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

2016-09-06付宝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式初中语文教学

摘 要:本文先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点内容,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干扰下,很多语文教师不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限的课堂时间都是在给学生灌输书本上的知识,未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未能得到锻炼。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方式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属于教学活动的主导,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把握好该种原则,重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可以大胆的进行创造与创新,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1]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常见问题

1.忽视了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干扰下,很多语文教师不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学生只要掌握基本的字词、文章、诗词,考试拿到高分即可。实际上,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利用修辞和字词能够造就出大量的优美诗词和文章,如果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应用,是离不开思维能力的支撑的。[2]

2.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不科学

很多语文教师一直都无法摆脱传统“满堂灌”的模式,有限的课堂时间都是在给学生灌输书本上的知识,未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在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上只能够死记硬背,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此外,教师未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实践,这些都会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干扰。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

1.营造出和谐的思维培养氛围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相应的学习氛围,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需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的思维培养氛围,用生动的语言、充沛的感情带动起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教师不苟言笑,语言呆板,那么语文课堂也会变得枯燥、紧张,学生摄于教师的严肃不敢发问,创新更加无从谈起。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做到和蔼可亲,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还要应用合理的体态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学生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后,教师可以用一个赞许的目光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肯定的眼神都能够让他们产生源源不竭的学习动力。[3]

2.转变传统的教学和思考模式

为了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培养,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和思考模式,引入小组学习、小组讨论等新兴的教学模式,这种活动对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小组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大家思想交流的过程就是思维碰撞的过程,长期应用这种模式,学生的创新能力必然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在课堂上,教师需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让他们可以多角度、全方位的来分析问题,改变初中生狭隘的思维模式。[4]

3.注重课堂互动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要重视课堂互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平等和谐的互动情境,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积极的互动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与能力之外的但又与之相关的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情绪和情感)、意志、个性倾向性(动机、兴趣、理想、信念、态度、价值观等)、气质和性格等。新课程改革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可见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思维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于学生内在动机和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展示学生作文优秀的地方,从结构、情感、描写、立意选材等角度分析他们的作品。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4.重视实践教学,锻炼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通常来讲,语文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后作业的合理布置与适当开展课外活动两个方面。

就合理布置课外作业而言,不仅要有基本的课堂知识巩固,还要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的内容,合理控制理论基础与实践内容的比重,这样学生通过课后作业也可进行实践学习,大大改善了实践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老师还要提出探索性问题,留给学生们自由思考的空间,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陈述自己的见解,并结合实际证明见解的正确性,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勇敢探索的精神,还强化了语文学习能力。[5]

三、结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点,其所形成的逻辑思维还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他科目,从而不断完善自我,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以及通过系统性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聂小军.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 新课程学习(中). 2014(10)

[2]刘光国.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 成功(教育). 2013(22)

[3]刘忠平. 初中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的教学和解读刍议[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33)

[4]李华森.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 考试与评价. 2015(10)

[5] 李佩文. 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J]. 西部素质教育. 2015(18)

作者简介:

付宝娟(1977-),性别:女,籍贯:吉林省通化市朝阳镇.;工作单位: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七中学;学历:本科 ; 职称:中一;科目:语文,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式初中语文教学
谈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与初中英语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