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构建的有效路径

2016-09-07夏冠辉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廉政风险构建路径反腐倡廉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新形势下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构建的背景,分析了高校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路径。要构建高校廉政风险评价机制;健全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严格考核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创新廉政教育方式,让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教育;建立廉政风险防控网站,形成网状的全面监督机制。

【关键词】 高校;反腐倡廉;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构建路径

廉政风险是指公权力执行人在运用权力过程中偏离权力设置的允许轨道,通过违规、违法及违背道德的方式谋取私利的风险。由于我国高校特殊的管理体制,行政权力、党委权力等并存于高校管理系统内部,廉政风险不仅存在于政府职能机构,也同样存在于高校内。高校内发生的廉政风险不仅会破坏高校建设所需要资源,而且会对高校声誉、学校氛围及社会价值观导向都造成严重冲击。因此,做好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任务。在新形势下,高校各项建设会持续加强,这就可能造成更多的腐败土壤。然而,反腐工作也在逐步强化,从而形成“腐败与反腐的不断博弈”。本文就针对高校管理制度和反腐倡廉制度的特点,对如何在新形势下构建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进行讨论,希望对推进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高效、顺利展开,从而营造高校这一片“净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新形势下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构建的背景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的背景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高校办学环境、治理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相应的变化。新形势下构建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所面临的背景和风险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高校的规模扩张带来了制度机制风险

由于高考录取率提高,高校招生规模越来越大。一方面,这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另一方面也给高校管理制度带来了更大挑战。为了“抢夺”更多的生源,相当一部分高校都赋予了招生单位更多的权力,这些权力往往是游离于规则边缘,极易衍生出“内部操作”、“黑箱操作”等腐败行为。同时,为了与更大学生规模相适应,高校硬件建设规模也会相应增加,从而不断推进基建、教学设施采购、教材采编、科研以及校企合作等项目的实施。然而,在这些活动和项目加快推进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在制度上形成有效约束,就可能增加产生腐败事件的制度机制风险。

2、权力范围的放开形成了岗位职责风险

出于规范办学的设想,中国高校存在显著的“党、政、校”管理体制叠加的特征,学术权力、教学权力、师生民主权力、党委权力和行政权力在高校办学和管理实践中共同存在,对高校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这些现存的权力元素中,行政权力与党委权力一体化,对确保高校发展方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在管理实践中,由于个别管理人员忽视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造成了权力的不合规、甚至违法使用。部分行政人员的权力超出了正常范围,不仅能够对教育教学等事务进行干涉,而且能够对基建、后勤、物资采购、招投标等进行违规干预,这就使得岗位职责出现廉政风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3、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带来了思想道德风险

现代社会并不存在“权威的、大一统的”价值观,各种价值观都有信奉的人群。就高校而言,既有管理人员信奉“两袖清风、先人后己”的价值观,也有管理人员信奉“权力至上、利益至上、独断专行”的价值观。在多元价值观的冲擊下,如果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体系,权力持有者就会想方设法将手中的权力与金钱、美色交易,从而增加廉政防控体系失效的思想道德风险。

二、新形势下高校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构建高校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体系时的不足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主体的权威性有待加强

当前,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由高校内部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负责。从制度规则层面看,纪律检查委员会独立行使职权,不得受到其他部门、人员的干涉。实际上,纪律监察委员会的负责人则经常由其他机构负责人兼任,或者该委员会的人员在其他部门有职位。如此一来,廉政风险防控就会形成“运动员与裁判是同一批人”的现象。另外,由于受到现实经济利益驱使,高校内部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一旦出现违规、违法事件,就可能出现相互掩护,相互支持等现象。可见,廉政风险防控主体的权威性有待加强,尤其是要在独立性、透明性等方面按照规则予以落实。

2、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手段和方式落后

当前,高校纪律检查委员会主要通过财务报告、外部举报等方式获取腐败违规信息。当获取举报信息后,通常会进行内部调查和审核,在获得领导认可后才会正式公开,并按照规则启动审查和追责程序。另外,在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仍然停留在一般询问、财务报表查阅以及人际关系走访等手段层面。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还可能引发反复审查中的“内部操作”,不仅过程和结果都比较落后,而且说服力较低。

3、高校二级学院成为廉政风险防控的薄弱点

为了增加学校办学规模和实力,许多高校设置了二级学院。事实证明,二级学院拥有较多的自主权,不仅在教学安排上具有较大独立性,而且其各类项目的运行也脱离本校区监管体系的直接管辖,使得相关监督、检查制度成为“形式主义”规定。可见,二级学院已成为廉政风险防控的薄弱点,应当引起廉政风险防控部门的足够重视。

三、新形势下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路径

为了适应新形势,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合理、高效透明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构建高校廉政风险评价机制

(1)通过预警系统构建一个权威、明确而统一的评价体系,将廉政风险划分不同等级。比如,可以将廉政风险划分为红色、橙色、黄色三类,分别对应高等级廉政风险、中级廉政风险以及低级廉政风险。根据该体系,对潜在的廉政风险人群进行监控,并及时发出预警,尽量将腐败控制在苗头或者初级阶段。

(2)在对高校廉政风险进行防控时,需要将相关指标量化,不断压缩评价标准的随意性。如果评价规则发生变化,需要经过科学分析和民主讨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不断提升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2、健全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严格考核内部控制执行情况

(1)科学考核权力体系的运行质量。在考核过程中,需要对各个院系、各个职能部门的权力规章、廉政风险防范重视度、廉政风险应对举措等进行评估,并对权力运行中的约束状况、普通职员和师生的廉政氛围满意度等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考核报告。

(2)需要构建明确而标准化的奖惩制度。奖罚分明是廉政风险控制的重要举措。一方面,需要运用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对廉政评价表现良好的部门、院系和个人进行正面激励。另一方面,需要对廉政风险水平达到预警程度的部门、院系和个人进行警示或者惩处。惩处方式则可以从经济罚款、法律追责、学校规章处罚、职业晋升限定等方面分别实施,务必让出现腐败违规风险的人员充分感觉到自己腐败或者违规的成本太大,会超过腐败或者违规能够带来的收益,从而不敢腐。

3、创新廉政教育方式,让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教育

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要取得实效,既要重视“事后控制”,也要重视“事前预防”。在对廉政风险进行事前预防时,廉政教育是关键。

(1)廉政教育需要有重点、有层次。廉政教育需要针对高校高层、中层管理人员重点展开;对普通职员、教师,则需要进行反腐倡廉宣传,提升其反腐意识。在设置廉政教育内容时,需要进行明确的层次划分。一方面,需要进行法律教育,让管理人员树立起法律敬畏意识:如果一旦出现腐败或者违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惩处,因此不得存有侥幸心理。另一方面,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事业观、权力观、地位观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权力道德观念,从而增加每个个体抵御诱惑、自我反省和监督他人的自觉性。

(2)廉政教育需要全面展开,不得有选择性遗漏。在廉政教育过程中,除了对高校管理人员进行廉政教育外,还需要对学科带头人、教师、纪律监察委员会成员等展开。比如,需要引导学术科研人员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不得违规套用科研经费,也不得违规使用科研成果;引导纪律监察委员会成员明白“打铁需要自身硬”的道理,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否则不仅会被清除出纪检队伍,而且还会受到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惩处。

(3)廉政教育需要针对不同的职位阶段有所变化。对新进入高校工作的管理人员和教师,需要进行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尤其注重法律、党纪教育。对职业晋升阶段的中层管理人员,需要加强纪律规则教育,避免其关键时期犯经济错误、生活作风错误。对处于职业困难期的管理人员,则需要在给予职业关怀的同时,勉励其坚持信念,避免由于意识薄弱而触犯法律规章。对即将退出管理岗位的人员,则需要提醒其做好最后的工作,避免最后一步犯错。

4、建立廉政风险防控网站,形成网状的全面监督机制

在一个信息流动更加自由的信息化时代,任何信息都难以避免留下痕迹。因此,在高校廉政风险防控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借助网络的作用。通过建立廉政风险防控网站,提升监督体系的宽度和深度,从而构建一个网状的全面监督机制。

(1)需要提升相关活动的透明度。尤其是对于基建项目、后勤物资采购项目、重大学术项目等,需要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公开规划、决策、招投标、实施和效果检查等各个环节的详细情况。同时,将各个环节负责人的信息公开,确保外界能够及时获悉并对项目的进程进行监督。

(2) 通过廉政风险防控网站受理举报。廉政风险防控实践证明,通过现实渠道举报或者提供信息,可能使举报人面临各种压力和打击报复的风险。因此,构建网站举报受理通道不仅可以提升举报人所提交资料的全面性,而且还可以保护举报人的个人信息,避免其遭受不必要的压力。各个部门的普通职员、各学院师生通过网络举报违规事件,可以在增加案件线索数量的同时增加线索详实度,从而降低案件查处难度,提升廉政风险防控效率。

四、结束语

高校理应成为学术发达、气氛昌明的求学和成长乐土。然而,由于多种社会和制度因素的影响,高校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腐败和违规现象。当前,随着政府、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全方面反腐倡廉工作的高强度展开,大量腐败人员被惩处。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内部所发生的腐败行为也得到更多地发现。然而,腐败治理仅仅依靠事后惩处不够,还需要做好事前防控。因此,构建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国兵.廉政风险防控视角下的高校廉政制度建设——以高校采购招标领域制度建设为例[J].北京工业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76-81.

[2] 何希耕.风险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7.60-63.

【作者简介】

夏冠辉(1975-)男,湖南南县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高校党建.

猜你喜欢

廉政风险构建路径反腐倡廉
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跨学科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探析
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看和谐社会构建
加强烟草企业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进反腐败工作常态化
深化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措施之我见
县域政府廉政风险防控的制度设计
反腐倡廉大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策略研究
积极运用“黄绿红”三色管控保廉工作法,助力电力企业打造反腐倡廉生态机制建设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