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脊梁

2016-09-10白银花

时代报告 2016年1期
关键词:架梁劲松工期

白银花

安全宣誓

高铁改变生活,给中国乃至世界都带来了便利和效率,高铁在改变着我们的一切,在享受快节奏和高效率的同时,你是否想到了,那些高铁承建者挥汗如雨的拼搏,殚精竭虑的奋战,昼夜不分的劳作。在高速风光的背后,是他们这群最可爱的人,披星戴月、争分夺秒地用血汗挥写着中国速度。

高铁,在中国版图中,交叉蜿蜒,是中华民族又一次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不屈的脊梁;高铁人,在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的中国速度中,无论崇山峻岭,不管风霜雪雨,披荆斩棘,不畏艰险,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中国的脊梁。

坐在我面前的是中铁七局集团郑州公司二分部的项目经理刘劲松,精瘦干练,黑黑的脸庞,目光犀利含光,话语间透着严谨和沉稳。可能是野外作业的缘故,项目部的几位部门负责人,清一色的黑脸庞,精瘦个儿,走路虎虎生风。此时已经是隆冬时节,修建郑徐高铁枢纽项目的工期也接近尾声,但工人们仍奋战在第一线,昼夜不息,为了按时完成艰巨目标。

2013年9月29日晚,在昆明承建昆明枢纽东南环线的刘劲松,接到公司总经理杜翔斌的电话,刘劲松刚从工地检查回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电话那端就来了死命令——尽快安排收尾工作,回到公司复命,有一个艰巨的任务。“什么任务这么紧迫呀?”考虑到昆明的项目还没有彻底完工,刘劲松忍不住问道。“郑徐客专郑州枢纽项目,在咱们总部的地盘上,你必须给公司万无一失地拿下!”杜翔斌的话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在高铁承建工程上,凭着20多年的建设经验和公司的地利之便,按说刘劲松不应该有丝毫顾虑,但是这个电话却让刘劲松彻夜难眠。其实早在总经理的命令下达之前,他们就认真了解过,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郑州铁路局代建工程ZXZS标段工程位于郑州市东北侧,从郑州东站北端引出,途径金水区、郑东新区,上跨连霍高速后折向东,线路总长9.553公里。不足10公里的枢纽工程,为什么难住了经验丰富、雷厉风行的刘劲松呢?

原来,郑徐客专是国家“四纵四横”铁路客运专线网中徐州至兰州客运专线的组成部分,它的开通将大大缩短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时空距离,对促进整个中西部经济发展、加强信息等各方面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刘劲松要承建的郑州枢纽工程,包括郑州东站徐兰场线上工程、郑州东站北端南东、东南、北西3条疏解线和2条动车走行线。因郑徐枢纽位于郑州市郊,从节约用地和控制线路沉降等技术因素考虑,线路90%以上为桥梁结构,正线跨连霍高速公路特大桥等6座特大桥,共有连续梁10余处……濒临107辅道,临近京广高铁,两处上跨连霍高速,又横穿郑州东区城乡结合部,交通状况极其复杂,拆迁工程尤为繁重,安全压力巨大,再加上三年的工期要缩短为两年,刘劲松的心里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头。但既然是上级的命令就要严格执行,妥善安排好昆明枢纽东南环线的收尾工作,刘劲松带着几位得力干将赶回了公司。

在总经理办公室,杜翔斌不容他有丝毫退却,声色俱厉地说:“不管有多少困难,不管工期有多短,你作为郑州公司的人,不能丢七局的脸,这个工程你只能干好,必须干好!”毫无回旋的余地,这在刘劲松预料之中。凭着对公司这么多年的担当和果敢,刘劲松也下定了决心:要漂漂亮亮地拿下,给中铁七局的高铁人长脸!

家就在郑州,回到公司,也就和家咫尺的距离,但是刘劲松硬是没有在家待一天。时间紧,任务重,第一天,刘劲松回公司报到,听取公司领导的部署意见,了解郑徐枢纽工程的相关资料和细节;第二天,组织项目部各部责任人,开会研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项目总长不足十公里,两处上跨连霍高速,紧邻107辅道,临近京广高铁,横穿城乡结合部,工期两年,要建3条疏解线和2条动车走行线、6座特大桥、10多处连续梁……”任务摆在每个人面前,会议室里静默了,弥漫着沉重而压抑的烟草气息,这么艰巨而困难的项目,在每个人心中都像一座山。这时,刘劲松打破了僵局,坚定地说:“我已经领了将令,这个项目务必干好。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贯彻政府和业主的理念,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苦干实干,万无一失地把这个工程拿下,树立七局铁军品牌形象!”

于是,围绕着质量、安全、工期、成本、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等具体施工方案及施工组,讨论会紧张而热烈地展开。那段时间,项目部邀请了集团公司及郑州公司领导和各部门专家到项目部进行帮扶指导和策划,理清项目管理的主线和质量安全卡控重难点,针对重难点工程和工序,从施工工艺、设备选型、卡控重点等细节入手,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实际,编制切实可行的专项施工方案。有时为了一个架梁的小细节,他不得不请来专家团一起讨论。不仅如此,他还要带着各部门负责人现场勘查,考虑实际,把尽可能估量到的变数都规划在内,在一切基本确定下来后,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周。

由于工期时间紧,为了尽快推进项目的实施,2013年10月13日,刘劲松就带领着团队进驻项目部。当时他们连建立自己项目部的时间都没有,为了节约时间,他们直接对原有工程项目部进行简单修整后,就开始工作了。由于郑徐枢纽工程沿线横穿郑州东区的城乡结合部,拆迁安抚工作迫在眉睫。“那时候我们一心想着赶快开工,抢时间,赶任务,在政府拆迁款还没有落实到位的情况下,我们自己掏钱临时租地,把老百姓的地租过来,先干活!”想起来最初的拼劲,刘劲松还是一阵感慨。

“现在老百姓也很精明了,他们很多人都能清楚地知道他们村要建哪些铁路、高铁。”刘劲松说,他们的工程难就难在之前京广高铁及配套线路贯穿该村,不少遗留问题都压在他们身上。“老百姓认为,如果这次不把京广高铁施工的拆迁遗留问题解决好,以后就找不到买账的主了!”所以,对征拆工作推进来说,群众的安抚工作相当艰巨。为了施工进程的顺利推进,刘劲松忙完会议和检查工作,就毫不停歇地跟着书记和其他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地上门做群众工作。“抬手不打笑脸人”,在拆迁这个事上,难免有群众不理解之处,但是高铁人是老百姓的儿子,很多人又是来自农村,况且他们每次上门都带上礼品,陪着笑脸,让老百姓心里踏实了,工程进度也就有保证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徐高铁枢纽工程终于开工了。在隆隆的机器轰鸣中,一场艰巨而神圣的“中国速度”开始挺进了!

“很多人都认为干工程的都是大老粗,只会埋头苦干,其实我们也是讲科学的。尤其是做这样复杂艰巨的工程,更需要科学管理、合理分工。”刘劲松说,在大干期间,作为项目经理,他每天带队到工地召开现场会,定时召开周和月度生产例会,以便及时协调解决现场施工存在的问题,实现了进度的有效控制。

在编制长大桩基施工方案时,他们从实际地质情况入手,深入了解各种钻机设备的性能,最终选择了成桩质量有保证、工效较高而成本远低于旋挖钻的反循环钻机,全标段68根长大桩(最深孔深达107米)全部一次成桩;在跨连霍高速公路悬灌连续梁施工时,由于紧贴繁忙的交通线,为了降低施工期间对铁路运输的影响,他们没有选择成本相对较低的塔吊设备而是全部采用汽车吊进行吊装作业,虽然加大了施工投入,但大大降低了临近营业线施工风险……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拆迁补偿问题一直存在。虽然政府部门和集团公司多方努力,还是有一些遗留问题,致使郑徐正线架梁已到眼前,还有10个墩位无法进地施工。为了确保工期的进度,项目部一次次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讨论。“怎么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优化施工方案,缩减有效工期,确保在合同期内打胜仗,这是我们每次研讨的中心。”那段时间,刘劲松心急如焚,寝食难安,但又不能在工人面前表现出来,要稳定军心,尤其在这样的重大工程面前。

工地上机器轰鸣,紧张有序地开钻、灌注、上梁等……会议室里,人声鼎沸,慷慨陈词,围绕着施工的一个个细节争执不下,反复推敲:一个台位上两台钻机如何站位,泥浆池如何布置,桩基完成后如何在最短时间完成检桩,为承台浇筑创造条件……不知多少次现场勘查,精心策划,也不知多少个通宵达旦的掌灯夜谈,工人们24小时轮班赶工,负责人不舍昼夜地调整方案、现场指挥,后来终于确定下来,通过调整承台标高将原设计7个空心墩、4种墩高统一为两种墩高,配置三套空心墩模板;凡是按设计强度施工架梁通过时理论达不到强度要求的墩顶垫石,均采用提高砼标号的方法处理;正线140门式墩原审批支架方案为钢管柱方案……

“你们可能不了解,那时候,我们连搭建施工支架的时间都抠得紧紧的。按正常工期算的话,仅门式墩盖梁支架这一项就需要7天时间,这个时间我们可耽搁不起啊,于是又召开专家会议,研讨!”刘劲松语气急促,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时间论秒算的紧张时期。经过项目部与公司沟通,集体讨论,他们将传统支架改为新型盘扣式支架方案,利用承台作为基础,空隙处采用工字钢托底过渡,节省了地基处理时间和费用,并且仅用3天就完成了门式墩盖梁支架搭设;全天24小时不间断作业,墩身施工白天拆拼模板安装钢筋,夜间进行砼灌注……

南东线架梁原定方案采用一台桥机从三分部路基桥台端依次向郑州东站方向架设,公司将运架任务调整给二分部后,项目部经过实地考查并邀请公司工程部、安质部、设备部专家现场论证,提出在南东线121号墩位置增设一处跨线门吊,以跨京广客专应急工程连续梁为界,上两台桥机由两头向中间同时架设。这样既可以缩短工期,同时改长大下坡架梁为上坡架梁,还消除了反复上跨高铁运架梁的安全隐患。2015年8月4日南东线100孔单线T梁安全架设完成,较原方案节省工期1个月。

“连续两年,我们的工作人员都没有正常的休息日,节假日都无法陪伴家人,大家都是加班加点地干,夏天顶着烈日,冬天冒着严寒,无论刮风下雨,我们都在工地上坚守苦干,你看看我们哪一个人的脸不是黑黝黝的,但是大家都毫无怨言,因为我们干的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为了这个神圣的使命,我们无怨无悔!”刘劲松的话说出了奋战在一线高铁人的心声,也让我们听到了激情和信念,也听到了一个铿锵的音符,叫“担当”。这一群铁骨铮铮的汉子,用他们坚实而强健的脊梁扛起了一个民族“追风”的脊梁!

时间飞逝,中铁七局集团的高铁人在和时间赛跑。郑徐客专郑州枢纽正线因征地拆迁滞后影响的10个墩位,从第一根桩开钻到最后一个垫石灌注共计历时35天,其中17米高的140门式墩从开钻至灌注垫石仅历时29天,较正常工期节省一个半月,7个空心墩、1个实心墩和1个门式墩全部完工达到架梁条件,保证了正线箱梁的按期架设。

……

这一系列数字的背后,都是高铁人夜以继日的拼搏和奋战,无论寒暑,风霜雪雨,他们都义无反顾地在工地挥汗如雨。“我记得今年的夏天,天气燥热,人们都躲在空调屋里不出门,而我们的项目负责人和一线工人,一直坚持在高空中作业。当时,轨道都是烫手的,铺路基的渣石热浪滚滚,烤得人犯晕。几天下来,每个人都脱了层皮,那种辛苦是常人难以感受的!”项目部的办公室主任现在想起来都心生敬畏,敬畏的是他们高铁人为了祖国事业所体现出来的那股担当和拼劲!

在正线抢工期间,郑西客专公司总经理张锦耀带领箱梁铺架单位中铁四局指挥长到工地突击检查,看到井然有序、热火朝天的抢工现场后深表满意,当场表示:“中铁七局在政府征迁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不等不靠,主动出击,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两年半的任务,能够实现与先开工一年的区间同步开通,不愧是一支善打硬仗的队伍,任务交给七局我们放心,在郑徐客专郑州枢纽项目我们是为七局加分的。”

“低头需要勇气,抬头需要实力。”在场的每一位高铁人,黑红的脸上都绽放着甜美的笑靥,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值了!

在郑徐高铁的高架桥上眺望,如网交织的铁路线如一条条蜿蜒的银蛇,在繁忙密集的车流上空穿梭,我们为高铁人的才智果敢和巧夺天工不住赞叹,他们用血汗和担当为我们架起了一道道坚实的民族脊梁。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成绩永远都是过去,未来才更具挑战。在“米”字型高铁网的构建中,中铁七局的高铁人从未止步,因为即将开启的郑万、郑济应急工程任务更加艰巨,质量、安全、进度压力依然巨大……

你看,那些身着蓝色帆布工装的身影,那些坚毅执着的面孔,迎着朝阳正在向我们走来。正是他们敢担当、争创新、重实干、求精细、勇超越的卓越品质,融汇积淀成了中国高铁人的精神,奏响了中国高铁华美壮丽的凯歌,在实现国人高铁梦想的同时,成就了中国装备制造的强国之梦!他们,就是中国高铁发展的脊梁与砥柱。

中国脊梁,挺起!

猜你喜欢

架梁劲松工期
“猫”忍不住
猫忍不住
律师解疑
一声叹息:越南人未富先老
中老铁路最长桥梁开始架梁施工
软件项目管理中工期问题研究 
浅谈缩短核电站安全壳打压试验时间的可行性
阅读理解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