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乡随俗

2016-09-09

海外文摘 2016年9期
关键词:波兰

朱利乌斯·朔普霍夫++南之瑉

不管您是去西班牙、澳大利亚还是泰国旅游,最重要的原则都是“入乡随俗”。一次漫不经心的招呼,一个表示好意的手势,都可能让您的东道主误解。但是别担心,我们《读者文摘》在四大洲的同事们会帮助您避免出错。

欧洲

芬兰

芬兰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个雾气环绕的小木屋中度过,但是他死都不能忍受在雾气中闲聊的人。所以您最好不要天花乱坠、口水乱溅。

如果您有幸受邀来到一个芬兰人家里,请如同您的东道主那样谦虚内敛。在问候时请勿拥抱和亲吻。“您喝的酒永远别超过您带来的量,千万别点燃香烟。”芬兰《读者文摘》的主编伊卡·维尔坦恩说,“在芬兰,唯一允许散发雾气的,是桑拿房。”

法国

在法国,礼貌高于一切。问候语和最简单的回答总是会和一个非常正式的称呼同时出现:“你好,先生。”“谢谢,女士。”

我们可以通过问候吻礼仪和法国人变得更亲近。“根据不同的地区,可能是两个、三个或四个吻,但并不是为对方印上湿漉漉的响吻,而是在他肩头呼气,留下空气吻。”法国《读者文摘》主编斯特凡妮·卡尔梅恩说。如果接触到不太熟悉的人的脸颊,就太过了。

英国

英国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热爱排队的民族,不管是在超市、邮局,还是公交站。1999年伦敦两列火车脱轨之后,乘客根本没想过从翻倒的车厢中蜂拥跑出,而是乖乖排起了一列典型的“英式”长队。

“英国人无法忍受有人向前拥挤。”位于伦敦的欧洲《读者文摘》办公室主任阿勒克斯·凡纳说,“即使某个公交站点只有一个英国人在等车,您也一定要站在他身后。”别贴得太近,否则会侵犯到他的私人领域。但也别留太多空隙,否则就会有人走过来问:“你在排队吗?”

英国《卫报》推荐的黄金准则是:留下“和姑祖母希尔德加德一起跳舞时”的距离。

意大利

披萨、意面、意式开胃菜——意大利餐馆出现在世界上每一个偏僻角落。但是请注意:意大利人的进餐方式和我们街角的披萨店不同。意面在这里只是第一道菜,第二道主菜通常是鱼或肉。

吃完甜点后,您还需要一杯咖啡。“但是别点卡布奇诺,自中午起,意大利人就只喝浓缩咖啡了。”我们的意大利编辑马里奥·吉亚切塔这样建议。

波兰

波兰男人都是绅士。“他们为女士开门,拉出椅子到合适的位置,脱口而出的小恭维、小夸赞变化多端,不绝于耳。”波兰《读者文摘》编辑马尔格尔扎塔·马科夫斯卡说,“一些年纪稍长的男士会用呼气的吻手礼来问候女士。”

波兰女士很享受这种殷勤周到,思想解放的女游客可能会认为她们令人讨厌。但是您想想:波兰男孩从小就被教育要对女士彬彬有礼,殷勤有加。所以您也这样做吧!在和一个波兰男士打招呼时,优雅地伸过手,感受一下他5岁时就已经和自己的姐姐练习过的礼仪。

西班牙

西班牙人喜欢吵闹,喜欢发出哒哒声的轻便摩托车,鸣着喇叭的汽车,吵吵嚷嚷的电视。对他们来说,制造噪音是一种内心需求。别想着在旅馆前台抱怨夜间垃圾清运,从一开始就好好选择房间吧。

“在很多公共场合和餐馆,人们都高声喧哗,能有多吵就有多吵。”西班牙《读者文摘》主编娜塔莉亚·阿隆索说。诗人莱昂·菲利普眨眨眼解释了为何他的老乡们如此吵闹:他们都是洛德利格·德·特里亚纳的后裔。特里亚纳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同伴,是第一个看到北美新大陆的人,当时他用尽全身力气喊道:“陆地!”

美洲

巴西

巴西人看起来似乎总是刚从蛋壳里剥出来。他们总是刚洗过澡,头发梳得漂漂亮亮,衣着整整齐齐。所以说,不管您是走进一家星级餐馆吃饭还是去沙滩边悠闲漫步,都把自己收拾得像个样子!巴西科帕卡瓦纳海滩是一条沙上走道,请购置一条那里的代表性泳裤。

但是请注意,“虽然在巴西,穿比基尼的人很常见,但是光着上半身晒太阳和裸泳都是禁忌。”巴西《读者文摘》主编拉奎尔·扎姆皮尔说。

墨西哥

大部分墨西哥人不说英语。所以无论如何都请学点零零碎碎的西班牙语。“明天”是您很快就会遇到的一个词。当一个墨西哥人想完成某件急事时,您总是能听到这个词——比如修汽车或水管。“而明天是可以延伸的,明天之后又有明天,延续不断。”我们墨西哥编辑部的主任米特苏·古茨曼说。

他们不会对迟到生气,而是能够很好地适应这种状况:在墨西哥,准时被认为是无礼的。所以请您至少在约定时间过去半小时后再出现。

美国

欢迎来到无限闲聊的国度。如果一个美国人问您:“你好吗(How are you)?”您可以告诉他,您在机场安检处度过了几个小时,然后租来的汽车坏了,您在去加油站的路上被晒脱皮了。但是尽可能简短!给您的交谈对象一个进一步加深或有礼貌地结束闲聊的机会。

“美国人喜欢聊天,几乎喜欢一切有趣的轶事。”德国版《读者文摘》的美籍艺术指导马尔库斯·瓦尔德说。但是在电梯里情况则不同。“没有人说话,或是看其他人的眼睛。”瓦尔德说。

澳洲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人性格开朗,友好、坦诚,乐于助人,不喜欢使用正式的问候语,而是选择轻松随意的。澳大利亚人喜欢大自然,烧烤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如果你被邀请,主人可能会要你‘带一个盘过来(bring a plate)。”澳大利亚《读者文摘》编辑部主任林恩·路易斯说,“但是这并不是字面意思的带个盘,而是说让你带点吃的过来!”

亚洲

中国

在以往的中国,吃饭时几乎所有行为都是被允许的。因此你很可能遇到在餐桌边吧唧吧唧喝汤、吃饭、打嗝的老年人。他们这样做,以表示自己吃得很美味。这并不意味着,您需要模仿他们!

享受和称赞美食没问题,但是别显得太贪婪。如果您被当地人邀请到家里去,最好遵守中国礼仪。如果有人劝您吃点或喝点什么,请您多次礼貌拒绝。别担心,他们会一再邀您吃喝。

您可以带礼物,但是应该知道,“中国人从来不在送礼人面前拆礼物。”《读者文摘》设在台湾的编辑部主任常瑞欣(音译)说,“如果您的东道主没有拆开您的礼物,而是将之放在一边,请不要感觉受到了伤害或冒犯。您一走,它就会被打开。”

印度

在印度街上购物时,讨价还价是必不可少的。在市场上总是能观察到同样的场景:一个印度售货员为一条丝巾报了一个价格,游客照着一半的价格去砍价。印度人摇了摇头,游客一再加价,售货员继续摇头,摇得越来越厉害,直到他们又回到印度售货员最开始给出的报价。售货员继续摇头。

最后,双方都变得很绝望:游客很绝望,因为售货员断然拒绝了他的还价;售货员也很绝望,因为他早就同意了。请记住:在印度的一些地方,摇头意味着同意。

“游客不能只看身体语言,也要学学当地的‘行和‘不行两个词是怎么说的。”印度版《读者文摘》的主编桑哈米特拉·查克拉波尔提建议道。

日本

日本人对洁净的要求极高。清洁卫生是这个国家的基础——想想看您踏入一套日本住宅的时候吧:脱下鞋子,换上主人为您准备好的室内拖鞋。

“进入卫生间时,要脱下室内拖鞋,换上厕所专用拖鞋。”德国作家马提亚斯·莱西说。莱西的妻子是个日本人,他已经在日本生活了10年。“如厕完之后,要记得再次换上室内拖鞋——不少外国人都会手忙脚乱,穿着厕所拖鞋踩着榻榻米,进入客厅。”

泰国

泰国人拒绝任何形式的失控感。“展现愤怒是禁忌。”德国著名插画家因戈·法斯特说。他在5年多前和家人一起搬去了曼谷。“没有人喊叫,或是用拳头捶桌子。”就算有人这样做,泰国人也会对此报以微笑。

请您在镜子前练习。请您买一尊佛像,研究佛教教义。请您坚定地相信,没有什么能够让你激动失控。如果您能做到持续保持微笑,那么在曼谷的街道上实践一下吧:您乘坐的公交车堵在混乱的交通中,空调坏了,您下车时发现钱包不翼而飞。“没关系(Mai pen rai)。”对此,您微笑着说。

[译自德国版《读者文摘》]

猜你喜欢

波兰
德国车辆来波兰加油
波兰睡眠研究会
网络时代
数据认识波兰
波兰禁用“波兰集中营”一词
13张颠覆认知的讽刺画
波兰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