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6-09-06张海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缺失朗读教学初中语文

张海珍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教学方式,是听、说、读、写教学的重要参与部分。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小学语文与高中语文之间的衔接部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朗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朗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初中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还能够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点的内涵,不断提高学生普通话的水平等等。但是在目前,对于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就大大制约了语文朗读教学的效果。本文就结合在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使语文朗读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师生提供更大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朗读教学 缺失 对策

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读能力,还能够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尤其是新课改以后,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忽略了朗读的重要性,而是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语文课本的讲解中,这会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和吸收所学的内容,甚至朗读教学成为课本讲解中剩余时间的填充,这不能够发挥朗读教学的效果和作用,不能够体现教育改革的作用。[1]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缺失

1. 朗读时间的不足

对于朗读教学来说不仅可以对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还可以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预习,所以朗读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老师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朗读,这段时间应该包括学生进入朗读的状态、自己思考问题的时间、增加记忆的时间等,所以说充足的时间可以保证朗读的高效性。但是在目前的语文朗读的教学中,把朗读只是作为一种语文学习的辅助环节,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非常短,这会学生许多学过的知识无法记忆,没有学过的知识无法预习;许多老师为了提高课本知识的讲解,占用学生的早读课和晚读课的时间,学生经过一天的学习还没有对知识点吸收和消化,又要投入到新的知识点的学习,这会大大降低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甚至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倦。

2. 朗读内容的不明确

朗读的目的是提高实际学习内容的效率。这就需要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明确朗读的内容,在有限的朗读时间内制定合理的朗读计划,这样才能够发挥朗读的作用,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并没有明确朗读的内容和目标,这种情况下,大大浪费了朗读的时间,不能够做到正确利用朗读课的时间去预习、复习,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点的巩固和新知识点的了解;对于学生本身来说,也没有制定有效的朗读计划,只知道把学习的内容复习一遍,不知道去如何拓展别的阅读内容,更不知道去朗读的内容进行有计划、有规律的复习。所以朗读内容的不明确,会大大降低朗读的效果。

3. 朗读方法的错误

在朗读过程中使用正确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朗读的效果。但是在目前许多初中语文老师,老师只重视对学生课程的教学,而忽视对学生朗读方法的传授。在有限的朗读时间内,老师要求的记忆的内容,许多学生不能够有效记忆,老师往往会认为他们没有用心去朗读和背诵,这实际上是学生不知道朗读的技巧和方法,这是作为语文老师的忽视点和缺失的问题。使用正确的朗读方法去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提高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1. 给学生充分规律的朗读时间

从上文可以看出,朗读时间的不充分将会大大降低朗读的效果。所以对于初中语文老师来说,在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的基础上,安排充分的朗读时间,因为充分的朗读时间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安排自己的朗读内容,提高朗读的效果。

2.给学生安排合理有效的朗读内容

对于初中语文老师来说,一定要观察和分析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学生朗读的效果提不上去,这不仅与学生自身有关,还与老师的安排和有效规划具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有记忆比较好的学生和记忆较差的学生,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因材施教,对记忆较好的学生安排合理有效的朗读内容,记忆较差的安排有效的朗读内容。如果没有条件那就照顾记忆较差的学生,统一安排合理有效的朗读内容,这样记忆较差的学生就不会产生挫败感。所以,合理的朗读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信,在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热情和动力。

3. 注重朗读方法的讲解

有效的朗读方法能够提高朗读的效率。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来说,在朗读的过程中要传授给学生有效的朗读方法。在进行朗读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先把文章通读一遍,把重点难点的字词标记下来,然后在第二遍的朗读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等;老师还可以分组进行朗读,让学生间达到互相监督的作用等等;这些朗读的方法具有目的性,可以大大提高朗读的效率和记忆方法。[2]

三、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 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对于语言能力的提高,不仅仅靠掌握语言的规则,更多是靠语感的能力。语言能力的提高,就能够形成语言直觉思维能力。通过有效的朗读能够培养和提高语言能力。主要的措施,通过反复诵读名家作品,接受影响,在诵读的过程中,把文章里面的词汇、句子的格式、语言的气势进行熟悉,那么这样良好的语感就形成了。

2. 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要想提高普通话水平,就需要有效的朗读。对于练习标准的普通话来说并不容易,这需要在朗读千百遍的语文课文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有效的朗读,不断形成习惯,那么普通话就自然容易形成。

3. 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有目的地选择构思、结构、表达方式上有特色的章节、段落,予以反复吟诵体味,长久下来,这样对于文章套路的感性直觉就增强了,在写作的过程中,心中就有了积累的词汇、方法等,自然而然写作就非常容易。

结语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和了解,更有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所以作为初中语文老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

参考文献:

[1] 李文娟,林静,李泽锋.初中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的城乡差异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9)

[2] 张宇.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方法[J].素质教育,2012(2).

猜你喜欢

缺失朗读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