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2016-09-06刘淑芬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小学语文教学

刘淑芬

摘 要:语文是我国教育中最为基础的课程,在教育史上一直被众人关注。语文是一切科目学习的基础,学好语文对于学生的能力有着非常显著的提升,对理解与表达能力都有帮助。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学生的资质,接受能力与兴趣爱好的差异,制定符合学生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语文中去,让语文可以真正的帮助到学生,让他们受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因材施教

前言

语文教学是一种基础性的教学,而因材施教是这种教学的基本原则。但是如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下推广因材施教的方针,其核心就是在预期目标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一定的区别培养。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与成长环境,因此教师要在众多的因素中将学生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通过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全面的学习。[1]

一、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差异进行施教

因材施教的核心问题就是要面对每一个不同的学生,实施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由于每个学生在成长与生活的环境上有着一定的差异,导致了每一位学生的语言资质的不同。此外不同的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有着不同的天赋,思维与接受方面的差异使得教学不能以一种标准来执行,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能力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兴趣。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是教学的关键,有的学生喜欢历史因为里面有着许多传奇的故事,有的学生喜欢音乐因为喜欢美妙的旋律,有的学生喜欢体育因为他热爱运动。但是对于语文,课程是非常枯燥的这些东西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自然不愿意去学习。而教师不应该采取强行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课程设计,研究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枯燥的语文课变成让学生热爱的科目。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当对他们进行大量的鼓励而不是训斥,因为训斥会大大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2]

除了兴趣之外能力的差异也是因材施教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每个班级中都会出现学习好的学生,与成绩有所欠缺的学生。但是不管什么水平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与长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存在不同的见解与特长进行因材施教。有的学生天赋可能比较差,但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达到掌握的水平,对此教师就要少讲多练。但是有的学生理解能力非常好,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布置作业,并进行深层次的提高辅导。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兼顾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还能让不同成绩阶段的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学习。

二、把握学生的学习层次制定科学的目标

进行因材施教的前提就是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层次,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方法,通过总体的分析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制定学习目标。因此在掌握每个学生学习层次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量、不同的兴趣爱好、理解能力、性格等不同的因素进行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不代表学生的一切,有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欠缺并不是资质不好,而是没有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在观察学生的过程中,不应该只关注学习成绩而是应该保持动态的关注,发现他们的特点以及长处以便日后利用他们的特点,取长补短 进行因材施教。

了解了学生的层次以后,就要根据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通过建立不同的针对方式让学生具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可以是打好基础,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可以是提高成绩。从总体上来说还要有学习方法的目标,在学习每个课时之前要制定远期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动力。每个学习单元制定单元目标与每个课时也要制定学习目标,通过对每个目标的制定与细化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根据学生资质的不同每个目标都可以分层为基础目标、努力目标与提高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资质情况进行适当的选择,指导他们进行学习并达到相应的目标。[3]

三、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并进行个别辅导

班级中学生存在着层次的差距,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别教育,对学习好的学生进行提升教育,成绩有所欠缺的学生帮助他们打好基础。当成绩有所欠缺的学生通过扎实的基础学习过程中成绩有所提高,教师就可以对他们进行提高教学,并通过因材施教的办法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另外在对基础差的学生进行教导时,可以提倡它们多多与好成绩的学生进行交流,模仿他们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教导,由于这些学生具有良好的基础,因此就要进行提高,将学生的思维进行开拓让他们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具有创造行的思维,可以进一步的开发他们的智力。除了对学生进行区分教导之外,还要注重学生的课下辅导与监督。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着差别,优等生与后进生在知识的基础与学习的方法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教师的辅导也不能一概而论。分别辅导目的是要让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学习,令优等生的成绩可以更上一层楼,后进生通过辅导也可以打好基础并有所进步。[4]

四、尊重学生让不同层次的都主动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区别辅导很有可能让学生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有的学生认为后进生被区别对待了,而一些优等生会感觉到自己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教师在进行因材施教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足够的尊重,不要让学生有一种被歧视的感觉。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时,要注意学生共有的特性,将他们分在一组进行集中辅导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此外还要多关心学生经常受到冷落会使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而课程的设计也要顾及到全体学生的层次,根据资质成绩的不同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预留不同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课堂互动得到练习的机会。

结语

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也是目前语文教育的必经之路,根据学生不同的资质与学习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使得学生可以得到适合自己可以听得懂的课程。这种方式是当下语文教学中,最为和谐与成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并进行恰当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晓霞.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8:200.

[2]孙永娟. 谈因材施教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学周刊,2013,11:36.

[3]单士娥. 小学语文教学因材施教策略的构建[J]. 江苏教育研究,2009,32:48-49.

[4]李静雯. 关于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思考[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12:103-104.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小学语文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