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小学“特岗教师”岗前职业承诺分析

2016-09-07陈宏李运福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调研分析小学现状

陈宏?李运福

【摘 要】 在大学毕业生向小学“特岗教师”转变的关键时期,开展岗前职业承诺调查与分析,对维护“特岗教师”队伍结构的稳定性及促进其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小学“特岗教师”岗前职业承诺调查量表》为主要工具,对陕西省2014年新招录的小学“特岗教师”岗前职业承诺进行了抽样调查,并从宏观层面、微观层面及群体差异层面对研究结论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对小学“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及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岗前职业承诺;小学;特岗教师;现状;调研分析

一、研究缘起

“特岗计划”,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是我国2006年起为解决中西部贫困县、“两基”攻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旨在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岗计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改善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结构,缓解中西部农村地区教师需求矛盾,提高了农村基础教育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有关“特岗教师”的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以“特岗教师”的结构与数量、工资与福利、工作与学习状况为主要内容进行调查研究;[1][2]“特岗计划”实施效果及相关政策研究;[3][4][5]“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改善途径研究;[6][7][8][9]聚焦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感、职业成熟度等职业心理特征的研究。[10][11][12]随着“特岗计划”各项政策的不断优化以及“特岗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特岗教师”这一特殊群体逐渐引起了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立足地区实际,深入开展“特岗教师”职业心理特征研究对维护“特岗教师”结构稳定,促进“特岗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职业承诺是一项重要的职业心理特征,主要指个体对现有职业的态度,是个体坚持从事现有职业的重要动力性特征之一。鉴于此,本研究立足陕西实际,借鉴李霞编制的《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为主要工具,[13]对陕西省2014年新招录的小学“特岗教师”的职业承诺进行了抽样调查与深入分析,以期对陕西省及其他地区“特岗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陕西省教育厅主办,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承办的“国培计划(2014)”—“特岗教师”岗前培训项目为依托,对参与该项目的377名(计划名额400名,报到率94.25%)小学“特岗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数据整理与清洗过程中,删除完整度低于95%及选项具有规律性或完全一致的问卷后,最终共保留有效问卷245份,有效率81.67%。

通过对抽样样本的基本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层面以女性为主,占总数的84.5%;年龄介于21岁—28岁之间,以23—25岁为主,所占比例分别是21.2%、33.3%、30.4%,累计84.9%;学历层面均为大学本科毕业;在单位仅承担一科教学任务的占28.6%,承担两科教学任务的占26.9%,承担三科教學任务的占20%,承担三科以上教学任务的占24.5%;就主教学科而言,以小学语文(占45.7%)、小学数学(占22.4%)、小学英语(占18.0%)为主,累计所占比例为86.1%,小学体育、小学美术、小学音乐、小学科学、小学品德与社会以及小学信息技术累计占13.9%;大学所学专业与主教学科一致的占44.5%,不一致的占55.5%;工作单位所属以乡镇(占50.6%)、农村(占46.5%)为主,累计占97.1%;就职业定位而言,认为“特岗教师”是“一份工作”的占28.2%,是“一种职业”的占44.5%,是“一项事业”的占27.3%。

2、研究工具

在研究初期,本研究主要围绕“你对未来工作的计划?”、你为什么选择报考“特岗教师”、“你在单位的待遇怎么样”等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抽样访谈,以此为依据对李霞编制的《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部分题项在保障主旨意不变的前提下对语句描述进行了适当的“情境化”改编后生成《小学“特岗教师”岗前职业承诺调查量表》。该量表共包含三个维度(16个题项),其中情感承诺层面(6个题项)主要是指研究被试因“特岗教师”符合自身职业理想、志趣,内心希望从事该职业的一种主动承诺;继续承诺层面(5个题项)主要指研究被试因害怕丢失“特岗教师”带来的福利、待遇以及其他利益或发展机会而导致的一种被动承诺;规范承诺层面(5个题项)主要是指研究被试因社会伦理规范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职业留念。

在对研究数据进行筛选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SPSS17.0对研究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了分析,可靠性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该量表整体信度为0.852,情感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的Cronbach's Alpha值分别是0.830、0.763、0.813。根据吴明隆的研究结论,[14]该量表的整体及各维度的信度均达到了研究要求。此外,采用主成份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分析的结果显示:KMO值为0.902;共生成三个因子变量,且各观察变量的因子负荷量均大于建议值0.50,[15]三个因子能够累计解释总方差56.539%的变异量,也就是说该量表结构效度能够满足研究要求。

3、数据统计分析工具

本研究采用SPSS17.0 for windows、Microsoft Excel2010等数据统计软件对所得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1、整体状况分析

通过对各维度所包含题项进行均值统计,研究被试职业承诺整体及各维度统计均值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就总体而言,研究被试的职业承诺均值为3.5281,除继续承诺均值低于整体均值外,情感承诺与规范承诺的均值均高于整体均值,达到了较为良好的状态。此外,以职业承诺总体均值(M=3.5281)为检验值对其他各维度进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除情感承诺与职业承诺总体均值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1.654)外,继续承诺均值显著低于职业承诺整体均值(t=12.359***),规范承诺均值显著高于职业承诺整体均值(t=13.277***);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情感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彼此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2、研究被试职业承诺群体差异分析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被试岗前职业承诺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现状,本研究在方差齐性检验的基础上,对研究被试职业承诺在不同性别、所学专业与主教学科是否一致、工作单位所属级别以及“特岗教师”自我定位等群体间的差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以期对研究被试职业承诺群体意义上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性别差异分析。研究被试职业承诺在不同性别间的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除继续承诺外,女性研究被试的职业承诺、情感承诺、规范承诺的值均高于男性研究被试,但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意味着性别因素对小学“特岗教师”职业承诺不存显著性影响。此外,分别以职业承诺及三个维度的整体均值(见表2)为检验值对男、女教师群体职业承诺及其三个层面分别进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男、女研究被试的职业承诺及各维度均值与对应整体均值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男、女研究被试在情感承诺、继续承诺与规范承诺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2)主教学科与所学专业是否一致的群体差异分析。研究被试职业承诺在大学所学专业与主教学科是否一致的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研究被试在单位主教学科与大学期间所学专业一致的群体职业承诺及各维度均值均高于不一致的群体,但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意味着使“特岗教师”主教与其大学所学专业一致的科目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其职业承诺感。此外,分别以职业承诺及三个维度的整体均值(见表2)为检验值对“一致”、“不一致”两类群体的职业承诺及其三个层面分别进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一致”、“不一致”教师群体职业承诺及各维度均值与对应整体均值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在主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一致与不一致的研究被试群体中情感承诺、继续承诺与规范承诺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3)工作地域的差异分析。前期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只有极少数的研究被试工作单位归属为地市级或区(县)级,因此为增强数据分析的准确定,本研究仅对乡镇与农村“特岗教师”职业承诺现状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可知:乡镇小学“特岗教师”职业承诺及各维度均值均高于农村小学“特岗教师”,但除情感承诺(t=2.072*)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他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意味着工作地域对小学“特岗教师”岗前职业承诺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情感承诺。此外,分别以职业承诺及三个维度的整体均值(见表2)为检验值对乡镇、农村两类研究被试的职业承诺及其三个层面分别进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乡镇、农村两类研究被试职业承诺及各维度均值与对应整体均值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乡镇与农村两类研究被试各自的情感承诺、继续承诺与规范承诺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4)自我定位的群体差异分析。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研究被试对“特岗教师”的自我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岗前职业承诺的水平。本研究在方差齐性检验的基础上,对“特岗教师”具有不同层次定位的岗前职业承诺现状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事后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从表6可知,除继续承诺外,事业型研究被试在职业承诺、情感承诺、规范承诺三个方面的均值均高于职业型研究被试,且职业型研究被试高于工作型研究被试。事业型研究被试普遍具有较高的职业承诺,其情感承诺、规范承诺的均值显著高于“工作型”、“職业型”研究被试,且“职业型”研究被试的情感承诺、规范承诺显著高于“工作型”研究被试,三者在继续承诺层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分别以职业承诺及三个维度的整体均值(见表2)为检验值对工作型、职业型、事业型三类群体的职业承诺及其三个层面分别进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职业型”研究被试职业承诺及各维度均值与对应特征整体均值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事业型”与“工作型”研究被试的职业承诺、情感承诺、规范承诺均与对应整体均值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工作型”、“职业型”、“事业型”研究被试内部情感承诺、继续承诺与规范承诺彼此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四、研究结论

通过对上述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本研究认为以研究被试为抽样的陕西省小学“特岗教师”岗前职业承诺呈以下特征:

其一,从宏观层面来看,陕西省小学“特岗教师”岗前职业承诺现状基本较为乐观,普遍具有较高的情感承诺与规范承诺;继续承诺均值较低,且与职业承诺、情感承诺、规范承诺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其二,从微观层面来看,陕西省小学“特岗教师”岗前职业承诺具体表现如下:(1)就性别而言,女性教师职业承诺整体均值高于男性教师,且具有较高的情感承诺与规范承诺,男性教师继续承诺均值高于女性教师,但各项研究参数间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在单位主教学科与大学所学专业保持一致的小学“特岗教师”在职业承诺及各维度的均值均高于不一致的群体,但各项研究参数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就工作地域而言,乡镇小学“特岗教师”在职业承诺及各维度的均值均高于农村“特岗教师”,但仅在情感承诺层面存在显著性差异;(4)就自我定位而言,除继续承诺外,事业型“特岗教师”职业承诺、规范承诺与情感承诺均值高于职业型“特岗教师”,职业型“特岗教师”高于工作型“特岗教师”,且存在显著性差异。

其三,从群体差异分析的视角来看,陕西省小学“特岗教师”岗前职业承诺群体相似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纵向比较而言,不同类别群体的职业承诺及各维度均值与对应特征整体均值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横向比较而言,整体及不同类别群体内部均具有规范承诺显著高于情感承诺,情感承诺显著高于继续承诺的特征。

五、结语

“特岗教师”是改善我国中西部偏远薄弱地区基础教育师资结构及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以刚走出大学校园即将踏上“特岗教师”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为研究被试开展岗前职业承诺分析,对维护“特岗教师”队伍结构的稳定及促进其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经过与部分“特岗教师”进行访谈,我们得知:通过“特岗教师”考核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且“特岗教师”工作的地方是他们籍贯所在地或附近,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研究被试在选择“特岗教师”之前在一定程度上已储蓄了一定的情感承诺;其次,绝大多数研究被试毕业于陕西省地市级本科院校,四年时间使他们基本适应了较为优越的都市的学习或生活环境,毕业后面临学习与生活环境的瞬时转变以及关于“特岗教师”低工资待遇及福利现状的言语传授使他们心态难以平衡,因此普遍具有较低且不稳定的继续承诺;最后,四年大学本科教育使他们基本形成了较为积极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干一行就得爱一行”的占90.6%;认为自己有责任坚持从事“特岗教师”的占82.1%;因为人人都要忠于自己的职业而不会放弃“特岗教师”的占70.2%;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应该坚持“特岗教师”,并做出相应的贡献的占88.5%;即使某些因素对我不利,我也不认为放弃“特岗教师”是正确的72.3%等等,因此研究被试普遍具有较高的规范承诺。

此外,本研究仅对研究被试在单位所教学科数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并未做较为深入的群体差异分析,主要是因为目前是岗前阶段,研究被试未对多学科教学具有更为深入的亲身体验,也就是说承担教学任务量是否会影响研究被试的职业承诺仍待后续继续跟踪及调查研究。因此,研究研究团队拟利用QQ交流群、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开设的后续跟踪平台等其他方式对此次研究被试进行为期三年的持续跟踪与调查研究,以期能够更为深入的了解其职业承诺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而为“特岗教师”相关培训及政策制定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田宝军,王燕.“特岗教师计划”实施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0.60-62.

[2] 杨廷树,杨颖秀.西部农村学校特岗教师现状调查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8.6-8.

[3] 课题组.“特岗计划”与打造优质教师队伍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2.61-64.

[4] 周颖华,安海燕.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要从根源抓起[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4.83-84+143.

[5] 李跃雪,邬志辉.特岗教师视角下特岗计划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4.7.52-57.

[6] 徐继存,宋朝.农村特岗教师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1.58-64.

[7] 方卉,唐智松.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边缘化现象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4.4.50-53.

[8] 王安全,刘飞.特岗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1.37-40.

[9] 金东海.新任特岗教师专业成长愿景与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4.5.9-12.

[10] 刘润秋,宋海峰,卢洋.农村特岗教师工作满意度探究[J].探索,2013.4.147-150.

[11] 罗超,廖朝华.特岗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J].2011.10.45-47.

[12] 杨虎民,汪明.小学特岗教师职业生涯成熟度的调查及其影响后果的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5.79-83.

[13] 李霞.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研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1.5.

[14] 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慶: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5.

[15] 荣泰生.AMOS 与研究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陈 宏(1969-)女,陕西汉中人,本科,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管理工作.

李运福(1987-)男,陕西西安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教师教育研究等,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调研分析小学现状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调研分析
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2012—2014届药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分析
2014赛季与2015赛季广州富力队中超联赛调研分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