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城镇高中生厌学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6-09-07孙建忠袁艺欣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9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应对策略

孙建忠++袁艺欣

【摘要】当今,教育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着大变化,高中学生厌学现象逐渐蔓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学校、教师和社会各方面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的教育工作经验,从厌学现象、厌学成因、应对策略三个方面做以简述。

【关键词】高中学生 厌学现象 成因浅析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064-02

近年来,小城镇高中生厌学现象由普通高中逐渐向重点高中蔓延,去年年末我校组织了一次《城固一中学生学习状况调查》的问卷调查活动,全校近五千学生接受调查。统计结果为:各年级的重点班情况还好,但高一、高二、高三年级普通班级中分别有3%、7%、5%的学生表示厌学,文科班比理科班学生厌学情况高出3个百分点,由于我校是重点高中,这个问题很明显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程度。

一、小城镇高中生厌学的具体表现

厌学现象是学生共同存在的情绪反应,并不是某些或者某一部分人的特有问题,它是学生在学习生涯中的的一种常见心理现象。高中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 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课堂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走神、发呆,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常与同学说话,好动,传纸条,抛纸球,玩转笔,玩手机,甚至有一些同学出现不报告便进出课室的行为。

2.学生日常表现为: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抵触对立,有的干脆弃学出走。学生常以头痛或生病为借口逃避上学。并且出现不爱做作业,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以及学习的好奇心,只是因为在各种外界因素的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的学习。有的学生沉迷于某些活动,如踢足球,泡网吧,打游戏等。更有个别行为出轨的学生,或拉帮结伙,或欺侮弱小,严重者会出现偷窃行业。这类现象已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厌学,这类的学生已经游走在危险的边缘。

二、小城镇高中生厌学的原因浅析

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高中学生的厌学情况,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面对当前小城镇高中学生厌学逐渐蔓延的现状,已成为当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搞清楚高中学生的厌学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结合我们多年以来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对高中学生的了解及观察,具体原因总结如下:

1.部分高中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1)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生活和经济上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和宠爱。就像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稍大一点的风浪就会让他们身心俱残。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的高中学生,由于学习跟不上集体的学习进度,极易产生厌学心理。

(3)不良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自负、自卑、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

(4)部分学生心理脆弱,孤独、焦虑、性格孤僻等,都可能产生厌学行为。

2.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

(1)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父母急于求成,其教育的方式僵硬严格和缺乏灵活性,孩子因为未能达到父母的期望值而感到害怕产生厌学。

(2)有的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只想满足其物质生活条件,而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3)父母感情破裂,家庭情感的残缺,造成学生情感饥渴,精神空虚。这些消极情绪都会慢慢转移到学习上,导致孩子对学习感觉无趣、无用、无所谓,甚至逃学,导致厌学。

3.社会育人环境方面的影响

(1)社会育人环境恶化,诱惑因素太多,网吧、游戏机室等对高中学生影响巨大。近几年,教师中流行一句苦涩话:“辛辛苦苦教育一年,网游一夜回到解放前。”指的就是网吧、游戏机对学校正面教育的冲击与颠覆。部分高中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交朋结友、拉帮结派,逐渐疏远学习。

(2)智能手机的普及促使学生将网吧转移到教室和宿舍,移动网络时代黄色诱惑太多,堵不住、禁不止,一旦学生沉迷进去岂能不产生厌学。

(3)某些媒体、影视的正能量缺失,公众人物的榜样偏离,社会阴暗面给学生造成的冲击,极易造成高中学生厌学。

4.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1)学习负担和压力过大。高一、高二要学习十三门课程,并且高二要结束所有新课程,高三就转入全面复习,这种压力和负担对于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期的高中生来讲,确实不适当。

(2)教师教育方式不当。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按成绩排名,按名次排坐位,批评学生时言辞偏颇,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情况脱离等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

(3)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不够科学。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鼓励和被肯定,尤其是中学生还处在心理发展的不成熟阶段,更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评价。现实中,大部分普通学生得到鼓励和肯定少之又少,而消极的评价正是造成高中生厌学的不容忽视的原因。

(4)部分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够,学校急需培养出大批德高望重的优秀教师。

三、小城镇高中生厌学的应对策略

1.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1)学生厌学一部分原因源于“厌师”。研究和实践都证明,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基本相当的前提下,学生会喜欢“亲切、充满师爱”的老师讲课。要求每位教师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关爱“学困生”,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倡导合作、交流、展示,为学生愿学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2)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分数论英雄、以成绩论成败,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产生厌学现象。教师要抓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点滴的成功、独特的想法,给予学生激励、肯定、表扬,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和获得快乐,并且给予厌学学生更多的关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乐学。

(3)由于学生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而无论在什么时间,多么优秀的教师,都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于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不断创新教学情景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从而达到让学生会学的目的。

2.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校合作,形成干预高中生厌学的合力

遇到学生厌学,教师要查清原因,要及时与家长联系,与家长共商矫正学生厌学心理的措施,形成厌学干预的合力。建议家长检查自己,时时处处给孩子起表率作用,尽量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平等、民主、关爱、和睦的环境下,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中去。教师和家长要相信厌学的学生会大器晚成,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优点,激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3.加大理想前途教育,培养孩子高尚的情趣和爱好,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矫正高中生的厌学心理,必须激励其树立远大理想。课堂上应结合学科实际,激励学生以科学家、名人,成功人士为榜样,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在课外要培养高中生的阅读兴趣,要引导孩子多读励志、名人传记以及道德修养方面的书籍。同时,也要培养高中生音乐、美术、体育等其他兴趣和爱好。在生活中当高中生在生活上、情感上、人际关系上、学习上等方面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及时了解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仔细引导和辅导其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耐心疏导和帮助其提高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4.从严治校,齐抓共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坚持从严治校,联合有关部门不断整治和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生活环境。

首先,要对那些严重扰乱学校的教学生活秩序,又屡教不改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关怀宽容他们,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

其次,积极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尽可能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其三,同有关部门共同整治学校周围的社会环境,凡是对学生身心有毒害的娱乐场所要整治,甚至要取缔。

综上所述,高中生厌学现象的产生,除了学生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质较差外,也与社会、家庭、学校这个大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并实践、探索其应对之策。用爱心去感化厌学的学生,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方可有效。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从严治校。只有这样,高中生的厌学现象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遏制。

参考文献:

[1]侯芳.《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年.

[2]王伟超.中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吉林教育,2013年第01期.

[3]孙建忠.《城固一中学生学习状况调查》调研报告.

作者简介:

孙建忠,男,理学学士,现任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持并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国家级专项课题多项和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多项。

袁艺欣,男,理学学士学位。现为高级教师,数学教研组长,第二届“汉中名师”,市、县两级中学数学学会理事,市、县两级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负责管理学校名师工作室。所带领的数学教研组被授予市级“优秀教研组”称号。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应对策略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体育教学中高中学生不良情绪调节“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