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报》研究综述及展望

2016-09-07朱棠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7期
关键词:湖湘湖南论文

朱棠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湘报》研究综述及展望

朱棠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基于国内外知名检索系统对《湘报》论著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并分析其具体研究内容。据统计分析可知,迄今为止的相关论文共计三百余篇。但因受时代政治、学术环境等影响,各阶段成果差距明显——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之时相关论文甚少,进入80年代之后逐渐有所改观,21世纪以来的论文成果尤为显著。已有成果的研究广度和深度虽然逐渐得到加强,但对《湘报》词汇研究广度和深度及其对湖湘近代化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略显不足。

《湘报》;综述;论文;统计与分析;展望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由于军事和政治上的失败,引起了向日本学习的一个高潮。忧国忧民之士痛切意识到只有全面、系统地学习吸收西方文明才能使中国强大起来。湖南第一份新式报纸——《湘学(新)报》作为旬刊对信息报道太慢,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弥补这一缺陷,《湘学(新)报》主要撰稿人唐才常被推举为主编,于1898年3月7日创办了每日一大张的《湘报》(中间7月19日到8月2日曾一度停刊),戊戌政变后被迫于10月10日停刊。《湘报》是湖南近代影响力最大的第一份日报,它以“开风气,拓风闻”为主旨,宣传“爱国之理”“救亡之法”,倡导变法改制,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改革的历史和社会学说。湘报的创立及其发展对湖湘近代化进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试着对这一重要报刊的研究论著进行统计,分析它们的研究分布情况,探讨《湘报》研究发展趋势,挖掘其尚可研究之处。

1 《湘报》研究论著统计

笔者通过中知网和CINII以关键词“湘报”对国内外相关成果进行了详细检索,阶段分割:最早论文(含报刊文章,以下同)时间2009年,2010年—至今,总况如表1~表2。

表1 国内外相关研究论文的精确统计表

(注:国内基于中知网数据,国外基于CINII数据)

表2 国内外相关研究专著的精确统计表

(注:国内基于国家图书馆联机检索系统,国外基于CINII检索系统)

从以上表格可知:1)《湘报》作为近代地方性报刊,研究者主要集中于国内;2)《湘报》相关研究论文较多,但研究著作暂时空白;3)近6年来《湘报》及其相关研究在所有研究论文中所占比重大。

对以上论文刊行进行再考察,则可继续细分为5个阶段:1)解放前的相关论文资料仅1篇,即胡子清的《潦濒散人诗抄序》[1];2)解放后至文化大革命前的1965年止,检索出相关论文共11篇;3)文化大革命的10年间没有任何相关论文;4)自1978年至20世纪末,检索出相关论文108篇;5)21世纪以来检索出相关论文222篇。

从以上具体数据可知,《湘报》作为湖湘重要文化遗产,其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仅21世纪以来的十余年间,相关论文数量占到了总数的近65%,由此也足以看出其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它在湖湘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湘报》研究论文具体研究内容的统计与分析

笔者对以关键词——“湘报”搜索到的342篇论文进行了具体查阅后发现,并非所有检索到的论文都是围绕《湘报》进行论述的,即少部分被统计到的论文只是该文中出现了“湘报”一词。其余论文中,有的对《湘报》创立、概况进行了阐述,有的则针对《湘报》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论述。笔者根据时段对迄今为止(2015年12月)的《湘报》研究论文分成4个阶段进行具体统计和分析。

2.1解放前的研究状况

据中知网搜索可知,解放前的相关论文仅1篇,即胡子清的《潦濒散人诗抄序》。但是,该文仅仅是影印了与《湘报》相关联的部分,且该影印部分并非围绕《湘报》进行论述,而只是提及了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创办了《湘报》这一事实。

2.2解放后至文化大革命前的研究状况

本阶段检索到11篇论文标题中都没有出现《湘报》字样,该阶段的论文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1)《湘报》撰稿人及其事迹相关,如孙长江的《论谭嗣同》等[2];2)在论述日本学界中国近代史研究和戊戌变法内容时涉及《湘报》或包括其成立、宗旨等,如平野正等的《1958年日本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的研究》[3]、邓潭洲的《十九世纪末湖南的维新运动》[4]等。

2.3文化大革命后至20世纪末的研究状况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当时严酷政治环境的影响,《湘报》相关研究论文检索为零。但文化大革命后至20世纪末的二十多年间,相关研究论文数量激增,这应该与国内政治、学术环境的逐步成熟、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关联。此阶段的研究内容较之前有了明显改观,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以下5个方面。1)《湘报》本体研究:如辛文思的《<湘报>和<湘学报>》中除对《湘报》的创立、基本概况、内容与编排、报道内容、作用等进行了详细论述外,甚至对其中的外交主张和广告等都有涉及[5];2)《湘报》与主要负责人的相关研究:如张志浩的《谭嗣同与湘报》[6]、曾长秋的《主编湘报的唐才常》[7]等;3)维新运动类文章中对《湘报》的提及:如郑焱的《湖湘文化背景对湖南维新运动兴衰的制约》[8]等;4)近代新闻事业相关论文中的《湘报》研究:如张九洲等的《戊戌时期的新兴报刊与近代文化》[9]等;5)《湘报》中的移风易俗、妇女解放等研究:如徐永志的《戊戌维新派与移风易俗》[10]、刘巨才的《维新派关于妇女问题的理论与实践》[11]等。

此阶段研究成果除承续了前一阶段中关于《湘报》本体研究并深化外,也出现了如4)和5)两大新型研究视角。可以说,此阶段的论文开启了《湘报》研究的新视野,拓宽了研究深度与广度,为21世纪进一步的深度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同时也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421世纪以来的研究状况

本阶段研究成果的数量较之前翻了一倍有余,且研究层面和研究深度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进入21世纪的16年来,相关研究论文主要涉及9个方面。1)湘报产生、创办始末,言论内容及相关问题研究:如魏金辉的《<湘报>言论研究》[12]等;2)近代科技相关研究:如董贵成的《<湘报>与科学技术的传播》[13]等;3)湖南维新运动、维新思想的探讨:如董婧的《<湘报>:吹响湖南维新运动的号角》[14]等;4)近代外交思想研究:如阳海洪的《从<湘报>看晚清外交观念的变化》[15]等;5)移风易俗、妇女解放问题研究:如张乐平的《<湘报>与近代湖南社会移风易俗》[16]、杨华的《<湘报>与戊戌时期妇女解放思潮》[17]等;6)广告研究:如许清茂的《<湘报>广告考辨》[18]等;7)词汇研究:如梁小珊的《<湘报>词汇研究》[19]等;8)通过《湘报》透视湖南民生、社会风气、新文化发展等湖南社会问题等:如杨建辉的《<湘报>研究——从<湘报>内容透视湖南社会》[20]等;9)《湘报》中日本报道的具体研究:如骆黄海的《<湘报>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具体论述了日本报道的信息来源、报道内容及报道特点等[21]。

从以上统计可知,本阶段的研究较之前更加深入、细化。以广告研究为例,之前的论文只是稍有涉及,但本阶段却有专门针对《湘报》广告进行具体研究的论文。研究层面的拓展上也有了很大进步。本阶段出现了挖掘《湘报》内容进行具体研究的成果,如挖掘近代湖南社会问题、挖掘有关日本报道的具体研究以及细化到词汇部分的研究等,这无疑又是《湘报》研究道路上的一大重要进步。

3 《湘报》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国内对《湘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统计分析后发现其研究仍存在一定空间。如,有关《湘报》词汇方面的研究非常有限。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迄今为止与此相关的论文仅1篇。此论文以20份报纸为样本对其中的词汇进行了分类,并阐述了各类词的特点。但是,相对《湘报》总计177份而言,20份报纸的研究仅占该报刊总量的11.3%。所以,笔者以为研究广度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又如,虽然部分研究论文涉及了《湘报》中的近代内容,但暂未从报刊中外来词(如日语借词等)的角度对湖湘近代化进程等进行探讨。所以,作为近代湖湘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湘报》中的外来词及其对湖湘近代化影响等研究仍有一定空间,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研究价值。

4 结语

《湘报》中所反映的19世纪末湖南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在当时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在重视本土文化研究、重视本土文化走出去的大形势下,《湘报》研究的深度、广度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对《湘报》本体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的具体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是研究的必然趋势。笔者就迄今为止的《湘报》研究情况进行了概括性的综述并展望了可继续挖掘的研究空间。由于笔者掌握的信息有限,难免有遗漏或偏差之处,还望各位同仁见谅。

[1] 胡子清.潦濒散人诗抄序[J].船山学报,1935(7):10-11.

[2] 孙长江.论谭嗣同[J].历史研究,1965(3):53-74.

[3] 平野正,吴绳海.1958年日本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的研究[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60(3):36-38.

[4] 邓潭州.十九世纪末湖南的维新运动[J].历史研究,1959(1):17-34.

[5] 辛文思.《湘报》和《湘学报》[J].新闻研究资料,1982(6):162-187.

[6] 张志浩.谭嗣同与《湘报》[J].新闻研究资料,1980(6):143-147.

[7] 曾长秋.主编《湘报》的唐才常[J].船山学刊,1995(2):164-167.

[8] 郑焱.湖湘文化背景对湖南维新运动兴衰的制约[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9(2):57-63.

[9] 张九洲,张莲波.戊戌时期的新兴报刊与近代文化[J].史学月刊,1986(6):50-57.

[10] 徐永志.戊戌维新派与移风易俗[J].中州学刊,1990(6):68-72.

[11] 刘巨才.维新派关于妇女问题的理论与实践[J].近代史研究,1984(2):218-227.

[12] 魏金辉.《湘报》言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9.

[13] 董贵成.《湘报》与科学技术的传播[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1):106-110.

[14] 董婧.《湘报》:吹响湖南维新运动的号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2-13(B06).

[15] 阳海洪.从《湘报》看晚晴外交观念的变化[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141-146.

[16] 张乐平.《湘报》与近代湖南社会移风易俗[D].长沙:中南大学,2011.

[17] 杨华.《湘报》与戊戌时期妇女解放思潮[D].长沙:中南大学,2009.

[18] 许清茂.《湘报》广告考辨[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4):56-60.

[19] 梁小珊.《湘报》词汇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1):183-185.

[20] 杨建辉.《湘报》研究——从《湘报》内容透视湖南社会[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21] 骆黄海.《湘报》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责任校对晏小敏)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7.055

20160105

2015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5YBA162)

朱棠(1978- ),女,湖南沅江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日语语言与文化、中日比较研究。

G129

A

1674-5884(2016)07-0179-03

猜你喜欢

湖湘湖南论文
《湖湘论坛》征稿启事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湖湘文化的统一战线价值分析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湖湘论坛2016年全年目录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