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中小企业插上“金融风帆”

2016-09-10吴愚鲁

当代党员 2016年15期
关键词:信委巴南区电气

吴愚鲁

【背景】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重庆持续注重综合施策,强化产业、财税、金融、投资、土地和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不断改善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特别是拓宽资本流向实体经济的渠道,让更多的资源要素投向实体经济。

2013年,重庆汉嘉电气有限公司搬到了巴南区。

作为一家以生产配电设备为主的中型企业,汉嘉电气进入巴南,希望借助巴南区制造业密集的优势,实现企业的腾飞。

搬迁后的一天,汉嘉电气总经理助理邱添望着不大的新厂区,轻声道出一个愿望:“要是企业规模能再大点就好了。”

“扩大规模还不简单——向银行贷点款就行了。”一位员工进言。

邱添的一句话,却让那个员工噎了半晌:“企业小,抵押资产不够,申请贷款不容易,而且利率也高。”

邱添并不知道,为了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实现更大更强的梦想,有一群人已经开始努力。

金融创新

2013年,巴南区经信委主任办公室。

看了一眼桌上的材料,区经信委主任朱明勇轻轻叹了口气。

那些材料是全区中小型制造企业反映资金链吃紧的“告急文书”——2013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不少中小型制造企业资金链频频告急。

按照一般解决方案,资金链吃紧的中小企业只能寻求传统商业贷款。然而,这些贷款门槛较高、放贷较慢,常常让中小企业无功而返。

如此局面,怎样扭转?

朱明勇正思考间,一个人走进办公室。

朱明勇抬起头,发现来人是建设银行巴南区支行行长刘颖。

见到朱明勇紧缩的眉头和桌上的“告急文书”,刘颖笑了。

“朱主任,在为中小企业贷款难发愁吧?”刘颖说着,递上一叠资料。

朱明勇拿过资料,定睛一看,是一份“助保贷”资料。

“助保贷”是建设银行在全国推行的一个金融服务产品——刘颖这次登门,就是来找朱明勇商量在巴南区打通“助保贷”服务渠道的事。

“这个利率低,抵押门槛也低,甚至可以通过政府征信免抵押。”刘颖说。

“这个好——说不定它能成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突破口。”朱明勇眼前一亮。

很快,区经信委和建设银行巴南区支行制订了打通“助保贷”服务渠道的战略方向——由区财政拨出1000万元风险铺底资金作为基础,由建行投资放大10倍,运作1亿元资金作为贷款资金池。

按照市委、市政府服务实体经济的战略导向,双方将工业经济作为这个金融产品的主要服务对象。

经过政府和银行联合运作,“助保贷”改头换面,也由此有了一个新名字:“新工通。”

在和建行合作的同时,巴南区也和兴业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展开洽谈,推出了一系列金融创新产品。

服务创新

巴南区金融服务产品序列开始接受申请的消息传出,不少中小企业争相而来。

汉嘉电气却静待观望。

企业不动,不代表政府不动。

2014年的一天,巴南区新兴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陈昌霖来到了汉嘉电气。

见到邱添,陈昌霖主动当起“推销员”:“区委、区政府打造的金融服务产品序列,主要针对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你们公司成长性好,可以试一试。”

一听要贷款,邱添条件反射般地说:“我们汉嘉业小力弱,一直都贷不到款。”

“如果是利率低、抵押低,政府还贴息的贷款呢?”陈昌霖神秘一笑,顺手递过巴南区金融产品序列的资料。

邱添半信半疑地接過资料,翻了几页,半皱的眉头慢慢舒解开。

“陈主任,要不是你今天来,我们都不知道有这样的好东西。”邱添说。

“像汉嘉这样处于上升期的企业,正符合我们这几款信贷产品的申请条件,你们快准备一下,立即申请。”陈昌霖说。

很快,汉嘉电气就将基本资料提交到银行和区经信委。

接到材料,银行和区经信委同时开始审核。

“‘双线并行’的审核制度,是我们推动金融服务工业经济的一大创新——这能让中小企业更快拿到贷款。”陈昌霖说。

才几天,汉嘉电气就从兴业银行获得了600万元贷款。

“这下能放开手脚把生产规模整大点了。”看着公司账户,邱添说。

扬帆起航

随后两年,汉嘉电气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如今,汉嘉电气厂房面积已扩大了三倍,达到13000多平方米。

规模上去了,产量也就上去了。

2013年,汉嘉电气只有700多万元营业收入,短短两年后,这个数字激增到3000多万元。

“我们准备自建实验室从事自主研发,进入产业链高端。”邱添说。

新计划一出,老问题又来了——自建实验室耗资巨大。

这时,区经信委再伸援手。

经区经信委搭桥,汉嘉电气随即开始申请,顺利获得300余万元贷款。

2016年,巴南区新兴产业发展中心办公室。

“陈主任,我们准备申请上市。”邱添再次登门。

和以前“闷头做事”不同,现在汉嘉电气三天两头到区经信委“串门”,了解一些优惠政策。

“你们的实验室情况怎么样了?”陈昌霖问道。

“实验室是和重庆邮电大学合建的,主要研究工业自动化。”

“有困难没有?”

“没有。”邱添自信地笑道,“这都要感谢你们向我们推荐了‘新工通’!”

【手记】

汉嘉电气曾经是一家“倔强”的企业——它宁愿守着“小作坊”,也不愿通过金融渠道实现迅速扩张。

在这“倔强”的背后,实则是中小企业乃至整个实体经济面对“金融门槛”的无奈。

实体经济之于金融产业,就如土地之于树木——金融欲成长为“顶天”巨擘,则必依“立地”之根基,汲取山水之养分。“根基”一旦虚脱,表面再繁荣的金融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现代社会发生的任何一次金融危机,都残酷地证明了这个道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金融产业实现了一轮快速增长。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重庆金融快速成长“密码”何在?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在于对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和坚持。

猜你喜欢

信委巴南区电气
八方电气
奋进中的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技厅省工信委黑龙江省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17—2019年)的通知
湖南省散办执法人员参加省经信委组织专业法律知识考试
以水魄理顺繁琐的政工人——记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检察院政治处干部赵昌光
为老百姓看好“钱袋子”——重庆市巴南区:一个监督政府预算的基层样本
暑假乐开花
小议我国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市经信委发布《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意见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