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半小时课堂”内外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2016-09-06傅晶晶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练习设计小学数学

傅晶晶

摘 要:本文简述了在先学后教的大背景下的“半小时课堂”,并着重讲述了课堂内外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原则,及各种类型的练习的编写的探索。

关键词:半小时课堂 小学数学 练习设计

随着新教改的不断推进各地涌现出了许多成功的教育模式,在这一背景下,义乌市教育局率先提出了“半小时课堂”的理念,建设高效课堂,提升教学品质,并逐步把这一理念转化成教师的普遍的教学行为。

“半小时课堂”就是在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精简教学环节,突出教学重点,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确保每位学生在每堂课里都有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练习的时间和机会。切实减轻师生课业负担,改变单向的机械的灌输式的陈旧的教育方法,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

新理念下的练习设计,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班级的不同、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使之能有针对性、层次性,能从质、量两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1]

一、“半小时课堂”的预学练习设计

预学练习设计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出发。须遵循以下原则: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具有拓展性和开放性;具有典型性和生活化。本人对根据以上原则对作业选材、作业形式两方面进行了探索。

1.作业的选材

(1)体验生活,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这是数学界权威人士弗赖登塔尔的基本主张。他认为数学教育体系的内容应该与现实密切联系,并且能在现实中得到应用。

如:如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办起了“数学商店”,学生当售货员,教师当顾客,教师来到数学商店里买文具,教师问:“铅笔多少钱一支?橡皮多少钱一块?我买3支铅笔5块橡皮,你应收多少钱?”教师又来到另一组买4把尺子,2支钢笔。教师在教室里遛了一圈,然后请各组售货员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算的?

联系生活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为基础。联系生活要恰当,不要生搬硬套,不要为了联系生活而联系生活。联系生活不要局限于当前所学知识点,应培养学生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情境创设,模拟生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从故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生活情境,帮助理解算理 创设生活情境,把数学问题置于学生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所要解决的问题就在身边,通过对生活情境的体验,从事理中明确算理。学习社会交往,体验生活数学。

创设争辩情境,促进交流提高 创设争辩情境,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既锻炼学生的思维,又锻炼学生语言的表达,使他们在“风口浪尖”上磨练,在“实战”中提高。

(3)学科整合,综合发展

有效地开发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① 语数结合 例如:“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问题:1)哪一个字出现得最多?2)“春”字共有几个?3)“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4)找一首诗,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全诗总字数的1/5。

② 数美结合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在课的最后通过实物操作剪一剪小蝴蝶、小蜻蜓、松树、树叶、衣服、裤子等对称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回忆对称图形的特征,找到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动手创作出美丽的对称图形图案,既加深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感悟到数学的美,也培养了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2]

2.作业形式的选择

(1)口述型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说就得先想,没有脱离思维的语言。数学语言要求准确、精炼。学生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准确性都能得到锻炼。

例如,10以内、20以内以及后面的100以内(整数)加减法口算、估算,很多课堂中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书面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书面作业设计,要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需求和发展出发,要体现层次性、趣味性、发展性。

数学作业的层次性 农村小学生学习上的个体差异相对更加明显。以笔者所在的小学来说,外来民工子弟的素质又相对薄弱一些,一部分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另一部分则是由于跟随父母转过多次学,各地学校的教学水平有限,教学内容也有所差异。可我们的作业还是整齐划一,一样的作业内容,一样的作业要求,使差生越来越差,优生又得不到发展。我们要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在作业布置上采取因材施教。建立开放式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可以让学生大脑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在兴之所至中产生超越“障碍”的力量,愉快地完成作业。

如:在学习了加减混合计算后,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星级作业,供学生自选完成。

一星级:(1)8-2+13 (2)21+8-12

二星级:(1)65+34-19 (2)44+(12-9)

三星级:(1)68+(18-7) (2)86-(23+39)

数学作业的趣味性兴趣是一切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农村孩子在学习上的压力相对低一些,他们接受知识的渠道比较狭窄,所以从好奇心以及对学习的兴趣上看,比起城市的孩子也会少一些。如果老师关注到这几点,就不难使他们在作业中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如在认识了克与千克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作业帮助孩子更准确地区分克与千克。“①根据情境填重量单位:今天小红爸爸在菜场卖掉了10( )蔬菜,其中有4( )是萝卜,有5( )是青菜,还有1( )是葱。在回家的路上,爸爸又给小红买来一些零食,其中有1包薯片重40( ),一包花生重250( )。②根据以上信息,请你再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像这种作业,农村的学生可能更感兴趣,另外,父母也可以凭生活经验帮助孩子加深对克与千克的认识。

数学作业的发展性 主要指思维训练作业。在课堂教学后适当的给学生留一些难题,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主要是针对优等生“吃不饱”而设计的,它可以成为自选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而定,不要求全体学生都完成和掌握。但教师要适当的进行讲解,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为今后的学习开阔思路。

二、“半小时课堂”的课外拓展的练习设计

“半小时课堂”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课外拓展的内容必须紧扣教学目标,为“半小时课堂”而服务。让学生体验书上、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并对理性的知识加深理解,构建课内外、校内外的桥梁。本人设计两种类型的作业:实践活动型、合作型作业。

1.实践活动型

操作实践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如,在教学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作业让小朋友带回家。我让小朋友在家里从物体的面上找学习过的图形,把它画一画、剪一剪、涂一涂、拼一拼。通过小朋友观察、画一画、剪一剪、涂一涂、拼一拼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数学作业原来也可以变成手工课和美术课。

设计丰富的调查式作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作用。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后的安排学生的作业是:(1)去超市找一找1千克重的物品有哪些?(2)调查:一包盐、一包方便面、一瓶矿泉水、一袋大米、一壶油等的重量。(3)和爸爸妈妈一起先猜一猜1千克的花生大约有多少粒?然后称一称,数一数。

2.合作型作业

新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设计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业。

如教学“时间”后,根据教学的内容,可以设计以下作业:

A.你平时在家锻炼身体吗?请你选择一项活动,具体做一做,记录一分钟内的次数(拍球、跳绳、跑步),或者在学习方面(写字、阅读、口算)。

B.了解你们家庭成员在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事情。

C.查阅有关数学资料,了解各行各业在一分钟内都能做哪些事情。

总之,课堂练习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做到有效的练习,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一定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晓蕾.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小学教学参考》 2008(11)

[2]鄞州区华泰小学 柳耀亮.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多元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 2010年(06)

猜你喜欢

练习设计小学数学
中职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策略
关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和实践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练习设计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