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2016-09-10李仕权

当代党员 2016年1期
关键词:庖丁条理忠义

李仕权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物,他以在籍侍郎的身份,在没有一兵一卒、没有国家财力支持的条件下,成为“中兴第一名臣”。他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何以取得如此成就?答案很简单:善于识人用人。

同治七年,左宗棠给皇帝上了一封奏折,请求皇帝下诏书,让全国封疆大吏,都向曾国藩学习识人用人之道。

曾国藩是怎么识别堪当大任之人的呢?

第一:有操守

操守就是为人,这是做官的一条底线。

操守含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含义是“要清廉”,为官不清廉,老百姓怎么能服气?第二层含义是有节操,有一种临事不惧、临难不苟的胸怀和修养。

曾国藩说,下属获得上司偶然青睐,但操守有问题,还是不能持久,手下的人也不会真心佩服你。所以,曾国藩特别强调,做领导要有操守。

第二:无官气

曾国藩说,一个人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如果官气很重,这个人的发展就已经受到局限,不会再有大的发展了。

“官气”也就是今天所讲的“打官腔、说官话”,做事情总是瞻前顾后,首先考虑乌纱帽。艰难的事情来了,这样的人怎么能够担当大任呢?

湘军招人原则非常奇特,市井油滑之人一个也不招,招募的都是山里的农夫,绿营兵、八旗兵也不招,因为曾国藩担心一条鱼腥了一锅汤。

曾国藩说,用人以质朴为尚,不应专取才华。

第三:多条理

曾国藩“相人口诀”当中就有“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他打了一个比喻说,解牛,在外行人看来非常复杂,但庖丁能解得很清楚、很利索,因为庖丁找到了诀窍。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每天用得着的不能太繁多,两句话就够了。一本书也好,古人流传下来的典籍也好,概括起来,可能就是几句话,你千万不要把它变复杂。

做事“多条理”,不但是工作方法,而且也是一种能力。

第四:少大言

大言就是放空话、说大话。经常放言高论,不着边际,说话没谱。曾国藩说,这种人绝对不能用。少大言,就是要讲实话,讲真话。

咸丰十一年,曾国藩为教育手下人,写了著名的“教令”,要求必须遵守,后来命名为“劝诫浅语”。在劝诫本省乡绅、外省客游等四条中,第三条就是“禁大言以务实”。

第五:才堪用

一个人要治理他的辖地,首先要才堪治民,就是能不能让下属、让这个团队的所有人心服口服,由衷地钦佩你。

才堪治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外乎公、明、勤三字,不公不明则人肯定不服气,不勤则业务必然荒疏。

第六:敢担当

敢担当就是身先士卒、勇于探索,不畏风险、敢想敢为、敢破敢立。

第七:不急名

为名利而逐的人提拔稍迟则生怨,稍不如意再怨,与同辈争薪水,与员工争毫厘。这样的人用之必生祸端、必成大患。

第八:耐辛苦

身体弱过劳则病,精神乏短的人久用则散,因此作为第八个条件。

第九:忠义血性

以上八条标准只是一般性识人标准,要担当重要的、关键的岗位,仅有这八条标准是不够的。曾国藩为此提出一个衡量人才的最高标准,用他的话叫“上上之选”。

这个最高标准是什么?曾国藩用四个字概括——“忠义血性”。就是要公忠体国,心中有党,心中有民,赤胆忠心。

曾国藩说,最好的人才必须具备“忠义血性”这个标准。

这九条,其实也是识别与衡量改革促进派的标尺。

(作者系曾国藩研究会常务理事)

猜你喜欢

庖丁条理忠义
当庖丁遇到犟牛
涵养“庖丁”之劲——养的是苦干实干的狠劲钻劲
这条忠义街
按顺序写话条理清
灶王爷秀逗记(八)
樱花雨
收藏的乐趣
掌握规律是学习上精益求精的不二法门
忠义救国军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