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节设立的前世今生

2016-09-10余玮张华玮

中华儿女 2016年17期
关键词:方明尊师重教教师节

余玮 张华玮

教师是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

“向辛勤的园丁致以崇高的敬意。”“做人民满意教师,办人民满意教育。”“人民教师,无尚光荣。”……每逢教师节,到处可以看到有关尊师重教的大幅标语或条幅。全国各地在9月10日前后都要举行教师节庆祝活动,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表彰那些优秀教师和在尊师重教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一定前往一些学校或教育机构慰问教育工作者。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我国逐步受到全社会的尊敬。教师节成为学生尊重教师、社会尊师重教、教师提升职业成就感和自豪感的重要契机。然而,教师节的日期为什么当年设立在9月10日?教师节的问世有什么时代背景?知识分子自“臭老九”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社会地位变化,留下过多少深刻的心灵阴影?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有哪些尊师重教的美谈?……所有这些少有人知。

中国教师节五个日期的演变

葡萄牙是世界上最早确定教师节的国家,早在1899年4月18日,葡萄牙亚科莫布大学的毕业生为了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纷纷向老师敬献彩带,老师则在彩带上签名后还给学生留作纪念。后来,葡萄牙政府就把这一天定为教师节,每年举行庆祝活动。葡萄牙的这一做法,后被许多国家效仿。

许多国家有自己的教师节,但日期各异。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师节是1931年。由时任上海大夏教育学院教授的邰爽秋、时任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的程其保等教育界热心人士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拟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并发表《教师节宣言》,提出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增进教师修养3项目标。这个教师节没有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承认,但在全国各地产生了一定影响。

1939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决定立孔子诞辰日8月27日(当时的考证)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邰爽秋们等来了官方对教师节的承认,但官方对教师节的纪念方式,想必会让他们失望,因为官方的纪念重点转到了对孔教“人伦”观念的重提。可以说,教师节当时未能在全国推行。

新中国成立,政府教育机构曾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庆祝活动。

1951年全国教育工会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确认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年4月19日,教育部部长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发表书面谈话,宣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由于这一天缺少教师的特点,执行的结果并不理想。特别是1957年以后,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教师不受重视,甚至受到打压,教师节实际上已名存实亡。

1981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民主促进会的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该提案被全国政协编为第170号提案。提案原件上签名顺序是:徐伯昕、吴贻芳、史念海、李霁野、张明养、叶至善、徐楚波、郑效洵、马力可、霍懋征、葛志成、方明、巫宝三、张景宁、叶圣陶、雷洁琼、柯灵。

提交提案的理由一栏中写道:“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当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胡耀邦同志在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了尊师问题,指出尊师,不仅是学生的问题,我们整个社会的成员,所有学生的家长,特别是我们各级政府的负责人都要尊师……现在儿童有儿童节,青年有青年节,我们认为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宏伟事业接班人的人民教师也应该有教师节……”

方明是提案的主要发起人及撰稿人。他是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时年64岁。方明早年追随陶行知投身民众的普及教育事业,时刻将陶行知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主办过流浪儿童工学团,创办过《好孩子》进步读物。解放后,他积极倡导在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以法律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曾有大量报道称,“教师节”的最早倡议人是中科院院士、时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王梓坤。事实上,王梓坤只是倡议人之一,但不宜称“第一人”或“最早”。

“当时之所以提议设立教师节,是因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战线进行了拨乱反正,教育工作逐渐走上正轨,但是尊师重教的风气还远没有形成。”方明生前曾说,“文化大革命”中,教师被贬为“臭老九”,社会地位极其低下。从1980年起,全国教育工会开展“庆教龄”、“五讲四美,为人师表”等一系列尊师重教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政治、社会地位。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像提案中指出的那样,“尊师重教远没有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殴打教师的事件时有所闻。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树立以教书育人为终身职业的思想也还不普遍”。要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应该在新中国设立教师节,让教师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受到全社会的尊敬。于是,在1981年3月全国政协会议上,方明和民进的16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这份提案。政协审查的意见是:建议国务院交教育部研究办理。

1981年1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接见参加全国中小学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代表时,方明和教育部副部长张承先一起向习仲勋提出建立教师节的事。习仲勋问解放前有无教师节,方明告之6月6日是解放前的教师节,并向他介绍了1949年6月6日陈毅同志参加上海解放后庆祝教师节的情况。习仲勋听后建议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起来写报告请示中央。

教师节定在什么日子最合适?方明征求过冰心、叶圣陶等民进老前辈的意见。冰心建议定在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叶圣陶建议定在每年秋季学生入学的日子,让学生在新学年的开始就记住教师的辛勤和光荣。

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由张承先和方明共同签发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中央书记处,报告中建议以马克思诞辰日5月5日为教师节。

1983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期间,方明和民进18位政协委员联名,再次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同年9月,中宣部办公厅致函教育部办公厅,经研究政协一次会议方明等同志的提案,同意恢复教师节。1983年12月,由教育部部长何东昌和方明共同签发的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送中央宣传部。

1984年10月,万里、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圈阅该请示。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报告中说,“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我们进行了研究,建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在新学年开始,新生一入学,即开展尊师活动。……如中央和国务院原则上同意建立‘教师节’,我们建议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颁布”。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决议,将每年9月10日定为“教师节”,动员全社会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教师节的重新恢复和确定,成为尊师重教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标志着尊师重教的民族传统得到发扬。1985年9月10日,国家教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庆祝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国家主席李先念给全国教师写信祝贺。万里在会上发表讲话,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向全国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热烈祝贺节日。

中共领导人尊师重教的佳话

一代代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在与老师交往中,为世人留下了一则则感人的尊师佳话,也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尊师美德。

1937年2月1日,是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的老师徐特立60岁的生日。1月30日,在延安各界为徐特立举行60寿辰庆祝大会的前一天,正忙于制订抗日救国大计的毛泽东,怀着对师长的尊敬心情,写了一封感情真挚的信给徐特立,为他祝寿。

1947年,徐特立70大寿时,胡宗南指挥23万人马进攻延安。但党中央并没有忘记徐特立的生日,派出一辆大卡车专程前往陕北高原东北部的绥德,将已转移到此的徐特立接回延安做寿。庆祝大会上,朱德总司令宣读了由毛泽东亲自授意起草并审定签发、以党中央名义写给徐特立的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毛泽东不但敬重对他影响颇深的老师徐特立,也对他在韶山读私塾的老师很是敬重。据毛泽东在韶山读私塾时的老师毛宇居生前介绍,1959年6月,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回乡。“当时,主席摆了几桌筵席宴请亲朋,但特意派人把我请了去。席间,主席走到我面前,一边叫我毛老师,一边向我敬酒。我哪受过这样的礼遇?赶紧起身迎上前去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主席笑道:‘尊老敬贤,应该应该!’那场面好亲热!”

在山城重庆,至今留传着邓小平不忘老师的故事。那是刚解放不久,邓小平感念师生情谊,来到重庆后,就想到了他所敬重的当年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校长汪云松老师。当年,年仅15岁的邓希贤得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开办的消息后,来到重庆,就读于这个学校。邓希贤属于自费生,汪云松见邓希贤年龄最小,但天资聪敏、好学上进,便以私人名义送他300银元,帮助他赴法学习。1920年8月27日,年邓希贤随同82名同学踏上旅欧学习之路。这位邓希贤,便是后来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

1949年11月30日人民解放军占领重庆,12月8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二野机关进驻重庆市。岁月匆匆,29年过去了,邓小平由当年自己从重庆赴法留学时的情景,想起了当年对他备极爱护的老师,就派了部队干部去绣壁街寻找汪云松的住所……邓小平见到久别重逢的老师,格外亲热,久久拉着汪云松的手,问长问短。他们共同回忆起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往事,邓小平还向汪云松讲了他29年来勤工俭学和从事革命斗争等一些情况。

“文革”使全国教育事业遭受重创,更令人忧虑的是,社会上一些人的观念中还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对知识分子、教育工作者的偏见和歧视。打破时代坚冰的是邓小平。他以一代杰出政治家的卓越胆识,在拨乱反正时期旗帜鲜明地为知识分子正名,为教师正名。他说,“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工作者是崇高的革命的劳动者。”很多北师大的教师回忆说,小平同志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使很多人经年冰封的心苏醒了。

1978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肯定了教育工作对振兴中华的重要意义,被后人誉为“迎来了教育的春天”。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正是在邓小平的提议下召开的。

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都是尊师重教的楷模,身体力行着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习近平是一位很有人情味的领导人。他不忘师恩,每逢过年都会给老师送上问候和祝福。习近平说:“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在习近平眼里,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他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努力让教师成为社会上受人敬重、令人向往的职业。

从“臭老九”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分子的处境跌入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知识分子被冠上“臭老九”的头衔,成为社会最卑贱的阶层。

从建国初期开始,就有“地(主)、富(农)、反(革命)、坏(人)、右(派)”的说法,这五类人属于专政、改造的对象。而“文革”开始后,又有“叛徒、特务、走资派”也成为专政、改造的对象。随着“文革”的深入,知识分子也成为改造对象。从而知识分子排在了“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之后的第九位,加上当时公认知识分子爱摆“臭架子”,所以就把知识分子称为“臭老九”了。“臭老九”的称谓,和“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革命口号紧密连接,成了知识分子的代名词。

在“文革”中期的1973年,中国歌坛产生了一首非常特殊的“颂歌”——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在当时工农兵占领文艺舞台的大背景下,这首歌所歌颂的对象却是“革命群众”曾经斗争和改造的对象、一度被划入“臭老九”行列的知识分子中的一员——教师。这首特殊的歌曲,就是“文革”十年中唯一一首歌颂人民教师的歌曲《我们是光荣的人民教师》。

原来,林彪集团的倒台,使毛泽东深受震动,他不得不开始对“文革”产生的负面效应进行反思。在这个政治背景下,《我们是光荣的人民教师》这首歌曲应运而生。这首歌曲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所谓的艺术性,而是一段历史的珍贵记载,记载了“文革”时期中国教育界曾经出现过的一缕短暂的曙光,唱出了“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一震撼广大人民教师、甚至是全体知识分子的心声,使他们在这首短小而简单的歌曲中找到一种扬眉吐气的自尊与自信,无疑是那个特殊年代广大人民教师的最强音。这首歌曲似乎成为一个时代符号,标志着我国特殊时期的人民教师,在经历了由“臭老九”到“光荣的人民教师”,由辛酸磨难到豪情满怀的历史性转变。

国务院于1985年1月同意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9月10日为教师节。把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是想让新生从入学就开始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9月份全国性节日少,便于各方面集中时间组织活动和突出宣传报道,更加容易深入民心,最大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教师节的建立,标志着教师受到全社会的尊敬。也标志着教师这份职业的崇高性,是全体教师的荣耀。一个教师决定一批学生的素质好坏,大批教师决定着一个民族素质的高低。教师是国家的财富,教师节是整个民族共同的节日。正是这个节日,把我国未来的兴衰承载。当今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挺起了腰杆,扬眉吐气,备受国家和社会的尊重,再也不会遭遇“臭老九”的厄运了。

1991年8月,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对教师法草案进行审议,会议对教师待遇和推行教师聘任制等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1992年10月,国务院将教师法草案撤回,根据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进一步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并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对教师法草案作进一步修改,之后提交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此次会议对草案进行全面审议、修改,并于1993年10月31日通过。

至此,我国第一部关于教师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诞生了,1994年1月1日起施行。教师法的第六条重申,“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2006年,有76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将教师节改为9月28日的孔子诞辰日。最终因“争议很大”,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论证。

当然,教师过教师节只是一种形式,教师节具体定在哪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怎样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师重教。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如果说中国梦最坚实的土壤是在学校,那么教师就是最伟大的“造梦师”,他们用默默无闻、孜孜不倦的智慧劳动,让每一颗年轻的心灵都与中国梦激情相拥。完全可以说,教师是中国梦的奠基者。尊师重教不应只在教师节这一天。这么多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逐步重视,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此,期待通过社会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强化尊师重教的氛围,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有尊严地享受着职业的幸福与快乐,让每一天都成为“教师节”。

责任编辑 余玮

猜你喜欢

方明尊师重教教师节
尊师重教,每天都是教师节
左右为难
《教师节快乐》
又是一年教师节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
教师节的礼物
岁岁游学路,冷暖私塾情
教师节的礼物秀
程门立雪
夜半香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