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制定有效的政治课教学目标

2016-09-06孟倩倩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政治课目标能力

孟倩倩

一、简介教学目标

目前我们运用的教学目标是新课程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这三维教学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它集中体现了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简单来讲,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是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政治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特殊性,在这三维目标普遍性的指导下,政治课的三维目标更有其重要性。它是一种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即预先设定学生在学完这一课题后应达到的标准。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它影响教学过程的设计;决定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它制约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决定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如果在备课中,教学目标明朗、且符合实际易操作,这堂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清晰的教学目标会理顺教师课堂上的逻辑思维,更能有效的控制突发状况。

三、目前制定政治课三维目标的所见到问题

以前我们备课的时候,因为有参考资料或政治教学参考,觉的把上面的教学目标原封不动的抄下来就万事大吉,不会想到研究教学目标的意义。所以在讲课或听课时会有这样的现象:

1.教学内容详略不当,不敢忽略任何一个知识点。处处费时费力,不深不浅,导致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有效突破,核心问题抓不住,费很大皱褶,结果却不尽人意。

2.教师很用心,搜集了大量的图文并茂的资料,意图帮助学生尽可能的了解政治“时事”,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思考,以便解决目前经济、政治、文化所存在的问题。这种思想非常正确,也合情合理。但问题是,材料的选取,情景的设置,运用不太得当,尤其是不能根据难点、疑点、学生需求来合理选用,导致课堂容量加大,影响课堂主旨任务的完成和核心目标的达成。

3.有些课堂重视“考试标准”“知识中心”非常严重,一节课就根据学案看书、规划、记忆、检查。能力培养、情感激发、认识形成形同摆设。

4.没有符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些学校的学生学习素养很高,像我们学校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制定目标要因“生”而易,决不能生搬硬套。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和学都没有明确的指引,没有课遵循的依据。

四、制定有效的政治教学目标

以高中必修课之一《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为例,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它给出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理解文化发展的是指是文化创新;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知道“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采风活动,揭示出文化创新的源泉,培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比较鲁迅的作品和高尔基的作品,增强比较事物的能力;培养说及、加工、整理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

那么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对以上的三维目标就要做一下修改:先说知识目标里它有“知道”和“理解”两个层次,其中理解的前三个知识点“理解文化发展的是指是文化创新;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可以合并成理解文化实践和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另外理解文化创新的其中一个途径是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而另一个途径的要求是知道。但更多的针对的主体是教师,学生的目的还是不明了。修改后为:通过师生、生生交流反映文化创新和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的事例;运用视频、图片、文字的资料感受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根本途径。在文化创新过程中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能力目标基于现有的学生基础和认知,把采用采风活动和鲁迅、高尔基的作品的案列换成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例子。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修改后为:(1)学生在上网查找资料或阅读书籍的过程中能对相关材料进行筛选和整理。(2)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或其他同学给的提示,归纳体现京剧不受欢迎的理由以及进行京剧文化创新的具体措施。(3)学生在观看创新后的京剧传统后能够用自己的评价唤起同伴的参与和思考。(4)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展现创新的途径的情景中,生成文化创新的途径的原因和方法。这么改的目的就是让每节课学生的各项能力能真正的落实。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来看,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这些内容太过笼统,没有课操作性,怎么能在教学的过程穿插并画龙点睛,这也是每节政治课上最应该和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做了以下的修改:(1)“体验”——学生在收集、筛选、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成功心态。(2)“认同”——学生能够认同社会实践对创新的重要性,对传统文化的尊重。(3)“期待”——学生希望我国传统京剧走进新生代的心里,期待这些传统文化能够在创新的基础上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政治课目标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如何上好政治课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