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

2016-09-06郑小燕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语言特点生动教学活动

郑小燕

摘 要:教育事业的发展,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过程中,教学语言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学,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只有做好小学语文教学,才能让学生具备学习其它学科的能力。明确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语言特点,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更能推动课堂教学的规范性发展。小学语文学科具有独特性,其语言特点的把握更是十分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活动 语言特点 规范 生动

前言

语文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成为语言的独立使用者。教师的教学语言特点,对于教学活动的风格有直接影响,更关系着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情感。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善于模仿,教师的教学语言特点,很有可能成为小学生未来的语言特点。因此,明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对于语文教学高效化发展十分重要。[1]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规范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语文教师,则是语言体系的构建者。教师的教学行为,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的语言,是无形的教学行为,为人师表,应当尽最大可能去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具有规范性的教学语言,能够在无形中给小学生传递正确的读音,让小学生习得正确的语言知识。让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正面作用,需要教师自觉规范自己的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是最直接的学习方式,也是高效的学习方式。在语言学习的最好时期,小学生的语文习得基本是靠模仿完成的。规范的教学语言,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更能给小学生打下正确的语言期待。教师要用规范的语言给小学生创设学习环境,利用符合语言标准以及国家词汇体系中的语言实施教学。学校要重视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考查,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其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二级甲等的水平。不同地区的教师在说普通话方面有不同的难题。南方老师容易念错平舌音与卷舌音,会将“老师”说成“老思”,将“南方”说成“蓝方”。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杜绝将方言带入课堂。发音清晰与语调自然的语言,有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2]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是传递科学文化知识的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教育活动应当将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最终目标。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小学生扩展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掌握正确的语法结构、理解正确的语言涵义、体会语言中的色彩,才能达到语言教学目标。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知识是相当丰富的,涉及到历史、地理、自然、美术、音乐、人文等多个领域。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许多名词是小学生未接触过的。教师需要利用科学性的语言帮助小学生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小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

比如在讲解《小松鼠找花生》时,小学生可能对“花生”这一名词不太熟悉。教师需要给小学生解释一下什么是花生,“花生是一种坚果,也称落花生、生长果”,并配以图片,让小学生有正确的理解。也有小学生会对“小松鼠找花生”存在疑义,教师可以用科学的语言给小学生介绍一下小松鼠的食物范畴,“小松鼠可喂松子、榛子、瓜子、花生、向日葵、梨、苹果等,也可以根据地区与时令的不同选择不同种类的饲料”,让小学生的科学知识得以丰富,准确理解课本中的语言。

三、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生动性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够提高课堂的活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积极走近课本内容,走近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提高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小学教材内容具有很强的生动性,这样设计的原因在于让小学生更好地体验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促进小学生领悟课文中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对教学语言进行生动化处理,让课堂内容能够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他们善于想象,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去调动小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他们产生个性化的理解,能够让语文教学活动服务于每一位小学生。[3]

比如在讲解《春雨的色彩》时,在课堂引入阶段,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描述一下自己心中的春雨。组织小学生闭上眼睛,跟随自己的语言陈述去想象画面,并在纸上画出头脑中的图像。“春雨,随温暖而来,一阵春风,一时春雨,让整个大地焕发活力。春雨,像温婉的女子,在不经意间落在窗前,落在树梢,落在人们的心田”。小学生会创造出不同的画,想象出不同的画面。教师鼓励小学生与同桌去分享自己的画作,并用语言去描述,这无疑给小学生提供了组织生动语言的机会,让教师的生动语言作用于小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语言的生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情感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情感化朗读,去提高语文的生动性,让情感的投入提升语言的形象性,吸引小学生注

意力。[4]

四、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接受性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并不能完全理解成人化的语言。因此,在设计教学语言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利用小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实施教学,是对小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一种肯定。利用贴近小学生生活的语言实施教学,多利用具体的表达方式交流,才能让小学生一直活跃于语文课堂中。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最好利用简单与浅显的语言进行交流,结合自己的动作提高语言的趣味性,让小学生参与进来。对于有一定语言基础的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利用相对严谨的语言组织教学,培养小学生的语言应用习惯。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随年级增长提高语言严谨性,有利于小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如何组织与应用教学语言,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十分重要。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决定语言组织的形式,形成一套独特的教育语言体系。用规范、生动、科学与可接受的语言实施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学语文学习的难度,促进小学生更加简单地学习语言。用科学的语言引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王芳.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 淄博师专学报,2011,02:11-14.

[2]杨立君.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 中国培训,2015,11:259.

[3]杨玲. 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分析[J]. 中国培训,2015,11:272.

[4]姜淑杰.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 科技创新导报,2015,03:221+254.

猜你喜欢

语言特点生动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历史教学的语言特点浅析
法律英语在司法应用中的语言特点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天上的街市》的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