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激励初探

2016-09-07周仲瑜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疏导积极心理学

【摘 要】 文章阐述了高校青年教师党员的特点,提出了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党员的激励措施。要搭建评价平台,激发青年党员快乐情绪、提升工作热情;开展专题活动,发现青年党员积极力量、促进人格发展;拓宽社会资源,给予青年党员和谐氛围、建设积极环境。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高校青年教师;青年党员;工作激励;心理疏导

积极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末,研究主要包括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环境,即探讨人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研究如何提供个体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1]探索如何建立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从而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感受到充分幸福。

积极心理学倡导者Seligman说:“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2]如今社会稳步发展、国泰民安,人们从物质需求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积极心理学思想为高校党建工作开辟了新视角——发现青年教师党员优势,激发青年教师自身潜能,鼓励快乐工作、促进共同进步。

一、高校青年教师党员的特点

关于青年教师党员年龄说明:本文将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年龄上限定为35周岁。界定主要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2)提出14—34 岁为青年人口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界定15—35 岁为青年人口;同时,杨雄认为将青年的年龄界定为14-35岁比较合适。[3]

本人运用半结构访谈调查了18位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年龄介于25-35岁之间,男女党员各9名,其中博士4名、硕士14名(含在读博士2名)。访谈提纲涉及:积极情绪——主观幸福感和爱;积极人格——乐观、自我意识和成就动机;积极环境——了解青年党员对所处社会环境,特别是学校工作环境和家庭生活环境的认知和体验。调查中请青年党员谈论自己或同事在以上方面的看法和表现,从而了解高校青年教师党员的特点。

1、积极情绪

青年党员幸福感较高。高校教师职业具有较高社会地位,工作稳定、收入中等、带薪寒暑假,因此多数青年党员对职业较满意;同时教师岗幸福感高于辅导员岗,女性高于男性。教师幸福感高于辅导员,教师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主要压力为教学和科研压力;而辅导员工作繁杂,学生问题层出不穷,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因此辅导员心理压力较大。女青年教师党员幸福感普遍高于男性,女教师认为高校工作可以兼顾家庭和赚钱;而男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经济责任,他们需要加倍努力工作和学习去晋升职务和职称以博得外界认可,这些压力大大降低了男教师的幸福感。

青年党员爱好广泛。如今青年党员均为成长在素质教育环境下的“80后”,从小参加兴趣班,其中不乏练就琴棋书画一技之长的人才;他们喜欢旅游、摄影、运动、烹饪、阅读、茶艺等。另外,个别青年党员过分关注爱好、享受生活,对工作缺乏热情、工作敷衍。

青年党员工作热情不均衡。一些青年党员认为高校工作是理想职业,渴望在此有所作为,因此他们对事业充满热情,对学生关爱有加;而一些青年党员认为高校工作即稳定养老的单位,工作敷衍了事、对学生只教书不育人。

青年党员家庭观念较强。选择教师职业的人往往向往安定生活、看重家庭关系,多数青年党员对家人的关爱远远高于对工作和学生,女教师认为高校教师工作有利于做贤妻良母,男教师较之同龄男性也有更强的家庭责任感,愿意花时间照顾家人教育子女。

2、积极人格

Peterson和Seligman(2001)提出良好品德和积极力量包括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和卓越,其中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的是乐观、自信、自控和兴趣等。结合高校教师工作特点,我们调查了青年党员的乐观精神、自我意识和成就动机。

青年党员积极乐观。他们学历较高,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善于学习和创新;他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进修深造积极性高。青年党员处于职业的适应期和上升期,有老同事帮扶、与学生易于沟通,年龄原因尚未挑大梁、压力较小,工作较愉快。

青年党员自信、自尊、善于自控。青年党员普遍认为自己学历高、能力强、职业好,自信心和自尊心高于同龄人。他们自尊心强,看重外界评价,渴望得到师生的尊重和认可;他们相信自己,认为自己能力较强特别是学习能力强,在学习中善于自控,希望通过努力工作获得物質和精神上的收获。

青年党员成就动机较高。青年党员多是青年教师中的优秀人才,年轻气盛、进取心强,成就动机较高,表现在:一是提升学历。不少青年党员积极考博,认为博士学位是高校工作立足之本。二是晋升职称。高校岗位竞聘和绩效改革促使青年党员考虑个人发展和经济收入等实际问题,必须教学科研两手抓;只有加快科研步伐提升职称才能提高工作地位和生活质量。三是认真工作。多数青年党员目标明确、职业规划积极,工作认真负责,看重学生的好评和同事的认可,希望成为同龄人中的强者;但也有一些青年党员不求发展、稳定安逸的现状助长了“温水煮青蛙”效应。

3、积极环境

学校硬件环境较好、青年党员期待管理环境人文化。高校办公环境现代舒适,教师普遍较满意;但学校偏重科研成果,岗位改革如火如荼,青年党员面临着职称晋升、教学质量、学生管理、经济收入等压力。青年辅导员谈及学校对学生工作强调事无巨细,安全问题风声鹤唳,辅导员精神负担重;青年教师谈及教学质量要求、教学事故认定、科研任务繁重、职称晋升困难,表示无可奈何。

家庭生活环境关系融洽、青年党员希望提高经济收入。家庭环境状况在情感沟通、成员关系、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因人而异。一些青年党员家庭关系融洽、经济状况良好,认为家庭是工作之余休憩的港湾;多数青年党员面临养老、结婚、买房、生子、育儿等系列问题,少数经济拮据;个别青年党员家庭关系紧张,不但要面对工作压力,还要处理生活纷扰。

二、高校青年教师党员的激励措施

1、搭建评价平台,激发青年党员快乐情绪、提升工作热情

积极是人类固有的一种本性,但这并不就意味着人类的积极本性在任何情况下自行发芽。[4]人类心灵中的积极种子要被发现被激发被精心照料,才能茁壮成长。

建议党组织生活半年召开一次“表扬大会”,通过自评、学生评、同事评三个环节对青年党员进行“优点轰炸”,结合会议、校园网、校报、校广播等平台播报,让党员发现真实优秀的自己,在自我和他人的肯定中体验快乐,并带着快乐情绪积极工作。

(1)自评。传统个人总结讲究谦虚,主要是分析不足。建议党员总结改“自我批评”为“自我表扬”,要求青年党员实事求是发现自身优点、肯定阶段性成果,通过思想总结、书面文字、口头报告完成自我表扬,在多种形式的自我积极暗示中增强自信。

(2)学生评。在“表扬大会”之前随机请十名学生评价各位青年教师党员的优点,包括个性优点和工作优势,让青年党员在学生的积极反馈中体验成就感。

(3)同事评。邀请党内外教师对青年党员进行表扬,优点要真实而广泛,为避免表扬内容千篇一律和重复表扬,每次安排不同教师针对某位党员给予表扬,同时对“表扬大会”做好宣传,做到“温暖团结的氛围、认真负责地表扬”提升青年党员工作热情。

2、开展专题活动,发现青年党员积极力量、促进人格发展

积极心理学强调必须研究人内心所存在的积极力量,只有人所固有的积极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长,人性的消极方面才能被消除或抑制。同时,个体特定的生理机制会产生与它相应的行为模式,因而人格并不完全是由先天遗传因素。[5]“乐观”研究表明,大部分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而形成“习得性乐观”。[6]因此我们可以在活动中培养青年党员的积极品质,完善人格。

(1)开展丰富多彩专题活动,宣传心理学知识。开设心理讲座、沙龙讨论、拓展训练等教会青年党员发现自身优势、促进自我激励、健全积极人格,将这些思维方式延伸到日常生活,变消极认知和行为为积极,通过积极行为模式促进积极人格形成。

(2) 开展分批分层职业规划,树立积极人生目标。青年党员个性、能力和人生追求不尽相同,要注重职业规划因人而异、长短计划有机结合。引导青年党员发现适合的岗位和发展方向,请优秀老党员带领年轻党员全面分析并制定规划,分批次从思想觉悟高、综合素质强者入手,严格实施规划阶段总结和修订,使规划进程良性发展。

3、拓宽社会资源,给予青年党员和谐氛围、建设积极环境

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在积极体验和形成积极人格过程中受基因影响很大,但这一过程也依赖个体生活的外在环境。积极环境系统研究:一是宏观层面,即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如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重要的方针政策等;二是中观层面,即积极的单位或社区组织系统,主要涉及个体的生活圈和交际圈等,如工作的单位组织系统等;三是微观层面,涉及到一个人的核心生活圈,主要指的是个体的家庭组织系统,包括家庭中各种关系。[7]此处对青年党员的中观和微观层面环境提出建议如下:

(1)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创设团结自主的工作环境。一是高校要切实了解教师的工作状况和思想动态,改进管理思路和制度。结合管理学超Y理论,相信青年党员具有勤奋、自律、追求成就的本能,适度管理;同时因材施教,按各自需求激发积极上进的原动力。二是加强团队文化建设,鼓励团队合作和情感交流。高校要为教师开展娱乐活动创造条件,鼓励青年党员参与各种工作团队,交流思想和情感,传递正能量,让青年党员在和谐团结的氛围中感受归属感和快乐。三是注重精神和物质奖励结合,加大奖励力度。青年热爱学习和旅游,高校应增加教师培训机会,为青年党员开会学习、外地考察、国内外培训提供物质条件;外出学习既能开阔眼界、放松心情、拓宽人脉,更能通过社会比较促使青年党员发现本地与其他地区、本人与他人的差异,激发青年的奋斗激情。特别注意奖励惠及普通青年党员,他们的上进之心更需要关注和激励,组织的适度奖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关注青年党员身心健康,加强心理疏导。身体健康、心情愉悦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工作。高校应建立定期谈话制度,各级领导主动约谈青年党员,了解近期工作情况,让青年党员感受组织的关爱和鞭策,在期望效应中发掘自身潜能,加速进步。同时,建立党员心理咨询室,鼓励青年党员有烦恼求助心理咨询,在个人咨询和团体辅导中缓解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以提高青年党员的心理弹性,健全积极人格。

(3)注重单位-家庭联系,邀请家庭融入单位活动。家庭是生活的休憩地,良好家庭关系能提升个体幸福感,家庭成员的肯定鼓励更有利于青年党员追求进步。高校党组织应利用节日邀请家属参加表彰和表扬活动,提升家属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让青年党员在父母、配偶和子女的贊赏中挖掘“榜样”动力,激发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 柳礼泉,肖冬梅.积极·希望·快乐·幸福——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学术论坛,2009(7)172.

[2] Jennifer K.Ruark, “Redefining the Good Life: A New Focu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February 12,1999)13-15.

[3] 杨雄.中国青年发展演变研究[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

[4]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5] 任俊,叶浩生.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7)120-125.

[6] Schneider.In Search of Realistic Optimism Meaning,Knowledge,and Warm Fuzziness[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3).

[7] 马甜语.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作者简介】

周仲瑜(1980-)女,重庆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咨询、社会心理学.

猜你喜欢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疏导积极心理学
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协同创新机制探究
高校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