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通过中学历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

2016-09-06胡燕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思维能力培养

胡燕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与良好的思维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有利于学生个人身心健康发展。在教学创新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现代化教育手段,在创新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改革中学历史教育,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历史 思维能力 培养 内容 方法

前言

历史学科具有人文性与综合性,历史教学不仅能够向学生传递历史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历史教学对于学生其它能力的提高有调节与促进作用,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会让人的整体气质提升。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历史教师要认识到历史学科的教育重要意义,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让历史教育的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1]

一、中学历史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内容与必要性

1.中学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内容

思维能力,是学生各项学习能力中最为重要的能力。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从具体的历史知识出发,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对历史现象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发现历史学习内容的规律。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从历史学习中挖掘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人生道德,用历史史实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表现在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首先,所谓是什么,就是让学生运动自己的思维运动去认知历史知识,从不知走向知道,也就是培养学生信息获取与处理的能力。其次,所谓为什么,就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从知其然转变到知其所以然,分析与比较、判断与推理历史事件,具有发现历史事件发展规律的能力。最后,所谓还有什么,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敢于批判,敢于创造,形成历史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2]

2.中学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成长与教育事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师过于重视个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一直将历史基础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用灌输式的方法实施历史教学。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课堂学习过程中,记忆的时间要远远多于思考的时间。学生被动记忆历史知识,不利于其思维能力的形成,也不能让学生全面理解历史知识。死板的教学会导致学生学习懒惰心理的形成,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容易导致思维能力的退化。不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会让历史学科变成考试的工具,影响学生观察与处理问题能力的提升。教学改革的实施,让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成为一条教育原则。历史教学的目标不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历史知识,而在于用多种方法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成为历史的主人。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1.加强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中学历史教育发展的今天,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应当被摒弃,教师要从历史学科的特点以及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实施历史教学。教师可以开展课堂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对课堂结构进行优化,利用自主、探究、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运动。让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过程中,将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的探索,不再在课堂中死记硬背,才能使学生多发现问题,多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

比如在讲解《江南地区的开发》时,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的模式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多思考,多交流,多互动。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一个合作学习的主题,像“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是什么?”,这一问题可以从经济、文化、政治、外交等多个方面回答,有利于学生合作讨论。教师鼓励每一位小组成员都积极给小组奉献自己的力量,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合作学习,能够给中学生更多的学习自由,让学生的思维发散起来,提高思维能力。[3]

2.运动多媒体实施历史教学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中学历史课堂中,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力量,让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形象起来,能够提高中学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真实的历史学习情境,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历史课本中文字后的历史涵义。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中学历史课本内容也有所更新,课本中图片信息更多,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知识的距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不成熟,借助的形象资源实施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完善。

比如在讲解《原始的农耕生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一些原始农耕生活的图片,展示原始社会农耕中所用的工具,让学生接受更加形象的信息。针对具体形象进行思考,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4]

3.加强学生历史学习体验感

利用实践活动来丰富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让历史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亲身经历,有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与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听,容易记,在课堂中看,能够记住,但自己去实践,能够促进学生理解与思考,促进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因此,中学历史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实践活动。

比如在讲解《大一统的汉朝》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到当地博物馆参观,了解一切有关于汉朝的文物,并选择三个最感兴趣的进行深入研究,制作实践报告。这样的实践活动需要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完成,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对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需要历史教师全面了解与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其思维水平。学校要给予历史教师充分的支持,重视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用有效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爱上思考,爱上思维运动,成为思维能力发展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叶小兵.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思维能力[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1:109-115.

[2]王秀茹. 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J]. 美与时代(下),2010,09:127-128.

[3]于英华. 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3,35:51.

[4]郭建华. 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121-122.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思维能力培养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