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探索

2016-09-06黄文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黄文静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文中字词、句子、知识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态度、价值观之外,更要注重学生阅读习惯、兴趣、技巧和方法、能力的培养。阅读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对于学生语文成绩、素养的提升和情操、品格等人文方面的培养都有重要影响作用。本文就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策略展开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方法优化策略

语文学科本身属性决定其在教学内容、形式、方法上具有多样性,适宜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尤其是阅读教学。但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变得程序化、模式化,使阅读失去乐趣,变得机械、被动,难以发挥阅读教学的实际效用。下面是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提出的改进策略。

一、情境创设教学法的优化策略

1.问题情境

适当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知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带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阅读教学完成效率和教学效果。

其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如果教师在学生情绪和智力未进入或处于高昂振奋状态,就急于向学生讲授知识,其结果只会引发学生的冷漠对待,不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索,进而对阅读、学习产生倦怠心理[1]。因此,要在乏味处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把鲁智深三次消遣镇关西郑屠和痛打郑屠三拳这两个高潮部分利用“鲁提辖与镇关西素无仇怨,为何出手打他”、“鲁提辖是直接连续三拳就把他打死的吗”、“鲁提辖消遣了镇关西郑屠几次,分别提出了什么要求,郑屠又是怎样的反应”等问题串联起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发展脉络、人物性格特点和写作手法。

其二,阅读既需要不断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又要让读者的好奇心在阅读过程中被不断满足,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知识掌握程度和认知理解能力有限,所以仍然会在阅读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此时,教师就应通过在这些难点、矛盾处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比如,《孔乙己》这篇文章中写到“大约孔乙己已经死了”,这句话中的“大约”有点不确定的意思,而“已经”又有肯定的含义,让人心生疑虑。教师可以提问“孔乙己最后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由此引发学生讨论,进而指出文章高深之处:孔乙己到底是死是活,死又是什么时候死的,怎么死的根本就没人知道,因为根本没有人关心,这样写更具讽刺意味,讽刺当时那种冷漠的社会氛围。

2.生活情境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于生活,阅读教学也是如此,文章本身也是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反映。因此,在初中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要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情境来回归生活,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体验度,使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2]。比如,用生活中那些能够体现文章主旨的真人真事、引自发生在本班级的趣事等导入阅读教学;利用源自生活的经验来还原生活情境;通过角色扮演带领学生进入生活情境,例如,让学生模仿《变色龙》中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语言、动作。

此外,还可以在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利用对话、互动活动等创设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情境。

二、学案导学法的优化策略

学案导学是一种以学案为载体实现教师“引导”和学生“自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应用此种教学方法时要注意学案的编写,具体需要注意以几点:

1.学案的编写和设计要围绕教材展开,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教材和新课标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以让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为指导原则找出关键点:从文章内容里摘取出能够揭示出文章中心、表达情感的语句、能够体现直接抒情、议论或间接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句子、结构上看起到点题、过渡的句子或段落、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语句。

2.设置问题时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个性特定等实际情况考虑在内,同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具体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包含课文题目、作者、体裁、创作背景、预习时印象最深刻的语句等多方面内容的调查表,在正式进入阅读教学之前让学生填写,进而通过分析找出最近发展区,设计出难度适宜、富有层次性、针对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比如,在学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将生活中常见的红色花朵拿到课堂上,利用碱水或是肥皂水来改变其颜色,让它从红色变为蓝色,然后再将变色后的花朵放在醋里,让其再变回红色,然后设置问题“为什么花朵会变色”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文章阅读中寻找答案。

3.学案导学最大的特点在于指导、引导,所以,教师在学案中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方法指导,并编写使用说明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学案进行自主学习。

三、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批注式阅读是指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并做出相应批注,批注内容可以是对文章精彩段落、句子的赏析,也可以是对文章结构、层次、思想、写作方法的分析,亦或是改写文章段落、抒发自己心得体会、同其他文章的比较等。

1.在初中语文阅读的实际教学中应用此种教学方法时可以适当随性一些,不必太过注重教材、大纲、考试而不尊重学生个体真实的感受,将阅读教学变得程式化和脸谱化,让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代替”学生学习,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力。比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时,有的学生从于勒的角度出发,想象了下于勒卖牡蛎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和感受,并批注在侧。

2.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开展阅读教学时一定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研读时间,不应该在学生自己还没对课文有深入思索之前就进行教学,否则学生就变成被动接受灌输的容器,没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

3.协调和平衡好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间的关系,一方面,既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他们用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去理解和感悟文章,避免学生沦为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一方面,教师还要利用自身的学识和专业知识指导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阅读。

四、结束语

综上,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语文素养、能力和品格、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为此,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不断优化阅读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案导学、批注式阅读、情境创设等多种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伟.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析[J].读与写(上,下旬),2015(19):176-176.

[2]陆德华.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J].新课程.中学,2015(2):318-319.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人格教育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