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产能过剩几味“解药”

2016-09-10张占斌

当代党员 2016年2期
关键词:应急政府改革

张占斌

短期治理对策:以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应急式治理。长期治理对策:推进包括财税体制、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和价格政策的改革,推动产能过剩产业生态、节能、绿色发展。

不仅仅是钢铁行业,水泥、煤炭、电解铝、平板玻璃、光伏等产业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剩。这里面,既有传统产业,也有高新产业。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经济快速增长,过度使用各种经济政策杠杆,大幅降低投资要素价格,使许多投资不是依据市场信号,而是依据政府价格信号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产能过剩属于“体制性产能过剩”。

化解产能过剩,已成为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要对“僵尸企业”“绝对过剩产能”的企业狠下刀子。

化解產能过剩,有短期对策,也有长期良方。

短期治理对策,就是以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应急式治理。

目前最需要的就是要对已经“大出血”的经济系统进行应急治理,从而遏制住产能过剩、投资盲目扩张的势头。短期应急治理,需要合理使用行政手段和严格利用法律手段。

一是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

各地要根据2013年印发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过剩产能,解决“僵尸企业”等现象。

二是清理整顿建设违规产能。

三是要进行点对点的分行业治理。

相比短期对策,长期对策显得更为重要。

一是改革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产能过剩的根子在于各项政府改革尚未到位,管理方式陈旧。要进一步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将企业的注意力从政府转向市场;要改善政府管理市场的方式,政府应更多地转向为市场定规则、定标准,做好市场监管和纠偏,而不是直接审批项目;要大力推动干部考核制度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扭转地方政府的“GDP情结”和经济增长导向,促进政府职能转型;还应建立问责制度,对未按照相关政策停建违规在建项目、放任新增产能等行为,要予以严肃查处。

二是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要调整现在分类、分城乡的土地政策,使工业用地的价格能反映土地的市场价值;要大力推动各类资源型产品的价、税、财联动改革,适时调整电价、水价,正确反映资源的供求比价关系;要加快推进利率、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形成灵活反映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价格信号;要严格执行有关环保标准,使之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三是大力促进科技创新。通过政策引导将企业塑造成创新的第一主体,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要加快科技、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深度联合,加快科技成果向市场的转化,切实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动过剩产业升级;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大力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经济增长提供“源头活水”,形成抑制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推动产能过剩产业生态、节能、绿色发展。

四是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及不同分工,消化产业。可以通过海外投资,与非洲、拉美等地区建立产业垂直分工体系,以带动我国技术和设备出口;还可以考虑以商品输出方式对外援助,以消化过剩产能。

五是在解决产能过剩过程中,要考虑给淘汰企业员工安置就业。要妥善解决员工的失业保障、再就业保障,保证不能因此引起社会问题。要给员工解决就业问题,或提供兜底性保障。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

猜你喜欢

应急政府改革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改革之路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改革备忘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改革创新(二)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