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里茶道源头的精准对接

2016-09-10余玮

中华儿女 2016年19期
关键词:茶道赤壁茶文化

余玮

中国茶叶曾与丝绸、瓷器等风雨相伴,历经沧桑,携手同行,共结和平、友谊、合作纽带

茶叶是古“丝绸之路”上与丝绸、瓷器并重的重要商品,万里“丝绸之路”同样是一条“茶叶之路”。

继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高度评价17世纪的“万里茶道”是连通中俄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的“世纪动脉”之后,2014年习近平在访问蒙古国期间又提及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复兴“万里茶道”有机结合。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便不难发现在这条“世纪动脉”源头上有一个名字赫然在目——羊楼洞!

羊楼洞,素有“青砖茶乡”之称,也是驰名中外的“洞茶”故乡,位于湖北赤壁西南边陲境内。100多年以前,湖北省的版图上最为知名的两个地方,其一为汉口,其二就是以制茶、种茶闻名于世的羊楼洞。《鸦片战争前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大事记》显示,羊楼洞是兴盛达两个世纪的欧亚万里茶叶之路的源头之一。鼎盛时期每年2700万公斤茶叶从这里出发,穿越蒙古高原,横贯西伯利亚,直抵欧洲。

这座千年古镇,因茶而盛,因茶而闻名。如今,老街上被磨去了所有棱角的石板路和被独轮车碾出的深槽,还在无言地诉说着它昔日的光荣。“一带一路”战略的春风,开始唤醒羊楼洞这个古老茶乡复兴万里商道的梦想。

茶自中国走向世界

茶叶自古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的重要商品,茶文化也一直是中华文明传播于全世界的重要象征。在随着古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传播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茶叶与全球许多国家的本土文化结合衍生出新的茶文化形态,如日本茶道、英国下午茶等,改变了许多国家国民的生活方式。

中国,茶的故乡,这里孕育有世界最早的茶树。199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汉景帝阳陵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与粮食遗迹混杂在一起的不明植物遗存。18年后,2016年1月,这些遗存被研究人员确认为可追溯至2150年前的茶叶,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茶叶”。据史料考证,中国最早种茶、用茶、开启贡茶历史的是西周初期的陕南巴人。

鄂南赤壁,古称蒲圻,是万里茶道的主要源头之一和重要节点城市。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蒲圻人就有了饮茶的历史。最迟在唐代,当地就开始将野生茶人工栽培成为茶叶,羊楼洞松峰山便是“松峰绿茶”最早的产地。在唐代鄂南还出现了“惟以植茶为业”的专业茶农。

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人在与蒙古毗邻的边境,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隋唐时期,随着边贸市场的发展壮大,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经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中途辗转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从唐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至千年元年,在蒙古的回纥地区“始驱马市茶”,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直至清朝雍正十三年,官营茶马交易制度终止。

明清之时凭茶一跃为国际名镇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不但确认了两国东段的边界及其走向,也正式开启了两国间的商贸往来。公元1716年,俄国来华商队开始成交茶叶,此后,茶叶逐步成为俄国商队采购的重要商品。欧亚万里茶道是1727年(清雍正五年)中俄订立《恰克图条约》后,由此确立的一条堪与丝绸之路媲美、辉煌了200多年的欧亚万里茶叶贸易之路。这是一条多起点、多终点,在不同时期先后兴起,呈网状分布的商贸与人文交流通道。它主要有福建的崇安(属武夷山市)、湖北的羊楼洞和湖南的安化三个起点。这三个起点代表三个著名茶区,各自在中俄茶叶贸易中发挥着作用。1853年(咸丰三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武夷山输俄茶路被迫中断,晋商各家进一步开辟两湖茶山,羊楼洞成为最重要、最兴盛的茶路源头。晋商在鄂南,尤其是在羊楼洞投资置办茶庄,其中以祁县的渠家投资的规模最大,形成具有特色的资金、人力(采茶,加工制作茶叶,运输,服务)的产业链。在羊楼洞压制完成的青砖茶,由鸡公车推到赵李桥,再送上潘河的茶船到新店,顺长江至汉口,逆汉水至天门岳口,再至襄阳樊城、河南唐河,在中原重镇社旗赊店上岸,改畜驮车经洛阳拉至黄河,一路走东口(今河北张家口),一路走西口(今内蒙古包头杀虎口)。东路往北入归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再往北到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最后到达俄罗斯恰克图,由此转口销往俄罗斯及欧洲;西路经迪化、伊犁、阿拉木图进入中亚和欧洲各国。

羊楼洞成了湘鄂赣交界十余州县著名的茶叶集散地和加工中心,这里制茶工业呈现出茶农家庭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和近代机器工业三种生产形态相互依赖、同时并存的格局。到了19世纪中后期,晋商、徽商及外国商人直接参与茶叶贸易,汉口因茶而兴。当年,赤壁的羊楼洞声名远播,俄、英、德、日等国商人竞相前来办厂制茶,国内晋、津、沪茶商亦蜂拥而至,这个弹丸小镇成为闻名欧亚的茶市,所出产的茶叶史称“洞茶”。

羊楼洞集镇随之而兴,人口近4万,极盛时茶庄200余家,商人们还争先恐后来到此地办工厂、制利市、设银行、开酒店、兴洋行,使得这小小古镇一时人流如潮,日日生意兴隆,夜夜灯火辉煌,其繁华已超过蒲圻县城,有“小汉口”之称。在湖北有这样一种说法:“先有小汉口,才有大汉口。”

到19世纪末,俄国茶商基本控制了汉口茶市。由于俄国商人获得在天津港上岸可以减免复进口税的特权,俄商放弃了晋商传统的从汉水逆流而上,向北方草原蒙古高原直至恰克图的运输路线,改为從长江的黄金水道到上海再海运至天津上岸,再从张家口沿着张库大道运往恰克图。1905年俄罗斯耗费全国财力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通车,俄商废弃恰克图的陆路边境贸易,直接海运至海参崴,再沿西伯利亚铁路运往俄国全境和欧洲。

马克思在《俄国的对华贸易》一文中记述:“1853年,因为中国内部不安定,以及产茶省区的通路被明火执仗的起义者队伍占领,所以运到恰克图的茶叶数量,减少到5万箱。但是在随后两年内,这种贸易又恢复了。”这是马克思对中俄茶叶之路变迁的相关论述。他谈论的不仅是一条茶道的传奇,还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国际贸易史。

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将中国的茶叶定位为奢侈消费品并限制其进口,再加上这时印度廉价的碎红茶进入俄国市场,使得俄国茶商的买卖被迫停止,俄商退出汉口。于是,中俄茶叶之路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羊楼洞明清石板街犹在,街面全以青石板铺设,旧时鸡公车辗出一寸多深的车辙仍清晰可见,当年的繁华自这里可以读出。

“川”行天下始于羊楼洞

古道绵绵关赤壁,香茗郁郁数青砖。为方便运输,羊楼洞一带的茶商将以前用米浆粘合茶叶成饼状的办法,变为蒸汽加热后用脚踩制成圆柱形的帽盒茶。在漫长的运输过程中,茶叶自然发酵,人们发现发酵后的茶口感更好,储存时间更长,便开始在工艺上改进,外形也变圆为方,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砖茶。

赤壁“川”字牌砖茶是首批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当地文史研究者冯晓光说,羊楼洞最早与“川”字有关的商号,是清代山西旅蒙最大商号“大盛魁”开办的“大玉川”茶庄(后改名“三玉川”)。

传统技艺需要继承,更需要弘扬。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如何把古老的砖茶制作技艺和现代化生产的需求结合起来,让其在实际生产中保持活力,这是很多制茶专家思索的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赤壁就在保留砖茶制作技艺精髓的基础上,尝试在某些环节进行改良,减轻工人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品质。如今,羊楼洞砖茶制作工艺已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

解放初期,主政湖北省的李先念曾将羊楼洞茶叶带进北京送给了毛泽东主席。毛泽东边喝边说:“好茶!是哪里产的?”李先念回答说:“是蒲圻产的。”后来,毛泽东赴莫斯科访问并祝贺斯大林七十大寿时,将蒲圻的茶叶送给了斯大林,斯大林喝了大加赞赏:“中国的茶不错!”斯大林没有想到,他所喝的蒲圻茶,其实就是苏联茶的祖宗。据《中国茶文化与茶艺课程》介绍:欧洲只有前苏联种茶,该国最早于1833年从中国湖北羊楼洞运去茶籽茶苗在黑海东部的格鲁吉亚种植,清政府和汉家刘氏茶坊曾派刘峻周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指导种茶,并取得成功。20世纪以后,格鲁吉亚已成为茶叶生产的主要区域。2014年6月23日,在俄罗斯萨马拉,羊楼洞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一款以《和》为题材的青砖茶,作为中国的外交国礼,由中方代表国务委员杨洁篪赠与俄罗斯总统全权代表巴比奇,续写了羊楼洞茶的国礼传奇。

赤壁,中国砖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赤壁市博物馆里,一辆200多年前运茶的鸡公车孤独地摆放在一楼展厅的醒目位置。车轮下的青石板上,一条10厘米深、5厘米宽的车轮印记让人过目难忘。这是万里茶道留给今天的最好记忆。

南国有佳木,盛世发新芳。2014年10月,中俄万里茶道研讨会和中俄茶叶贸易论坛在武汉召开。来自中国的武夷山、九江、安化、赤壁、武汉、襄阳、社旗、晋中、太原、张家口、呼和浩特、二连浩特以及俄罗斯的恰克图、伊尔库次克、新西伯利亚、昆古尔、圣彼得堡等17座城市的市长或代表达成共识,共同签署《中俄万里茶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武汉共识》,携手申请万里茶道为世界文化遗产。2015年11月上旬,国际茶业大会在赤壁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茶业参展商和采购商云集羊楼洞,寻找合作伙伴和商机。赤壁众多茶企更是以东道主的身份,向四海宾朋宣传推介自己的茶产品和茶文化。活动中,赤壁市和羊楼洞分别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万里茶道源头”和“世界茶业第一古镇”荣誉称号。

在十九世纪,中国茶传播已遍及世界各地并风靡全球。从茶叶随着丝茶之路传播世界的历史进程中来看,唯有茶叶长期居于中国商品的支配地位,并在世界特别是全球经贸发展中创造了重要价值。同时,中国茶与茶文化还与当地社会文化相结合,发展出新的茶文化形态,如韩国的茶礼、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以摩洛哥为代表的阿拉伯世界的茶饮文化等民族的、地域的茶文化,丰富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們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饮茶成了许多国家国民的生活内容,增强了人的身体健康,甚至有益于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等。因此英国学者麦克法兰认为:“茶一直都是中国文明强盛伟大的原因之一。”“茶改变了历史”、“茶饮成为世界潜在的征服者。”英国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则将茶叶作为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

茶叶一直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商品。千百年来,商品贸易带来了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积淀形成了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是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建设中国茶业强国的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是中国茶和茶文化走向世界、造福人类的大平台。

沉寂了半个多世纪以后,“一带一路”战略的春风再次唤醒了羊楼洞“打造百亿茶业、复兴万里茶道”的梦想。万里茶道是衔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的关键纽带,宜居、宜业、宜游的赤壁使茶叶重新走出国门,华丽转身,再出发有了新的通道。

责任编辑 王碧清

猜你喜欢

茶道赤壁茶文化
寻迹万里茶道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睡仙亭
茶道不能光说不做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茶道六百年》
Cup of Tea
你是电影《赤壁》中的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