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鸡金台区流动图书馆实践探索

2016-09-07邢育军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探索实践

【摘 要】 文章介绍了馆外流动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及服务状况,分析了流动图书馆的工作收获和社会效益,提出了促进流动图书馆科学发展的改进建议。要科学选择流动书车;突出流动这一关键环节;把握好流动中的相对静止;针对不同服务对像提供有效服务。

【关键词】 流动图书馆;实践;探索;阅读权益保障

说到流动图书馆,大家就会联想到汽车图书馆、三轮车图书馆、马背图书馆、游船图书馆等各种形式的流动图书馆。它借助于一种交通工具,载上图书及相关设备设施,深入到居民社区、广场、乡村、校园、机关大院等地,搭起一座小小的临时图书借阅台,为周边群众提供阅读服务。它作为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是一项行之有效的便民惠民措施,为基层群众提供了基本的文化服务,有效保障了基层人民群众的阅读权益。本文要讨论的就是本馆施行的流动图书馆服务形式:汽车流动图书馆。

一、馆外流动图书馆的建立及发展

很多地方的公共图书馆及一部分学校图书馆都建立了流动图书馆,它是新时期图书馆服务的一项延伸,坐拥丰富的图书资源而开发利用图书,开拓出图书馆服务的新领域。在工作实践中,大家都充分发揮了各自的优势专长,并总结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实践经验。这些成功经验各有特点,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客观条件而异。所以,在汲取了各方成功经验之后,本馆本着为更广大的基层群众提供借阅服务,满足远离图书馆人群的阅读需求,充分发挥和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有效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于2013年4月,正式创立了流动图书馆,正式启动了流动图书借阅服务,同时,为本地流动图书馆的工作探索出一条符合地情地缘的服务模式和道路。

流动图书馆的发展。根据硬件条件及开展的服务项目,我们的流动图书馆从创建至今大致分为两个显著不同的阶段。

在初期阶段时,流动图书馆条件简陋:一辆仅容400余册图书的微型面包车,满载被分扎成20捆的图书,开到流动服务点,支起随车携带的折叠床,将图书密集地竖立在折叠床上,并用书立合理分隔;再摆几张供读者坐的小凳子,挂起醒目的有“流动服务”字样的横幅,再就地或借或租些桌椅及供电,打开笔记本电脑,以3G上网方式接入图书管理系统。在3名工作人员的齐心协力下,短短20多分钟就搭建起一座简陋的流动图书馆,并立刻投入读者服务中。这时的流动服务可开展咨询、免费阅读、办证、借还书等服务项目。

随着流动服务工作的开展,流动图书馆陆陆续续更换和增加了一些设备,硬件条件显著提高,服务水平也随之提高了,进入到流动图书馆的第二阶段。这时的硬件设备明显优于前一阶段: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图书车换成了更大空间的商务车,每次可携带图书量达600余册,增加了近50%。用塑料周转框替代折叠床,图书按类分装于周转框中,既方便装卸,又节省了时间,更利于摆放挪动。添置了有“流动图书馆”字样的帐篷,可以遮阳挡雨,从此流动借阅服务受天气影响就变得很小。我们配备了大容量蓄电池,彻底解决了用电问题;购置了轻便的折叠桌椅,外出流动服务时就不依赖租借了,笔记本电脑通过4G网接入图书系统,网速也提高了;在开展服务时,除悬挂横幅标语外,我们还展出一批展板,如:《借阅须知》、《读者证申办须知》、《图书馆简介》、《工作回眸》、《阅读常识》等等内容丰富的宣传板面,不仅提升了读书氛围,而且使得服务点变得醒目,引人注目,吸引更多的人。一座迷你的但功能齐全的图书馆矗立于读者面前,它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基层群众搭建了一座便捷的阅读服务平台,缩短了图书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二、流动图书馆的服务状况

我们流动图书馆通过增加服务项目、精选服务地点、因地制宜制定服务时间等几方面,努力提高流动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打造我们的流动服务品牌。

1、服务项目

虽然流动图书馆的条件简陋,但所能提供的服务项目其实不少。目前,流动图书馆在开展服务工作时,能够为读者提供的免费项目有:参考咨询、办证挂失、流通借阅、绘本故事会、宣传展览等。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努力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服务,保证流动借阅服务的质量,塑造流动图书馆的品牌形象。

2、服务时间

流动图书馆的流动服务从每年的四月天气转暖开始进入工作,持续到10月底初冬时节结束,平均每月服务约5次。每次服务时间从上午9点30至下午5点,但有时也有调整。比如在2015年的七、八月炎热的暑期时,我们的流动图书馆推出了“纳凉读书节”活动,针对这次活动,我们将流动服务时间作了调整,改至下午4时到晚8时,迎合居民群众纳凉散步习惯的时间开展服务。而且两月期间,我们服务次数增加到每周2-3次。这样的变动在服务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反馈,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这次变动虽然只是一次尝试,但却收到了意外的效果。

3、服务地点

在流动服务的地点选择上,我们的主要原则是:城区为主,乡村为补,实出重点,全面覆盖。服务重点是距离图书馆2.5公里以外的区域,人口相对密集,广场、绿地是首选,每个社区、街道设立一个服务点,各点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间隔。服务地点的科学分布,不仅能有效发挥流动图书馆的作用,更是对基层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权益保障,体现服务的公平性。

三、流动图书馆的工作收获和社会效益

1、缓解公共图书馆分布密度严重不足的问题

根据专业机构的研究统计数据,县区级图书馆的服务半径仅6.5公里。目前我国各地公共图书馆的情况基本类似,大部分县区仅有一座公共图书馆,所以受它的服务能力和服务半径的限制,在不能增加图书馆数量的前提下,通过流动图书馆,将服务主动走出去,解决图书馆服务半径以外的读者阅读的需求问题,为基层百姓化解学习知识、阅读图书的需求难题。

2、提高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利用率

虽然近几年来,在国家免费开放经费的支持下,图书馆的读者数量在逐年增加,图书的利用率也得到提升,但是仍远远不够。图书馆的许多图书还在书架上盖着灰尘睡大觉,虽然我们已经很努力地、随时随地、无时无刻地宣传免费开放政策,在很努力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但忙碌的人们因为紧张的生活无暇眷顾图书馆。因此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要主动将图书送到社区院落,送到读者身边,使图书资源得到利用,使知识的宝库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这便是我们图书馆人义不容辞的使命。

3、发挥流动宣传站功能

流通图书馆就是一个流动的宣传站,每次在开展流动借阅服务的同时,再开展展览、咨询、宣传服务,通过悬挂横幅,展出展板,发放宣传资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免费开放政策随着宣传次数的增多,市民知晓率在逐渐提高。让群众了解图书馆,让爱读书的人走进图书馆,也是我们流动图书馆的服务目的之一。通过流动服务,树立和巩固了图书馆的形象,增进了和百姓之间的感情,更是为城市的文明进步增加了一把推手。

4、激发图书馆人的责任心

流动图书馆深入社区大院,进入校园机关,送去了知识和力量,得到读者的赞誉。我们图书馆人深深感到满足和成就,通过和市民的“零距离接触”,感受到百姓的亲切和热情,使我们工作者体会到图书事业既平凡又伟大的两面性,激发对图书馆事业的热爱,進而产生爱岗敬业、奉献友善的精神。重新认识图书馆的价值和意义。

四、促进流动图书馆发展的改进建议

1、流动书车的科学选择

根据实践,适合于基层馆的最理想的车辆应是体积稍大的商务车或箱式皮卡车。现在很多馆用大巴或中巴车改装的流动书车,虽然看起来高大上,但在实际工作中因受到很多条件制约,造成诸多不便。首先是场地,很多广场、绿地、社区空地禁止车辆驶入特别是大型车辆,并设有拦阻设施,即使管理方同意也很无耐;其次,大巴、中巴车寻找适合停车服务的地点非常困难,特别在城市。而商务车和皮卡车在到达服务点后,将图书和办公设备快速卸下车,车辆即可弃之于车位。所以服务地点的可选择范围很大,而且速进速退,对交通和市容影响非常小。第三,使用成本高。大车驾驶员不仅难找而且薪资要求高,无形中增加了额外开支。而且大巴、中巴车的养护维修费很高,对基层图书馆是一笔不可小觑的支出。而商务车、箱式皮卡车的驾驶员不仅易找,而且薪资低,或许馆内的员工就能驾驶,省去外聘驾驶员的烦恼。以上几点理由充分说明最适合的流动服务车就是商务车和箱式皮卡车。

2、突出流动是关键

在图书车的流动中,推动了图书文献的周转流动,并且通过一次次地流动服务,促进了和读者感情的交流,带来的最大的收益是图书馆的口碑在群众之间流动传颂。我们的服务流进社区、乡村、机关、校园,流到读者的身边,渗入大家的心田。所以要从过去开门迎客式的被动服务变为出击式的主动服务,不断开发图书馆的潜力,扩展图书馆的空间。

3、流动中的相对静止

要想逐渐提高服务人次,就要防止无规律的随机流动服务,即服务时间要形成周期,服务地点要相对固定,这样便于读者掌握时间、地点规律,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足不出社区借还图书,久而久之流动图书馆也会形成一批固定的读者和粉丝。所以我们在流动服务中,要寻找服务的规律,保持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流动服务,逐步扩大流动服务读者人群。

4、针对不同服务对像提供服务

流动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有一定的规律和局限性。在准备到社区开展服务时,就应针对社区以退休在家的老人和赋闲的家庭妇女、学龄前儿童为主的现状,针对性地选择图书,多带养生保健、母婴育儿、历史传记、绘本故事为主,辅以其它类的图书。另外带些折叠小凳,方便老人和孩子就坐;带些花镜,供老年人借用。去机关大院开展服务时,多带哲学社会、经济、小说、特别是官场文学等。总之,要针对不同对象,选择我们要带的图书和便民服务物品,为大家提供满意的阅读服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逐步体现,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图书馆做为基础文化事业单位,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基本的文化服务,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阅读权益。流动图书馆是新时期的新产物,它是图书馆服务的延伸,是图书馆空间的自我扩张。流动借阅服务的经验积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和大胆尝试,通过经验的总结,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完善各项服务规范和工作流程,探索出流动图书馆的发展之路,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阅读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晓家,王振蒙.基层服务功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半径理论研究.图书馆,2014.6.

[2] 刘新焕.浅论军校流动图书馆的探索与实践.华章,2012.5.

[3] 彭杰.广东流动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思考.图书馆事业,2011.3.

[4] 刘钟美,张新鹤.论我国基层流动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建设,2006.3.

【作者简介】

邢育军,男,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图书馆工作,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探索实践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