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2016-09-06崔磊刘伟桥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大学生课堂教学

崔磊 刘伟桥

摘 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当今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课堂教学

社会实践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面对新时期、新情况,大学生社会实践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不重视,实践内容缺乏长效机制等。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社会实践工作,引导大学生形成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新风尚,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高校是培养青年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平台,而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课堂。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大学生可以借此丰富实践经验、培养个性情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近年来,大多学生以“受锻炼、长才干、做贡献”为宗旨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同时,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既能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可发挥怎样的作用、产生怎样的效益;也能让学生明白,如果将来走上社会,在做具体工作时如何开展,如何与他人进行团队协作等。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不够

学校应将社会实践作为学生学业的重要考核部分,利用假期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月等活动,并要求学生上交自己的心得体会、活动照片、单位证明等相关材料。笔者看过好多学生写的社会实践报告,部分学生不知如何去实践,也有一部分是去药厂或医院进行专业实践、但时间仅是1—3天,更多的只是为了拿到实践单位的证明,实践心得大都是在网上东拼西凑,失去了实践的真正价值。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社会实践的意义和目的认识不够。

2.缺乏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学生参与面小

大多数高校没有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由学校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部分是学校派出分队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实践,这类团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但是团队往往由学生干部、党员或当地学生组成,普通同学参与的机会较少;另一种形式是学生个体利用假期返乡进行实践,地方或企业认为学生不能给企业创造立竿见影的效益,所以不愿提供实践岗位。这就导致学生参与性普遍不高,具体措施也流于形式。

3.实践内容单一,延续性不足

高校组织的活动往往是简单的走访、参观,但团队人数庞大,为节约成本,活动往往只进行一天或者两天,更多的只是注重宣传意义,学生不能真正意义上去体会实践的真谛,收效甚微。

部分高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也出现延续性不足的情况,以到敬老院和孤儿院献爱心为例,更多的集中在学雷锋纪念日和五四青年节这两天,没有做到坚持经常和有效回访。

4.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部分项目流于形式

目前高校没有一套完善的社会实践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要求仅是开学交一份社会实践报告而已,对于报告只做字数要求,在优秀实践报告的评比中也倾向于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这就让大部分学生产生一个误区,认真完成和草草了事会得到同样的结果,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社会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走向社会经受实际的锻炼,提高个人综合能力,以组织学生暑期三下乡为例,更多的是我们要了解农民朋友需要什么,他们最想了解什么,当地的建设项目需要我们做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的形式上符合农村和农民的实际。但现在更多的实践变成了走马观花,走过场。

三、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建议

社会实践流于形式,影响了大学生对中国的国情、人民群众生活的深入了解,从而不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不利于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进。

1.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

学校通过学生实践,能够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树立学校的品牌;对学生自身来讲,既能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又能有效的运用专业知识对社会做出贡献。实践的过程可以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培养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同时实践单位可以很好的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和信息优势,将一些项目或者岗位交给大学生来做,最终实现与高校在产、学、研上的合作,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2.扩大实践指导范围,不断丰富实践内容

学校要扩大实践指导教师范围,将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引入到指导教师队伍,这样学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研,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如:“有毒胶囊”事件发生后,人们对药品安全的关注度等。

也可以与专业相结合。例如:组织学生成立科研课题组,以了解专业发展前沿,提高实验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到药厂实地参与药品生产、检验等环节。同时可以联系地区,将所学的太极拳、保健气功等带入社区,既提高了中医药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又让学生在奉献中收获快乐。

3.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学校应按照“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根据地方或者企业的需要,建立一批社会实践基地,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将社会实践与振兴地方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实践基地不仅是学生锻炼成长的地方,更是学生实现就业的广阔天地,有些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寻找到了创业的灵感和机遇;更有一些学生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坚定了自己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想法。社会实践的经历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创业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4.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如何让学生对社会实践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领导的重视是根本,必要的经费投入是前提,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障。这就需要高校将学生的社会实践以课程的形式进行布置,根据学生选择的社会实践题目制定不同的考核方式,明确考核标准。

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不符合时宜,青年学生要通过实践活动正确的认识社会,查找自身的不足,不断学习。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营造重视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氛围,促使大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从而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简介:

崔磊,男,吉林省长春市,1988年出生,硕士研究生,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刘伟桥,女,吉林省长春市,1986年出生,硕士研究生,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大学生课堂教学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