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梦想奋斗

2016-09-10马弋洲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6年1期
关键词:文学小说老师

马弋洲

大家简介

叶弥:1964年生,苏州人。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美哉少年》《风流图卷》;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成长如蜕》《钱币的正反面》《天鹅绒》《桃花渡》《恨枇杷》等。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一至第五届“紫金山文学奖”、首届“萧红文学奖”。部分作品译至英、美、法、日、俄、德、韩等国。

叶弥老师是一位优秀的女作家。她的文字细腻,笔触灵动,独特的文学风格令读者印象深刻。机缘巧合,我幸运地得到了一次通过网络采访叶老师的机会。

采访中,叶老师分享了自己儿时的读书经历。叶老师5岁时,跟随父母“上山下乡”,下放到盐城阜宁三灶乡。那个年代的条件无疑是艰苦的,在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的童年,书,陪伴着叶老师度过了每个春夏秋冬。读小学时,叶老师阅读了四大名著中的三部,《三国演义》是初中时代读的。念初中时,叶老师还读了普希金、海涅、高尔基、大仲马等作家的一些作品。物质条件的艰苦,激发了叶老师对精神世界的热烈追求。叶老师深深记得,那时候在茅草房里看普希金文集,读到《暴风雪》《村姑》的时候,心中激荡不已。她认为,要让自己保持朴素的本色,所以,叶老师不会因为5年不买一件新衣服而感到难过。

叶老师人生中的第一次文学创作,是在她在小学四年级时,模仿当时的革命情感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而真正开始有意识地大量写作文学作品,则是从30多岁才开始的——这个年龄并不算早。十几岁的时候,她也曾是个文学青年,后来恋爱、结婚、生孩子,差不多跟文学完全脱离了。而立之年的叶老师,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感觉自己精神方面的不足,有一种找不到位置的感觉,对事物的感受也在慢慢变得迟钝,时间长了,就对自己很不满意。于是,她就开始了写作,写的就是《成长如蜕》。《成长如蜕》是叶老师的第一篇中篇小说,一发表就引起了文坛的关注。有人这样评价她:灵感有如天赐,妙笔宛若天成。叶老师超凡的文学创新能力,使她在文坛熠熠生辉。

叶老师说:“我小时候梦想很多,多得自己也数不清,但慢慢地一路行来,最终,九十九个梦想破灭了,却有一个梦想落到我的面前,我就为此奋斗了。”叶老师为之奋斗的梦想便是文学创作。

叶老师创作的短篇小说《香炉山》吸引了很多读者,并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当我问及为什么会想到写《香炉山》,它和生活有什么关联时,叶老师回答说:“《香炉山》和我写的《明月寺》一样,都是由生活中的一缕真实阐发而来。2008年春天,我从古城区搬到离太湖边不远的一个镇乡结合处居住,有一个夜晚,我独自去太湖边看夜景,当时,路上还没有路灯,那天也没有月亮,我拿着手电筒,想从村子里绕近路,结果我在一个又一个的湖边小村落里迷路了。迷路开始,我有些害怕,怕很多东西。但到了后来,又觉得没什么可怕的,就关了手电筒,慢慢地在黑路上走,感到我不过是大自然里的一棵草,无喜无悲,顺应天命。这一夜的经历对我的价值观转变起了很大作用,我们总是放不下很多东西,其实,人,不过是大自然里的一棵草,切勿自以为是。后来,我的父亲建议我写一篇“优美”的小说,我就在我的迷路经历里,加上了几个人物,加上了情节,写成了《香炉山》。”

叶老师的小说关注现实,但并未大费笔墨揭示问题或申诉道义,而是用她自己独特的视角抵达人性的深度,从叶老师作品的淡淡时代气息中,我们可看见浓浓的地方特色和世俗人情。例如在她创作的小说《桃花渡》和《明月寺》里面,都有僧人出现,但他们并不是真正隔绝世俗的僧人,可以算得上是红尘中的修道者。谈到为什么会塑造这样一种僧人的形象时,叶老师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修行并不在僧或者在俗,高僧都是那些不露声色的,看上去还有点俗的。拿腔拿调摆出高僧的样子的,肯定不是高僧,这是一。第二呢,佛教到了中国,到了现在,之所以有这么多信徒,主要也是佛教的教义在中国有了许多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亲民。所有的寺庙也是如此,既教化,又亲民。我写的僧人是符合真实情况的。”叶老师的回答,使我不由得想到了汪曾祺的小说《受戒》。我顺势请教叶老师:“很多人都会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家或某种欣赏的文学风格,请问您有欣赏的文学对象吗?为什么会喜欢他(她)的作品?”叶老师说:“我在这方面没啥自尊心,我什么样的文字都喜欢,什么样的风格都喜欢。别人的每一篇文字都看得出好的一面,都有我学习的东西。”

叶老师创作的小说《天鹅绒》被改编成经典影片《太阳照常升起》,而现在位列收视率榜首的电视剧,如《琅琊榜》《花千骨》等,都是由流行的网络小说翻拍的,我请教叶老师对这种现象的看法。叶老师坦白地说:“我在这上面没有研究。我只知道,当今中国的电影和文学一样,还处于摸索阶段,是初级阶段。有前途,但路途艰难,需要你们为之奋斗。现在年轻人很喜欢网络流行小说,这也是很好的,希望网络小说走向成熟,并辉煌得不可一世。”我追问:“当今大众审美品位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在逐步提高,您觉得哪些类型的文学作品更能受到大众的青睐?”叶老师说:“世事多变,不好判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哪种文学作品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甚至站在时代的前面,就会受到大众青睐。”

叶老师有着良好的文学天赋、深厚的写作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用生动的笔触描摹出现代社会中躁动不安的灵魂。通过形形色色的人物外表,把他们的情感焦虑、内心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勾勒出这些人在迅速变化的世界里左突右冲、辛勤奔忙的境遇。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做,才能像她一样,掌握丰富的素材和熟练的技巧,从而在写作上有所成就呢?关于这一点,叶老师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叶老师建议中学生首先要多阅读,有了一定的阅读量,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变得丰富起来。

“要读真实的、有感情的、有知识的书,诗歌、哲学、自然科学这些领域都要有所涉猎。”叶老师说,“尤其是读中国古代小说时,要仔细欣赏《西游记》《水浒》《红楼梦》……古人很浪漫、很豪气,赌得起,输得起,作者的才气显露无遗。先秦的文字尤其要看,如果大家能看出名堂,那就有所进步了。同时要记得,阅读与游玩是一个道理,目的是欣赏,是让自己感到愉悦和产生共鸣。一篇小说,如果你喜欢小说中的某个人,或者喜欢小说中的某节文字,或者喜欢小说里的某种思想,那你就已经完成了这次阅读。并且我相信你会把这种阅读经验带到你的写作中去。通过阅读,你会发现,小说中的人物真实存在于我们的逻辑中。”

《成长如蜕》中有这么一句话:“人生中有些事是不得不做的,于不得不做中勉强去做,是毁灭;于不得不做中做得很好,是勇敢。”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对于一些免不了要做的事情,我们就应该用心去做好。我想,写作如此,人生也是如此:把不得不做的事情用心做好,就会取得成功。

猜你喜欢

文学小说老师
我们需要文学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