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矛盾突出源于市场化不足

2016-09-10吴巧凤

经济师 2016年3期
关键词:原动力历史背景

摘 要:文章分析了结构矛盾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提出化解结构矛盾要依靠市场力量,消费是经济发展原动力的观点。

关键词:结构矛盾 历史背景 市场力量 原动力

中图分类号:F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042-02

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的主要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继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再次强调我国目前经济结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才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加快结构调整呢?首先要了解结构矛盾的产生及其过程。我国目前严峻结构矛盾,非始于今日。它是计划经济成分或因素尚未完全消退,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化程度发展不足的产物。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模式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全国一盘棋,全国一个“工厂”,高度集中,高度统一。实践证明,此途不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改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一个位列世界第二的经济体,成为工业化的国家。这30多年,是市场经济在发展,计划经济在消退的30多年。然而,这一过程是极其复杂多变的过程。不是直线的,不是一帆风顺的。直至今天,计划经济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在人们头脑和行为中顽固不退,在经济过程中依然表现得力量强大。比如说,计划经济习惯于集中力量上大工程、大项目或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投产和建设。在这些工程和项目中,有的未经论证就上马,或边论证边建设。更为荒唐的是,还没有图纸,工程已经开工的事,时有发生。不是依据消费需求,即生活需要、生产需要和国防需要,而是盲目上项目,追求速度。所有这些,在计划经济中,是经常发生的。改革开放至今,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并没有因为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上述计划经济的做法就完全消失了。而是不同程度地并顽强地存在着和表现着,阻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阻碍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这就给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了资源消耗过量、产能结构过剩、创新能力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其中结构矛盾尤其严重。这是计划经济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的顽固不退所造成的市场化程度发展低下所产生的后果。

二、化解结构矛盾要依靠市场力量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表述,一方面准确阐明了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不可替代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也是计划经济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仍然阻碍市场化程度提高这一事实的认可。

市场化程度发展不足造成了目前我国经济困难重重。面对现实,2015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果断提出供给侧改革。所谓供给侧改革,核心就是化解过剩产能,促进新产品、新产业、新行业诞生和发展,增加新动力,提高质量和效率。供给侧改革抓住了当前经济领域的主要矛盾。通过改革,变无效供给为有效供给。2016年五项主要任务中,关键是去产能。我国落后产能过剩,积弊已久已深。特别是钢铁、煤炭、水泥、建材等行业的矛盾更加突出。我国钢铁产量久居世界第一,严重过剩。然而,钢材种类单一,许多在生产中急需的各种特种钢材又严重不足、奇缺,甚至是空白。这种情况或局面,严重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和赶超世界水平。这种局面不能再继续下去,钢铁行业急需进行供给侧改革。如何改?这是很值得讨论的问题。笔者以为,我国钢铁行业进行供给侧改革,一方面要有序清出“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要在“僵尸企业”基础上催生出特种钢材产品的生产。这一出一进,叫“吐故纳新”。这一“吐故纳新”是一场产业革命。这场革命是由“僵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等市场行为过程中,去旧更新。这去旧更新,是一个像人体生理过程那样复杂的市场活动过程。它不能简单地由政府安排、规划、投资来完成,而是要经历一个自觉的、自动的,由低到高的有序竞争的市场活动来催生和推进。这一过程始发于消费需求,从而引发钢铁企业研发竞争、投资竞争、工艺竞争、设计竞争到生产竞争。也就是说,特种钢的生产竞争过程,应该是新技术层出不穷,新产品与新工艺不断刷新的生动的有血有肉的市场竞争局面。当然,支撑这一局面的是人才辈出。这样一来,牵一发动全身,由需求竞争引发企业研发和生产竞争;研发和生产竞争又引发教育和科学技术竞争;教育和科学技术竞争又引发政府政策调整。市场力量就这样在市场竞争中推动供给侧革命。供给侧革命就这样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产业层出不穷的市场力作用过程中增加新动力去化解结构矛盾,实现经济转型。而神奇的市场力又源于消费这个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三、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我们平日经常讲,经济发展有三大动力,即消费、投资和外贸。计划经济十分重视投资拉动,因为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加速经济发展。而市场经济则不同,它天生就是消费催生和推动的。人类社会的生产从低到高、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技术落后到高技术生产,一句话从原始人用石头棍棒进行生产到今天的电脑控制生产,就是消费这个原动力推动的。消费为何如此神通呢?这是由消费的本性决定的。人类进行生产,目的就是为了消费。消费的本性是贪婪的。在这个贪婪本性的驱使下,人们对消费的追求,数量上多了还要再多,质量上好了还要再好,无穷无尽毫无止境。消费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后退就是对生产力的反动,生产力不许反动、不许倒退。消费就这样把社会生产力一步一步推到今天这样的文明程度。

消费有生活消费、生产消费、国防消费。生活消费是源头,生产消费和国防消费是生活消费的延伸或派生。生活消费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生活资料消费。它是生产的出发点,也是终点。前面讲的催生特种钢材的消费,是生产消费。这种生产消费,传出了制造业某一项目的生产急需某种型号的特种或特殊钢材。如果这种钢材得不到满足,制造业的某一项生产就停滞不前了。制造业传出的这种信息就刺激了钢铁行业的企业家们,于是为了生产满足制造业需要的特殊钢材,钢铁行业的企业家们就开展了竞争。争什么?争先生产出制造业所需要的特种钢。谁先研制和生产了这种制造业生产所急需的特种钢材,谁就占有了生产特种钢材所带来的超额剩余价值,也叫超额利润。在超额利润激励下,钢铁行业的企业家们,各自启动技术革新的快门,在原钢铁生产工艺基础上,革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进行增减元素试验,试产新产品。经过失败、失败、再失败,直至成功,新产品出现。这一过程在客观上实现了在产品层次上的结构调整,也叫产品的升级换代。消费催生了竞争,竞争推动了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说透了就是生产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换代,结构不断优化。

如果一个企业不是为了消费而生产,它生产的产品,生活消费不需要、生产消费也不需要、国防消费也不需要,那它就是把稀缺资源放在不被消费的产品的生产上,白白浪费宝贵资源。一个企业这样做,影响不大,如果一个行业或许多行业都这样做,就出现全局性的产能过剩。整个社会经济往前走就缺少动力了。供给侧改革就是改生活消费、生产消费和国防消费不需要的产品生产为生活消费、生产消费和国防消费都需要的产品的生产。变无效供给为有效供给。当前供给侧改革,调整供给管理,淘汰落后产能,要着重于微观层面进行,要用市场力量解决问题。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企业不要期盼政府出手救助,政府也不要出手救助企业。政府只着重于创造有利于市场竞争的环境,促进创新,其余的一切由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去治愈自己的病。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参考文献:

[1] 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6;作者吴巧凤为高级会计师)

(责编:李雪)

猜你喜欢

原动力历史背景
新时代云南乡村绿色发展:历史背景·机遇条件·路径选择
张圆满:《祭侄文稿》——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精神文化产物
释放学生语文学习的原动力
——广东省特级教师·江伟英
浅析拉萨关帝庙修建的历史背景
噶尔丹的圣树:今日祭奠崇拜的历史背景(英文)
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背景
贾静雯:爱,是勇敢的原动力
烛武退兵逞辩舌 弱国终究无外交
阅读的原动力
QNX技术为MSI Global自动售检票系统提供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