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动在京城的风景线

2016-09-10唐浚中

当代党员 2016年15期
关键词:开州开州区红岩

唐浚中

2016年4月24日,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鸭子桥。

南里小区6号一间会议室里,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此起彼伏。

几十人正围坐桌前,埋头认真记录着什么。

每个人面前都放了一本红册子。册子封面上,“中国共产党章程”几个金色大字赫然在目。

“通过学习党章,我们对党的认识又有了进步。”学习完毕,他们竞相感叹。

刹那间,浓郁的开州乡音溢满房间。

原来,他们都是在京的开州籍流动党员。自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启动以来,他们会定期来此集体学习。

而在以前,能在异乡参加党组织活动,对他们而言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京城建“家”

20多年前,张鹤励从开县(现开州区)来到北京创业,成为一家餐馆的老板。

张鹤励始终没忘记自己的另一个身份——共产党员。

很长一段时间里,张鹤励和党组织失去联系,成为“隐形党员”。

每年“七一”之際,看见电视里播放的各种形式的建党纪念活动,张鹤励心里总会掠过几丝遗憾。

而张鹤励的遗憾,正是广大流动党员缺乏组织归属感的缩影。

彼时,开县在北京就有10多万务工人员,其中不乏流动党员。

因为对流动党员管理缺失,“口袋党员”“隐形党员”等问题随之催生。

怎么办?

为了给这群人找个“领头雁”,发挥抱团发展的战斗力,2008年1月,重庆市开县红岩(北京)流动党员党总支成立。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方便管理的原则,党总支下设10个党支部。

旋即,一场党组织找流动党员、流动党员找党组织的“双找”活动,在北京拉开序幕。

如今,红岩(北京)流动党员党总支已升格为开州区红岩(北京)流动党员党委——200多名流动党员在这里找到了“家”。

流动堡垒

有了组织,就得发挥组织功能。

一番调查,流动党员党委找到了着力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帮助流动党员解决思想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对流动党员的党性教育应与其工作实际相结合;流动党员文化水平差异大,应该分类施策……

在此基础上,一张流动党员党委党组织生活蓝图绘就——

为提高流动党员归属感,流动党员党委每季度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每年组织党员到重庆市驻京机构党委参加集中学习。

为增强流动党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流动党员党委先后邀请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陈有元将军等“名人同乡”,以及北京市委党校、西城区委组织部、驻地街道办党工委等为开州籍在京务工党员讲党课。

同时,各支部按照小型、业余、分散的原则,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组织生活。开州区各流出地党组织也分别采取寄送资料、送党课进京、远程教育、运用“12371”信息平台等手段组织流动党员参加学习。

流动党员党委还启动了“党员先锋工程”,在所在企业设立“党员先锋岗”,开展“设岗定责”活动,提高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的业务素质,又通过设立法律维权岗、就业信息收集岗、劳动技术传授岗等支援平台,为党员提供综合保障服务的同时,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工程”,流动党员党委已有8名党员先后受到重庆市驻京机构党委和开州区委表彰,67名党员受到所在企业党组织表彰,16名党员由于工作出色被所在企业提拔担任总经理、副总经理等职务。

温馨家园

在帮助流动党员成长的同时,流动党员党委这个“家”也充满温馨。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北京西城区一家餐馆里,开州籍员工胡志成、张久平等7人正在后厨紧张地忙碌着。

“呯!”一声巨响传来,餐馆煤气管道突然爆炸,巨大的冲击波将他们掀翻在地。

事故发生后,他们被紧急送往医院急救。

“救人要紧!”重庆驻京机构党委和流动党员党委向院方请求。经过积极协调,重庆市红十字会向伤者救助了6万元,流动党员党委工作人员自发捐助1万余元,开州区相关单位和个人捐款26万余元。“我们真的没想到,身处他乡,还能得到这么多家乡人的帮助!”得到及时救治的7人感动得泪流满面。

这场跨越千里的救助行动,仅仅是流动党员党委为流动党员解决实际困难的一个缩影。

流动党员党委始终坚持把服务流动党员、服务在京企业、服务务工群众作为重要职责,建立了党组织成员联系企业、联系困难务工群众制度。

一次,入党积极分子傅良春经营的餐馆遇到了房东的恶意刁难。

在房屋租赁合同期内,房东不按合同约定,大涨房租。见傅良春不同意,房东叫来社会上的不良人员强行驱赶员工,打砸餐馆设施。

紧急关头,傅良春想到了党组织。他立即给流动党员党委书记彭云华汇报情况。

彭云华带着专职党委副书记李玉川等同志赶到现场,出面伸张正义。通过思想工作和法律手段,流动党员党委成功督促房东按原合同执行,并赔偿傅良春的相关损失。半个月后,傅良春的餐馆又重新开业了……

“关键时刻,还是党组织靠得住。”傅良春感叹不已。

傅良春并不知道,让自己深受其惠的,是开州区红岩(北京)流动党员党委为开州区务工人员建立的一套完整的保障体系——

通过设立民事代办窗口,流动党员党委为开州在京党员群众协调办理计划生育证、结婚证、身份证等相关证件,至今达8897件次。

通过设立法律服务窗口,流动党员党委共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122件次,为京津冀地区家乡农民工追讨工资1000多万元,为工伤农民工追讨赔偿金100多万元。

关爱家乡

开州区红岩(北京)流动党员党委在服务本区域流动党员和群众的同时,也在积极为家乡发展献力。

前些年,“12·23”井喷事故发生后,流动党员党委班子成员带头并发动各界爱心人士为家乡捐献资金1580万元;在“9·4”特大洪灾发生后,流动党员党委也为家乡募捐资金480万元……同时,流动党员党委积极号召在京开州籍人士反哺家乡、返乡创业,为开州区引进了众多项目和资金。

流动党员党委还通过联合开州在全国其他地区的流动党员党委,引导各地企业负责人到开州投资,在开州区中心城区建设开商总部大厦,形成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开州区经济发展动力。

在支持家乡教育上,流动党员党委参与设立的扶困助学基金累计达3800余万元,已资助2000多名家乡困难学生实现了求学梦。

因为在流动党员管理和服务发展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开州区红岩(北京)流动党员党委被中组部、重庆市委和开州区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流动在京城的风景线。

猜你喜欢

开州开州区红岩
举手
我是小小招生员
上汽红岩插上互联网翅膀
开州区“五建五化”扎实推进党性教育基地建设
开州区在“万开云”一体化发展中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开州区生态涵养发展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探析
开州区院 扎实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让红岩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