以说是专门喂给我的奶水。我可知道没有属于你自己的奶水是什么滋味;为了吃奶,你得去争,去叫嚷,也才剩下那么点儿。”这样的内心独白可以说是塞丝自我权力的宣言,也是保卫自己和孩子生存权的宣言,更是反抗的宣言。表明黑人如果想要生存,就必须呐喊,必须抗争,哪怕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应一无反顾。小说中塞丝一再提及乳汁被抢一事,无疑是对奴隶主和蓄奴制罪恶的一次次血泪控诉,同时也是在一次次宣示着自己和女儿的生存权以及抗争至死的决心。

二.糖和甜食(Sugar and Sweet Food)

17世纪下半叶,糖伴随着茶叶和咖啡的普及而盛行起来,由于对蔗糖需求量的激增,使得制糖业成为一项具有高额利润的工业,从而促使了美国甘蔗种植园的快速发展,加之黑奴贸易走向高潮,黑奴便成为种植园和制糖业的主要劳动力。可以说自从有了糖的产业化,这一“甜蜜的事业”就与黑奴的血泪史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正如曾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理的史学家威廉斯所说:“没有蔗糖,就没有黑奴。”作为奴隶种植园的代表产品的糖对非裔美国人来说寓意深刻,它同蓄奴制一起蛰伏于莫里森的创作意识深处,时时出现在她的作品中。[2]P91在《宠儿》中,还魂归来的宠儿正处于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饥饿状态,急需食物和亲情来满足自己,而糖和甜食是最能满足饥饿感的食物,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她的最爱。小说对宠儿的嗜糖如命有如下的描写:“从那一刻起,一直到后来,糖总是能用来满足她。好像她天生就是为了甜食活着似的。蜂蜜和蜂蜡都时兴起来,还有白糖三明治,罐子里已经干硬的糖浆、柠檬汁、胶糖,以及任何一种塞丝从餐馆带回家来的甜点。她把甘蔗嚼成亚麻状,糖汁吮净后好长一段时间还把渣子含在嘴里。”[1]P65正如前文所述,糖与奴隶制和黑人悲惨的命运息息相关,作为被奴隶制吞噬了的千千万万个冤魂中的一个,此时的宠儿以狂吃糖和甜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奴隶制的愤恨与报复,她不仅要吞食它们,还要用它们来滋养自己的身心,使自己健康茁壮,“周身镀金,光彩照人”。[1]P74此外,对宠儿吃甘蔗的描写也十分耐人寻味,宠儿把甘蔗嚼碎吸干糖汁,并把蔗渣含在嘴里意犹未尽的模样,不禁使人联想起奴隶主剥削压榨黑奴,“吃人不吐骨头”的恶行。这一行为也预示了宠儿与塞丝的关系将朝着剥削与被剥削,压榨与被压榨的方向发展:强烈的负罪感使得塞丝一味地溺爱和纵容宠儿,而恃宠而娇的宠儿则变得越来越贪婪,她就像寄生虫一样紧紧依附着塞丝,几乎要把她从肉体和精神上吸干。当家里的食物已无法满足宠儿饕餮般的胃口时,塞丝只能把自己的那份省下来给她。宠儿开始发胖,而塞丝却日渐憔悴,精神恍惚,奄奄一息。就算到了这个时候,宠儿仍然像挥之不去的梦魇般纠缠着塞丝,直到社区居民们到来后才把她赶走,最终挽救了塞丝。

三.黑莓(Blackberry)

黑莓是黑人喜爱的一种天然食品,它不仅在颜色上和黑人的肤色相近,而且它还有着和黑人一样坚韧的个性,适应性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且扩散蔓延的速度很快。书中生动地描述了曾经帮助过塞丝母女逃亡的老黑人斯坦普·沛德采摘黑莓的情景,他步行了六英里来到河畔,“那儿长着黑莓,味道鲜美可喜,吃起来仿佛置身教堂。只需一颗莓果,你就会觉得像是涂了膏。”黑莓馅饼等食物随着人数的增加而不断膨胀增多,象征着随着被解放了的黑人人数的增加,黑人的力量正在不断增长和壮大,只要大家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四.土豆和玉米(Potato and Corn)

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之后,仍保留了很多本民族的饮食习惯,如,黑人很喜爱自然界中生长的土豆、玉米等农作物和草莓、葡萄等新鲜水果,体现了黑人自然本真的个性和生活观。书中描绘了在被称做“甜蜜之家(Sweet Home)”的种植园时,黑奴西克索烤土豆的情景,“他在夜里烤土豆做试验,试着算准恰好该在什么时刻把滚烫冒烟的石头放进坑里,搁上土豆,再用小树枝全部盖严实;这样,当他们拴好牲口、离开田地,来到‘兄弟’那儿歇息吃饭的时候,土豆就会烤得恰到好处。”[1]P25但可怜的西克索从来算不准时间,土豆烤得不是不够火候,就是过了头,可是大伙还是会大笑着吃掉那些生涩的或干巴巴的土豆。这种用原始的烹饪方式烹制的土豆象征着自然天成的黑人文化营养,虽然称不上美味可口,但仍然能够滋养黑人的身心。用原始自然的方式烹制食品也是黑人自然本真的生活方式的写照,而西克索不辞辛苦地为同伴们烹制土豆和同伴们大笑着把难以下咽的土豆吃下肚也表现了黑人民族质朴、率真、豁达的个性。小说还描述了塞丝和她的丈夫黑尔在玉米地里偷尝禁果的情景,两人压倒了一大片玉米秆,上面还带着尚未成熟的嫩玉米。嫩玉米象征着情窦初开、含苞待放的少女塞丝,“第一层包皮一扒下来,其余的就屈服了,玉米穗向他横陈羞涩的排排苞粒,终于一览无余。花丝多么松散。禁锢的香味多么飞快地四散奔逃。……花丝多么松散。多么美妙、松散、自由。”[1]P32此时的玉米地自然也成为了塞丝夫妇新婚之夜的洞房,这是怎样的一幅“天当被,地当床”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啊!以至于多年后,当塞丝再度回忆起这一幕时,仍然感到阵阵的甜蜜与羞涩。总之,黑人生活中的天然食品总是和田园式的价值观相关联,与健康的希望相依存,与美好的人际关系相连结。[2]P100通过对这些天然食物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到黑人率真质朴的本性以及他们对自由清新的田园式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五.结语

《宠儿》表达了一个深刻而凝重的主题,莫里森借助了食物意象,用犀利的笔触揭示了蓄奴制的罪恶和黑人被践踏的人格和被残害的心灵。作品中食物意象的深刻内涵不仅折射出了小说主题的光辉,也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色彩鲜明的艺术效果,从而提高了该作品的可读性和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托妮·莫里森.宠儿[M].潘岳,雷格,译.南海出版公司,2013.

[2]杨中举,王红坤.黑色之书:莫里森小说创作与黑人文化传统[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3]王晋平.论托妮·莫里森的食物情结[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9).

[4]武田田.食物、食人、性与权力关系——安杰拉·卡特20世纪70年代小说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3).

[5]冯英.莫里森小说中的食物与性[J].咸宁学院学报.2010,(10).

(作者介绍:董洁,云南开放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宠儿黑莓乳汁
乳汁点目需谨慎
消失的亚特人之黑莓
预防乳汁淤积,如何从前期做好养护?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冬至
轻薄围巾 春日宠儿
黑莓的未来在Android
驯马师也能是时尚宠儿
挑战完美底妆,掌握“三感”,成为光线的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