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柑橘采后储藏保鲜技术研究探析

2016-09-10王晓珊

食品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气调储藏冷藏

王晓珊

在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背景下,我国的柑橘产量大幅度提升,在近五十年的发展中已从50年代初的21万吨提升至2015年的100万吨,并以每四年为一段基础的速度不断提高,成为全球生产柑橘的三大国之一。然而随着我国柑橘产量的不断增加,相应的采后储藏与保鲜等一系列问题也随即产生,这也间接反映了我国农业部门对于水果采后的储藏与保鲜技术研究不足的基本问题。由此,笔者就抓住这一基本问题,主要站在柑橘的采后储藏与保鲜角度出发,更好的探索出一套科学地适用于柑橘的采后储藏与保鲜的实施方案。

柑橘的基本生产情况

在近几十年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中,我国的柑橘产量经历了飞跃,我国的柑橘生产总量逐年递增,在1997年已名列全球的第三大柑橘生产大国。然而总结我国近百年的柑橘产量发展历程而言,其中也难免存在着相应的一些问题:第一,在过去我国还未全国多地区、全范围地推广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时,为了更好的扩大柑橘的生产总量,促进柑橘产能的持续提升,大部分的柑橘种植者选择采取一种叫做不断扩大栽培面积的方法进行种植。然而盲目的扩大栽培面积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柑橘的产量,但是经过细致的计算得知,在这36年内,我国的柑橘单产能力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第二即由于生产操作技术的不成熟,80%的柑橘產量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这也是导致中国柑橘单单位面积产量较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柑橘储藏保鲜技术的两大基本要素

采后储藏温度条件。事实证明,柑橘内部的果实如果长时间处在一定温度较低的环境内,那么其果实内部的呼吸功能就会进一步减弱,一旦呼吸消耗的能量减少,那么果实内部就更易形成干燥、易于储藏的环境机制。由上可知,要想更好的储存采摘后的柑橘,首先就必须要在储存期内创造一定的低温环境,这样才能将柑橘的保险储藏期进行延长。同时,经过大量的学者实验与调查,笔者总结不同种类的柑橘所适宜的最佳储藏温度也会有着细微的差别,这与柑橘所摘地的生长条件、气候温度、地理位置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采后空气湿度条件。有大量的实例表明,新鲜的柑橘在摘后的15-20分钟会产生一定的果实萎缩、外部脱皮且干瘪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柑橘在采后由于缺乏树木中的水分供给,内部的果实会在长时期的储藏过程中水分逐步蒸发。因此,柑橘在采后所处环境的空气湿度也是影响柑橘采后储藏与保鲜的重要因素之一。

柑橘采后储藏保鲜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冷藏保鲜技术。在我国大部分的柑橘生产基地所采取的储藏保鲜方式即冷藏保鲜,也称控温吸水处理。其与存树保鲜方法的操作原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基于柑橘内部果实的水分流动而展开控制。而冷藏保鲜是控制果实内部的水分以正常的代谢速度进行流失,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果实内部的营养供给,减少柑橘的呼吸作用,进一步降低组织老化的可能性,从而实现储藏期延长的目标。

气调保鲜技术。气调保鲜主要指的是在低温储藏控制的条件下的一种通过外界人为因素来改变内部储存气体组成,来更好的实现果蔬在该环境下的储存持久的生物技术。其共有以下两种基本储藏方式,分别为:温度控制储藏(CA储藏)与改善温度储藏。在气调保鲜的过程中常常会使用相应的二氧化碳、氧气、氮气乃至一定的二氧化硫气体实现内部储存空间空气的轮换。这样也是为了更好的调动起果蔬内部的气体流通速率,使得果蔬的采后储藏保鲜效果达到最大化。

综上所述,除了上述最基本的两种储藏保鲜技术:冷藏保鲜与气调保鲜技术之外,笔者建议相应的柑橘种植人员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生长、不同种类的柑橘,选取最为适宜的方式与技术来进行柑橘的采后储藏与保鲜,如存树保鲜技术、生物技术处理以及辅以天然的保鲜剂进行储藏保鲜等一系列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减短柑橘内部的水分流失时间,进一步促进柑橘采后储藏与保鲜技术研究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2014级材料化工创新班)

猜你喜欢

气调储藏冷藏
果蔬气调贮藏技术及设备
西药药品的储藏探讨
食物冷藏不要超过多少天
哪些应该放冷藏?哪些应该放冷冻?哪些不用放冰箱?
便于储藏的美味
冷藏保温车发展潜力被激发
再谈冷藏保温车:市场已升温
不同包装及储藏条件对酥油微生物的影响
新型简易气调箱可延长果蔬保质期
O2联合CO2气调对西兰花活性氧代谢及保鲜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