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位熵角度的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

2016-09-07吴卫芬叶德磊

关键词:区位生产性浙江省

吴卫芬 叶德磊

(1.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服务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15;2.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241)

基于区位熵角度的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

吴卫芬1叶德磊2

(1.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服务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15;2.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241)

基于区位熵的角度,利用浙江省及11个地级市统计年鉴数据,分析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现状。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在政策的支持下,规模不断扩大,新兴行业增长速度较快,集聚发展态势明显。但是,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基础相对薄弱,地域集聚程度差异大,内部各行业发展不均衡,与上海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政府应加强引导和优化布局,加强各市间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合作,强化人才培训和引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服务经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区位熵

近年来,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助于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集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种重要载体,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也在迅速崛起。基于此,本文利用近10年统计数据,从区位熵的角度研究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情况,计算浙江省11个地级市2005年至2013年生产性服务业六个代表性行业的区位熵,从而为更好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区位熵相关概述

(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综述

生产性服务业,又称为生产者服务业,最早由Greenfield于1966年提出①Greenfield I,Manpower and the Growth of Producer Services,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6,pp.37-47.,真正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较深入研究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而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探索始于20世纪70年代。很多学者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动因、影响因素等内容,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测量方面的研究才刚起步,国内外没有专门测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方法,都是借用其他产业集聚的测量指标和模型。区域内某行业集聚度的测量方法主要有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及区位熵指数;区域集聚差异度的测量主要用锡尔指数模型和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

李文秀(2008)②李文秀:《美国服务业集聚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第1期,第79-84页。、贺天龙等(2010)③贺天龙、伍检古:《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实证研究》,《中国市场》2010年第41期,第66-69页。采用赫芬达尔指数,分别计算美国12个服务行业、我国珠三角9个城市的7个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集中度。赫芬达尔指数要使用企业的具体数据,这个要求比较高,所以较少运用。陈建军等(2009)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对14个服务业的集聚度进行研究①陈建军、陈国亮、黄洁:《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2009年第4期,第83-95页。,张波(2012)对辽宁8类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度进行测量②张波:《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对策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第3期,第40-42页。,谷佳(2016)采用空间基尼系数测算了湖南省2008—2013年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及各代表性行业的空间集聚度③谷佳:《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度测算》,《商》2016年第10期,第25-28页。。空间基尼系数需要对下级城市相关数据进行加总,而统计年鉴中没该数据,所以运用也不广泛。测量区域内某行业集聚度的方法中区位熵应用得最为广泛。刘湘妃(2011)④刘湘妃:《浙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测度分析》,《经济论坛》2011年第9期,第58-60页。、刘辉煌等(2012)⑤刘辉煌、雷艳:《中部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统计与决策》2012年第8期,第108-110页。、陈英姿(2012)⑥陈英姿:《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分布及区域融合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2期,第150-156页。和田家林等(2012)⑦田家林、韩锋:《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群内生态位比较——基于产业生态位的比较》,《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第1期,第46-53页。,采用区域某行业就业人数分别就浙江省、中部81个地级以上城市、东北地区以及长三角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生产性服务行业集聚进行了测度。浙江省地方统计调查局课题组(2012)采用区域某行业产业增加值,对浙江省生产性服务行业的集聚度进行了研究。⑧浙江省地方统计调查局课题组:《浙江省服务业集聚发展状况研究》,《统计科学与实践》2012年第3期,第28-30页。

邓桂枝(2012)基于锡尔指数模型分析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地区的集聚差异度⑨邓桂枝:《生产性服务业区域集聚测度及其适宜性研究——基于我国22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分析》,《经济问题》2012年第7期,第46-50页。,申玉铭等(2007)采用锡尔系数探讨了我国31个省的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⑩申玉铭、邱灵、任旺兵:《中国服务业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与空间分异特征》,《地理研究》2007年第6期,第1255-1264页。。张旺等(2012)采用克鲁格曼专业化系数对京津冀都市圈的行业结构差异进行了分析张旺、申玉铭:《京津冀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第6期,第742-749。,蔡翼飞(2010)也利用变换了的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计算我国服务业行业集中度蔡翼飞:《我国服务行业集聚特征分析》,《发展研究》2010年第3期,第35-36页。。

部分学者为了避免测量结果的偏差,综合运用了几种方法。任英华等(2010)选取了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三个指标测算了湖南省服务业的集聚程度。任英华、邱碧槐:《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湖南省为例》,《经济地理》2010年第3期,第454-459页。贺天龙等(2010)利用赫芬达尔指数和区位熵对珠三角九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贺天龙、伍检古:《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实证研究》,《中国市场》2010年第41期,第66-69页。宋永辉等(2015)用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测度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水平。宋永辉、郭亚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以辽宁省为例》,《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第49-52页。刘军跃等(2015)选用变异系数、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测算长江经济带九省市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差异程度和集聚水平。刘军跃、王伟志、赵晓敏等:《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比较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第82-86页。刘芸(2016)运用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等三个指标,对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程度进行测度。刘芸:《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5期,第38-42页。赵东霞等(2016)采用变异系数、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等方法测算东北地区41个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差异程度和集聚程度。赵东霞、赵彪、周成:《东北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差异研究》,《生产力研究》2015年第7期,第28-31页。

总而言之,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产业集聚的理论相比还较薄弱,对浙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测度的研究也较少。

(二)生产性服务业分类

学术界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具体分类很难有统一的共识。根据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分析,本文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为基础,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因为统计年鉴把批发与零售业合在一起,所以本文也把零售业列入了生产性服务业。(简称批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简称交通仓储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13年后执行新的行业和产业标准,之前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简称信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简称租赁商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①2013年后执行新的行业和产业标准,之前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简称科技服务业)。为了数据的可得性,笔者以上述六大行业作为研究对象。②徐国祥、常宁:《现代服务业统计标准的设计》,《统计研究》2004年第12期,第10-12页。

(三)区位熵及其计算方法

区位熵(LQ)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1)中LQij表示区位熵,xij表示第j地区的第i产业的生产总值。若区位熵LQ小于1,说明该行业在该区域的集聚度不显著;若区位熵LQ大于1,说明该行业在该区域集聚度显著;若该行业在该区域区位熵高于1.5,则表明该行业在该区域集聚度很高。③张三峰:《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城市集聚度测算及其特征研究——基于21个城市的分析》,《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第3期,第33-35页。

本文用区位熵方法测量浙江省及所属的11个地级市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六大行业的集聚度,以把握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现状、问题,并提出对策。

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浙江省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经济结构逐渐完善,2014年就首次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2015年,全省GDP达42 886.5亿元,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1 346.6亿元,增长11.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14年提高1.9个百分点,达49.8%。截至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已连续第11年高于GDP和第二产业增速。浙江省经济高速度、高质量的发展,为生产性服务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有积极的政策支持

为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国务院和浙江省政府先后于2014年7月、2015年3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5〕37号)。台州等市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2010年始,浙江省政府分批认定了10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扶持、综合评价和动态调整等举措,引导集聚区提升发展,使之成为全省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

(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较快

1.总量不断扩大,占服务业比重上升。从总体规模看,2005年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为3 112.37亿元,2014年增至12 025.34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23.2%上升到30.0%(见图1)。

图1 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及其占GDP的比重④资料来源:2006年至2015年《浙江省统计年鉴》。

2.新兴行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都有较快的发展。信息服务业2005年增加值为310.8亿元,2014年增加值为1 355.19亿元,增速为4.36倍,位居第一。科技服务业2005年增加值为118.34亿元,2014年增加值为497.73亿元,增速为4.2倍,位居第二。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金融业等新兴行业发展最为快速。传统行业如交通仓储业等总量较大,但发展速度相对落后(见图2)。

图2 2005年和2014年分行业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①资料来源:2006年至2015年《浙江省统计年鉴》。

3.各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大。从浙江省11市来看,2014年各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都在50%以上,占比最高的是绍兴地区,为67.9%,其次为嘉兴和杭州。从绝对值看,2014年各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最大的是杭州,为3 373.79亿元,其次为宁波、绍兴和温州,规模最小的是丽水(见图3)。

图3 2014年浙江各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及其占服务业的比重②资料来源:2015年各市统计年鉴。

(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

1.整体集聚态势明显并逐年递增。本文使用2006—2014年《浙江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运用区位熵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浙江省2005—2013年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熵(见表1)。由表1可见,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熵都大于1,2005年为1.01942,2013年为1.09019,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说明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整体的集聚态势明显,而且逐年递增。

表1 2005—2013年浙江省整体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熵③资料来源:2006—2014年《浙江省统计年鉴》。

2.各行业集聚度逐年增加,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态势明显。本文使用2005—2014年《浙江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运用区位熵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浙江省2005—2014年生产性服务业 6个代表性行业的区位熵(见表2)。

表2 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6个代表性行业区位熵①资料来源:2006年至2015年《浙江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由表2可见,区位熵基本处于0.67~1.33之间,而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说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集聚度逐年递增。2013年,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来看,信息服务业、批发业、金融业和租赁商务业区位熵数值基本在1以上,说明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含量正在增加,结构升级,正在从传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主向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主过渡。近年来,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在政策的支持下,规模不断扩大,新兴行业增长迅速,集聚态势明显。

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相对薄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低

高度发达的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基础。现今,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接近70%,而浙江省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9.8%,发展程度不高,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支撑力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规模小、层次较低。比如,金融业主要是由“机构总部—附属分支机构”这一特有的组织方式形成;交通仓储业也是一种“总部—分支机构”的架构模式,中小型企业居多;新兴的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行业大多是规模较小的公司,服务功能层次较低,整体发展水平低。

2.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如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中的许多机构与企业,有许多是各级政府、大专院校的附属机构,带有福利、公益的性质,市场化程度较低。一些产业(如交通仓储业)也没有建立起统一、规范和开放的市场,没有形成健全的市场机制,且不同程度地存在垄断现象,缺乏横向联系与合作。

(二)地域集聚程度差异大

从地区角度看,杭州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最高,2013年杭州区位熵达到1.3069;宁波、舟山、金华和温州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也不错。衢州和丽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比较低,2013年区位熵在0.9以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处于劣势(见表3)。

(三)内部各行业发展不均衡,不同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度差别较大

1.各行业发展速度不均衡。从行业角度看,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均衡,批发业、金融业和交通仓储业的发展相对迅速,信息服务业、租赁商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发展则比较缓慢,近几年都没有较大发展。

表3 2005—2013年浙江省11市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熵表①资料来源:2006—2015年《浙江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图4 2005—2014年生产性服务业代表性行业的增加值

2.各行业集聚度存在显著差异。从行业角度看,通过区位熵比较,各行业间表现出显著的集聚度差异。信息服务业、批发业和金融业集聚程度较高,区位熵基本在1以上;交通仓储业、租赁商务业和科技服务业集聚程度相对较低(见图4)。

3.各市各行业集聚程度也有差异。本文使用2012—2015年各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出各市各行业的区位熵(见表4)。

表4 2010—2014年浙江省11市生产性服务业代表性行业区位熵值②2014年的信息服务业、租赁商务业、科技服务业的区位熵,由于统计年鉴上面数据缺失,所以未列出。

(续表4)

由表4可见,各市各行业集聚程度不同且各有优势。交通仓储业集聚程度最高的是舟山,其次是宁波,这可能和地域比较优势相关,适合发展港口物流等;信息服务业集聚程度最高的是杭州,其次是金华,但是两者间相差比较大;批发业集聚程度最高的是绍兴,其次是金华和温州;金融业集聚程度最高的是杭州,其次是金华;租赁商务业集聚程度最高的是宁波,其次是杭州和嘉兴;科技服务业集聚程度最高的是杭州,其他地区和杭州相比差距比较大。总的来说,杭州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浙江省占有优势。

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加强引导、优化布局,实现产业联动

结合浙江省实际,政府制定相应配套政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引导资源要素向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行业和领域集中,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浙江应立足于发挥现有的产业优势,及时更新发展理念,产业联动,努力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的匹配程度。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浙江省已形成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政府应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围绕三大产业带进行集聚和最优布局。

(二)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需要高端人才,浙江省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及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大力吸引海内外优秀的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并在社会保险、配偶就业和子女上学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加强由企业、高校和政府共同投入的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积蓄人才和提高其素质,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人才优势。

(三)不同地域不同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差异化集聚发展

各市要根据自身实际,做好发展规划,确定自身的发展重点和定位。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培育建设,提高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竞争力。杭州、宁波、温州和浙中城市群四大区域性中心城市重点发展金融、科技研发和创意设计等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本地产业的同时,强化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其他城市根据自身城市功能定位,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等特色化、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以服务本地区域为主,与中心城市错位发展。围绕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区域生产性服务体系,既立足本地产业集群,又不囿于单个集群和行政区域,通过科学规划,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形成既便捷又经济的服务体系。

(四)增加与上海的分工协作,加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上海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高地和集聚区,浙江毗邻上海,地域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应加强与上海的分工协作,借鉴上海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2010年以来,浙江省已创建两批共10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这些示范区在构筑服务业发展新平台、引导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文基于区位熵的角度研究了浙江省及11个地级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现状,发现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基础相对薄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低、地域集聚程度差异大、内部各行业发展不均衡、不同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度差别较大和集聚度不高等问题。对此,浙江省政府要加大政府导向和优化布局,产业联动,努力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的匹配程度;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需要高素质人才去实施,要强化人才培训和引进;11个地级市要根据自身实际,做好发展规划,确定自身的发展重点和定位;借鉴上海的成功经验,增加与上海的分工协作,强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注:此文为浙江树人大学科研课题(2013A22003)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陈汉轮)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gglomer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based on Location Entropy

WUWeifen1&YE Delei2

(1.Modern Service Industry School of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5,China;2.Economics Schoo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41,China)

Based on the location entrop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gglomer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using the data of Zhejiang province and 11 prefecture level cities.Th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 Zhejiang Province under the policy support has been expanding rapidly,the emerging industry is growing fast and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trend is obvious.However,th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 Zhejiang province has relatively weak foundation,regional agglomeration degrees differ significantly,the internal sector developments are not balanced,and there is a big gap compared to Shanghai.Therefore,the government shall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and optimize the layout,improve the collabor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mong the cities,strengthen talent training,recruitmentand retention,to promote the faster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gglomeration.

service economy;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location entropy

10.3969/j.issn.1671-2714.2016.04.005

2016-03-31

吴卫芬,女,浙江杭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现代服务业。

管理经济

猜你喜欢

区位生产性浙江省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
观图释义:《红楼梦赋》与《〈红楼梦赋〉图册》的生产性传播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谈《网络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项目教学实施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