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不赚钱都难

2016-09-08刘创

幸福·悦读 2016年5期
关键词:安迪比尔定律

刘创

1965年,英特尔芯片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提出了一条定律:集成电路上可集成的晶体管的数量每18个月增加一倍,随之而来的是,电子芯片的性能也将提高一倍。也就是说,你今天花1万元买一台当下最高端的电脑,18个月后,同样的价格将能买到一台性能配置成倍增长的电脑。

这一定律被称为摩尔定律,直到今天仍然有效。此定律在经济学上的作用在于,很多人不急于更新自己原有的电子设备,而是稍等一下,等到更高档次的设备出现后,买比最高档次设备低一级的产品,這样,可以以相对合理的价格更新性能大幅提升的产品。此定律的反作用就是,最新的产品,一般销路都不十分好,除了那些痴迷高端产品的发烧友和土豪。

微软似乎跳出了这个怪圈。

微软的新产品一旦推出,马上就会招致新一轮从硬件到软件的更新换代,从而衍生了一个新的定律:安迪-比尔定律,即“安迪提供了什么,比尔就消化掉什么”。

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格罗夫每推出一代新的硬件平台,微软的总裁比尔·盖茨就立即针对这一硬件开发出相关的操作系统,并升级自己的相关软件产品,把新型芯片的性能全部吃掉。

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是,人们不得不跟着科技的进步掏钱更换新的电脑,因为你不更新硬件,软件上根本就不支持。

赌桌上,坐庄的提出规则,押注的只有跟进下注的权利,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安迪和比尔,就是庄家。这个定律的铁律就是,硬件上,安迪的英特尔是领头羊,软件上,比尔的微软是业界标准。如果其余的人不想被吃掉,只有硬着头皮跟上。这一软一硬两大巨头牵制着业界的所有风向。当年微软的Windows7系统迟迟不见正式上市,结果在大概两年的时间里,几乎所有的计算机使用者都无须更新电脑硬件,这使得惠普、戴尔、华硕等厂商因效益不好而大亏,他们集体要求微软尽快推出新一代的操作系统。

换句话说,他们在逼着微软挣钱。你不挣钱,我就没钱可挣。

你必须做到最好最大,才有资格制定游戏规则,从而让第二流的跟随者和模仿者不得不咬牙跟进,没有退路。这是微软式的成功,也是安迪-比尔定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摘自《今晚报》

猜你喜欢

安迪比尔定律
成为安迪·沃霍尔
爱思考的比尔·盖茨
多一盎司定律和多一圈定律
倒霉定律
吃书的狐狸
乔致庸的退与比尔·盖茨的让
机器人安迪
看电影
手机不通
耐人寻味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