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行为的嵌入性分析

2016-09-07何继红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7期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格兰诺维特于1985年发表的《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一文的核心概念和内容,分析了“嵌入性”理论的发展并作了简要评述。认为,格兰诺维特将社会学和经济学相结合,从“嵌入性”的视角分析了人们的经济行为即经济行动是嵌入到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人们的经济行动既是理性的但同时也受所处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网络关系的影响和制约。进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网络理论分析框架并开创了新经济社会学。这一嵌入性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依然蕴含着丰富的学术价值和思想,值得人们去探究和思考。

【关键词】 经济行为;嵌入性;社会网络关系;信任与欺诈;格兰诺维特

在1985年,格兰诺维特于美国社会学杂志发表了《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一文,这篇文章被认为是新经济社会学产生的标志,而其中的核心概念“嵌入性”则成为了新经济社会学的重要术语。全文围绕“社会关系和结构如何影响个体的经济行为”这一论题,分析了现代工业社会中嵌入于社会网络关系中的种种经济行为,从而对古典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和社会学传统中的“社会人”假设提出质疑和批判,认为在分析人们的经济行动时,不可忽视社会网络关系这一重要的影响因素并将其视为情景化的场景。格兰诺维特对经济行为和制度的嵌入性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运用,将经济学和社会学恰当地融合,弥补了以往传统视角孤立分析问题的不足,为后来的学者研究市场、货币及全球化等一系列重要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和分析框架。

一、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的嵌入性

“嵌入性”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是见于波兰尼《伟大的转折》一书中,后经过格兰洛维特的修正和重新阐释而成为新经济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和术语。格兰洛维特关于“社会网络关系和社会结构对经济行动和制度的影响”这一论题的讨论开始于对经济学中“低度社会化”和社会学中的“过度社会化”问题的批判。经济学中认为经济行为中的人们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其生产、分配、消费和交易等一系列经济行为都丝毫不受社会结构和关系影响,并以赫希曼的观点给予进一步证实,“通过契约联系在一起的各种各样的交易者也不需要进入一种会导致他们彼此结识的持续的或重复的关系之中”,这种契约关系就是作者所指的带有低度社会化的制度秩序,因而存在“低度社会化”的倾向,而社会学中则认为个体处于社会中,因为其经济行动时刻受到经由社会构建的价值观念和规范的影响,是丧失个体行动意志的屈服者,社会对个人拥有强大的决定性力量并在长期的作用下形成布迪厄所谓的“惯习”,存在“过度社会化”的倾向。格兰洛维特认为这两种倾向都有失偏颇,在分析经济行为和制度问题时太过局限和不足,对这两种倾向的批判看似对立,但实际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都是将行动者孤立于现实的社会环境之外所造成并由此提出了自己的嵌入性观点。在他看来,行动者既不是完全独立于社会网络结构之外也不是完全依附于所属的社会关系和角色中,而是有目标有情感地处于真实的社会网络结构中的社会行动者。行动者是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其行为自然受到社会结构的限制和形塑,因而无法摆脱社会情景成为完全和绝对的理性人,其经济行为始终是嵌入于社会网络关系中的。他们既是理性人,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达成目标时所采取的手段和策略但更是社会人,受到社会结构的限定和社会网络关系的影响。格兰诺维特的嵌入性是既承认经济行为嵌入于社会关系之内, 又承认经济过程具有一定的自主性的“部分”嵌入性,对行动者在社会关系网络中位置的评价以及经济行动应该适当,不过分忽视也不过分夸大。

二、信任与欺诈

新经济主义经济学提出,社会制度可以解决经济行为所引发的经济问题如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制度保障和惩罚带来的交易成本增加使理性人放弃欺诈行为,而社会传统则认为普遍的道德使人们彼此间达成隐形潜在契约,这种契约和道德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从而避免欺诈行为的发生。但是格兰诺维特认为,这两者解决方式都无法有效地避免欺诈行为,一方面要求所设计的社会制度必须足够完善和聪明才不至于有人钻制度的漏洞,另一方面,普遍的道德约束并不是无时无刻和理所当然地存在。因此格兰诺维特运用“嵌入性”理论来解释信任和欺诈并举例戏院失火可能会发生踩踏事件,但是家里失火的话则不会发生,来说明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人们彼此间的信任状况不同从而影响了人们采取不同的行动,因为在家庭中人们基于彼此间亲密的关系网络形成相互信任,相信双方的行为都是可以预知的,在这一前提下再采取自己的策略。格兰诺维特认为嵌入产生的网络机制就是信任,即人们所处的社会网络关系产生了信任而信任防止了欺诈。人们的交往行为往往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相互信任之上,每个人总是倾向于和拥有良好信誉的人交换。如果彼此之间的信任程度很低,双方的交易就需要在必要的监督和保证下进行,否则交易就无法顺利进行,这时交易的成本将会大大增加,但是来源于和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信任可以降低这种交易成本。实际上可靠的信任和可怕的欺诈可能都会来自社会网络关系中的关系性嵌入,因为经济人行动者追求利益的目标依然不可忽视,但是良好的网络关系是形成信任的基础并从而使交易的秩序形成。

不仅是经济行为嵌入于社会关系网络中,而且经济行动所依赖的市场也是嵌入于社会中的,市场不仅仅是简单供需求关系和交易发生活动的无形场所,而且是一种特定的互动社会结构,处于其中的行动者不断互动、往来和影响从而影响着市场的规范和秩序,是社会不断建构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加乐意接受的是嵌入到社会结构和关系网络中的经济活动,人与人之间紧密联系的纽带使得理性的经济行为变得更加可靠。

这种信任机制也启示我们,现代企业发展在追求企业效益同时也应当重视企业良好声誉的树立,遵守市场的秩序和规范,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因为人们的选择并非完全是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倘若在第一次的交易中彼此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那么在下一次的交易中可能依然会选择熟悉信任的交易伙伴。因此企业如果一味地忽视社会因素的制约,那么会失去社會的信任,给企业甚至是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损失。

三、“嵌入性”理论的发展

“嵌入性”问题的提出和分析最早见于经济人类学家卡尔·波兰尼《伟大转折》一书 ,最初波兰尼提出的嵌入性是指在经济体系的运行过程中蕴含着社会体系的影响,侧重于经济体系与社会体系间的双边联系。波兰尼认为,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经济是嵌入到社会中,但是到了现代社会中,这种有机的结构和嵌入性被打破,经济脱嵌社会并逐渐凌驾在社会之上,在市场和交易行为中社会性因素几乎不发挥作用。格兰诺维特则认为波兰尼对现代社会中经济行动分析的社会性因素忽视这一论断是有失偏颇的,他认为情况恰好相反,经济行动和制度是深刻嵌入到社会关系网络中的。

科尔曼也认为经济行动是受到信任关系制约的。他认为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如果两个卖方都能提供同样的产品并保证质量和交货期限,那么毫无疑问理性的行动者会选择自己熟悉和信任程度较高的卖方与其交易。可以看出这种经济行为是受到信任关系的影响,是嵌入到个人社会关系网络中一种类型。单从其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来说,科尔曼的这种观点与格兰洛维特有着一致性。

布兰·乌兹在分析了美国芝加哥一些银行的贷款业务后发现,银行更愿意以较低的贷款率提供资金给长期的客户而不愿意以较高的贷款率将资金投放给完全陌生的客户,这种反求低利率的行为实际上是和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相悖的。乌兹认为这是因为熟悉的客户在长期地与银行交易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的信任感和深厚的人情关系,这种嵌入到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经济行为有效地制约了交易过程中不合法不道德的行为大量出现并且限制和规范了双方的经济行动。

实质上,关于嵌入性及社会网络理论和观点引发的思考、争论乃至批判不止于此,格兰诺维特的嵌入性观点和网络分析法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一直存在,他批判和破除了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假设即过度社会化和低度社会化,在认可经济行动所具有的理性基础上提出理性虽存在但并不能成为解释一些经济现象的前提假设,提出社会网络关系在经济行动中的嵌入性,这种网络关系并不仅局限于个人的人际关系还有个人所投身的更广阔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四、简要评述

格兰诺维特在该文章中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假设和命题,在理论上建构起网络结构分析框架并论述了网络结构实证的研究方法,他的嵌入性理论是将新制度主义分析和社会网络关系分析相结合,将古典经济学和社会学传统相结合的典范,弥补了经济学和社会学传统解释经济行动的局限性和不足,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学派即新经济社会学,为后来学者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制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和较好的分析框架。他的嵌入性理论极大地拓展了对经济生活中行为的解释力度和范围,实现了对原有理论的创新和超越,因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是在关于社会网络关系是如何嵌入到经济行动中以及如何影响和限制经济行动,格兰诺维特并没有做详细的论述,而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和博特的结构洞理论对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回答。

经济行动总是在有形或无形的市场中进行,市场是经济行动发生的一个载体,但市场本身就是社会的产物,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结构。处于市场中的个体也是处于社会环境中的行动者,他的行为受到法律规则、市场规范和社会关系的影响和制约。人们从事工作、进行交易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物质报酬和利益,有时也是为了赢得权力、社会地位和声望等这样的情感性回报,因此经济动机并不是人们行动的唯一出发点和目标,在现实生活中,非经济动机也总是存在,人们不能完全脱离所处的社会结构和关系中而独立地讨论经济行动。

例如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喜欢网购但是经常网购的人可能还会发现自己网购的这一经济行为受到社会关系和信任的影响最大。通常人们由于无法真实地了解商品,在网上购物一般会相信熟人的介绍和推荐以及店铺的信誉,以此来建立对该商品的信任而并不是仅仅依靠价格和产品的质量去判断,此时格兰诺维特所谓的“嵌入”即经济行动受社会关系的制约便发挥了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证广泛存在。同时这种“嵌入性”也意味着交易双方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责任与义务,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在现代市场中为何经济人不单只注重利益最大化也追求长期的合作,因为由长期合作带来的信任可以为以后的发展铺路。

格兰诺维特的嵌入性理论开辟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视角,虽然存在一些缺憾和瑕疵,但是嵌入性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依然蕴含着丰富的学术价值和思想,值得人们去探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王露燕.格兰诺维特的社会网络研究综述[J].学理论, 2012(3).

[2] 符平.“嵌入性”:两种取向及其分歧[J].社会学研究,2009(5).

[3] 笛姜,阿平.格兰诺维特的新经济社会学理论述评[J].学术交流,2007(9).

[4] 杨玉波,李备友,李守伟.嵌入性理论研究综述:基于普遍联系的视角[J].山东社会科学,2014(3).

[5] 马克·格兰诺维特著.镶嵌:社会网与经济行动[M].罗家德 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6] 格兰诺维特.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J].美国社会学杂志,1985.

【作者简介】

何继红(1993.6-),陕西汉中人,兰州大學哲学社会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