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思考

2016-09-07覃艳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挑战新媒体

覃艳

【摘 要】 新媒体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积极影响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学应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搭建教学平台,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新媒体;高校;思政课教学;影响;挑战;教学方法;创新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积极影响

1、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更开放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基本都是通过单一的课堂讲授完成,在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形式等方面都受到很大局限,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很多信息传播工具的出现,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开放的教学环境,在线教学、网络论坛、QQ群、微信平台、微博等,它们带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跨越空间藩篱的便利性,同时也带来超越时间局限的同步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及思政教育的实效,“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已经为大学生群体开辟了‘第二生活空间,网络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领域和基本生活方式。”特别是在当今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们早已习惯浏览和接收小容量、碎片化却极具即时性的信息,利用受大学生欢迎和喜爱的即时性的新媒体工具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可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2、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更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现代新媒体技术可以有效的打破传统教学时空限制,延伸和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时空,思政课教师可通过在线课程学习平台、精品课程网站等将教学拓展至课堂之外。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根据个人兴趣、学习需要,进入课程网站或数字化校园平台搜索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消化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同时使得原本只有少數人能享有的“名师”“名校”“名课”等优质教育资源,有更多人可以共享。

3、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平台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可以充分及时的进行教育学的互动和反馈,教师与学生除了课堂互动以外,在课外还可以通过 QQ 群、网络社区、贴吧、微信、微博等途径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生活中碰到的挫折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和寻求帮助;教师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一方面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及学生学习情况反馈,以便改进和完善今后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实现教学的动态反馈,增强课堂教学实效;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的想法和问题,以针对学生个体情况进行个性辅导和帮助。

二、新媒体环境下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1、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受到挑战

在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掌控着话语权,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掌控者和组织者,也是唯一的教育主导思想的代言,受教育者虽然也会主动参与,但仍是被教育对象。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宽泛,传统教育模式中主导教育活动的教育者,不再是唯一的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来源,信息渠道的多元化,这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原来的信息优势削弱,迫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改革和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将新媒体的优势充分运用到教学中来,活跃课堂,丰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

2、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学习方法呈现新特点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虚拟空间的刺激和诱惑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沉溺于其中,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又让他们无所适从,成长过程中的矛盾和困惑与日俱增,心理脆弱、交往减少、人际关系淡漠等问题日渐暴露出来。传统与现代的、东方与西方的、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道德观、价值观相互碰撞和渗透,共同作用于处在道德定型关键时期的大学生,使得他们的道德状况复杂化。部分大学生一方面推崇诚信、敬业等基本道德准则,批评社会的不良风气;另一方面却时常在道德评价、行为约束上以自我为中心,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主阵地,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也受到了多元信息流的强烈冲击:大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面教育,在课堂外却受到某些社会现状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网络中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上述诸种情况都使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的引导和培养,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

3、新媒体环境对师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信息化时代,新媒体成为师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深刻的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交往、思维方式及观念模式,进而影响到他们价值取向的构建,现代传媒的交互性和创新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与世界同步发展和充分展示个人才能的空间,同时媒体信息的即时性和便捷性,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然而,新媒体也如同一把双刃剑,它无时无刻不在传播着良莠不一的信息,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面对多元的大众传媒形态,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年学子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他们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提升自我媒介素养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了教育。

三、新媒体环境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

1、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讨论、习题等,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这种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心存厌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新媒体环境下师生关系将发生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从教师的讲授活动转变为人机互动、生生互动。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教授方法的改革将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转换,从一个主讲者变为学生学习的鼓励者、启发者、引导者。积极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发挥教师对教学的组织和主导作用,保证教学合理有序进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发挥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增加课堂参与度,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充满活力与生机,最终达到最佳的理想教学状态,实现教育实效性不断增强的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新媒体技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营造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课堂环境,形成老师与学生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构建双主体教学理念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效的思想交流和互动,这种教学情境下自然就会形成教与学的和谐,能有效地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化,真正获得教育的实效。

2、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搭建教学平台

(1)搭建思政课微平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应积极应用各类新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出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努力搭建新的教学平台,力求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生动,图文并茂,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及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可以创建思政微平台:以通俗易懂、诙谐幽默、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课程内容进行解读,也可定期发布时政新闻、视频、纪录片、影视资源等开展交流互动,以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和形式,加强思想引导、注重人文关怀,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和语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网络平台之间的良性共振,形成对思政课教学的强有力支撑。

(2)搭建教与学自媒体终端互动平台。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可以通过微信、APP等平台进行就学习中所产生的疑问及学习难点和重点与任课教师进行互动答疑,同时,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布置课后作业,如:开展专题讨论、课程学习方法探讨、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推送和解析与课程相关的热点新闻、当前社会思潮,布置相关的讨论题目等,鼓励学生用手机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任课教师给予点评回复。在微信公众平台的互动讨论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深入的思考,同时任课教师也有机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发挥新媒体优势创新思政教学方法

(1)建立网上学习与网下体验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尝试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整个课程教学时间安排,调整课堂授课学时,匀出部分课时让学生在网络课堂、APP、精品课程网站等平台学习,通过这些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在课前收看教学视频,结合教材,逐一掌握知识要点。通过自主学习、自由交流,提高了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则主要以老师组织学生汇报、讨论、答疑为主。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充分师生之前充分互动和交流,增强了师生的亲密度和信任关系。这种“翻转课堂”让思政课教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同学们在玩手机时看的东西,可以不再只是微信、QQ、朋友圈,也可以是思政课。

(2)利用新媒体信息资源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上,教师应在完成讲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着眼于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学生的专业特点,灵活增加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实践性经验总结,尽量给学生以鲜活的知识、现实的信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配合课堂教学,可以尝试将书面教学内容、重点问题解析、时事热点问题解读等制作成电子杂志、电子课件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供大学生下载学习。也可以尝试选取教学水平高超的优秀教师,制作讲授课程重要知识点的微视频放到课程网页上共享或课堂上适时播放,并在其中穿插一些即时的小问题和小测试,用于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巩固刚学的知识。

4、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新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将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在重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突出強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学以依靠学生为基础、教育以发展学生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学生具有了自主意识,就会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自主的理想和不懈的追求,充分激发起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学习和践行的主动性。一方面,将原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被动听课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比如:教师可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来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地信息搜集来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和分析,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可以在对基础知识、概念和理论的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入游戏化的学习环境——利用新媒体像游戏闯关一样,穿插一些小问题和小测试,以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由原来的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学生还可以自主选择视频听课,对于未掌握或一时难以理解的知识、概念可以多次反复观看学习,如果遇到任何难题和困惑,随时可以通过线上互助平台,向其他同学或老师求助,由此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汪馨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3)70-71.91.

[2] 王双群.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0)112-115.

[3] 吕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时代教育,2015(8)49-50.

[4] 朱剑松.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89-92.

【作者简介】

覃 艳(1983-)女,湖北利川人,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挑战新媒体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
思政课教学中加强抗战教育的思考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