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管理艺术,建设内涵校园

2016-09-06谭世贵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5期

谭世贵

摘 要:一所好的学校,离不开学校内部成功的管理,建设富有丰厚内涵的校园是学校长远发展的基石,运用艺术的管理方式不仅能有效达到管理目的,并且能塑造校园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多年教学管理中,我深刻意识到管理对于学校良性运行的重要性。本文根据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的管理体制,对如何发挥管理这门艺术,建设学习氛围浓厚的内涵校园进行讨论。

关键词:管理重要性 校园管理办法 和谐管理

引言:

“建国军民,教学为先”,国家的发展必然把教育作为根本,发展教育事业,是每个时代的重要话题,而怎样建设富有内涵、凝聚智慧、传播文化的校园,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思考价值。现代管理学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学校要做到长远的发展,在长久激烈的竞争中稳立于社会,就必须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包括在学生、教师、学校领导、校园发展方面),将规划一步步落实到细枝末节处,形成教师做好教学,学生爱好学习的良性循环,由内到外塑造内涵校园的整体形象,提升竞争实力。管理的艺术在于沟通的技巧和真诚,要将学校的管理体制落实到细节,做到全体人员参与管理、服从管理,就应该充分发挥管理的艺术。[1]

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问题的根本,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却要从细节处着手。我校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是管理工作的核心:

一、建立师生间良好的沟通关系

教师与学生间不仅局限于师徒关系,也可以是朋友关系。中国的学生,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渡过,学校老师的教育能很大程度地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而除了平时课堂上的教学,老师在平时善于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了解班上的同学,可以建立起师生间良好关系。同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平等对待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善于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关心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同学,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打破传统教育中“师”与“生”的隔阂,善于和老师沟通,使学生觉得学校不再让人倍感压抑,而是充满爱和关怀的地方。[2]

二、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

尊重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前提条件,在学校的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有效的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而现代管理学表明,把管理建立在以满足被管理者的“尊重需要”之上,能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管理的效率。

1.尊重学生人性

学校的管理对象绝大部分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虽然中学阶段短短几年的学习时间,却能对学生今后的人生起到很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和成年人一样,每个学生都有完整的人格特性,而他们的自尊心相对于成人来说较强,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平等对待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用爱和智慧引领学生快乐成长。

2.尊重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创新课堂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决定了整堂课质量的好坏,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理解程度不同,因此有的同学能准确回答出老师的问题,而有的同学虽然回答错误可也是参与听课后积极思考的结果。对于回答问题不准确的学生老师应采取鼓励的方式,并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解答他们的困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尊重学生参与精神的教学,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植学生善于思考、勤奋学习的态度,使学生学会学习。

3.尊重学生个性

现代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学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完善。人的素质,由于先天条件和后天发展的差异,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发展潜能,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因此个性也千差万别。很多学校把升学作为重要目标,无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忽略了学生的天赋培养,抹杀了兴趣、个性的发展,让部分学习成绩暂时不理想的学生缺失了对自我的肯定,丧失信心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教学应跟进时代,正视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改变“以分取人”的陈旧观念,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正确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发展方向,发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潜能。[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国人的教育存在缺乏实践这样严重的弊端,而学校要做好教育,就应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贴近生活,体验生活。活动实践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爱心活动为导航,更能塑造学生真、善、美的灵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做事。故,我校加强学生课外活动拓展,以丰富的活动实践健全学生的人格:

四、开展活动,丰富课外生活

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的年龄,进入中学后课程增多,课业繁重,压力也随之增大,但长久的学习不仅不能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长时间处于学习状态还会降低学习效率。围绕学生的生活,南山中学实验学校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增设许多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在活动中,学生跟周围的同学交流增多了,同学间建立友好关系,同时,通过积极向上的活动,同学们打开了平时被教室里紧张氛围束缚的思维,释放学习压力,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培养自己的特长,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康的成长。

五、以活动施展教育,学生受益匪浅

校园活动作为学校第一课堂的补充、延伸和拓展,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活动做教育能让学生深有体会,正真学会做人、做事,使他们受益匪浅。以献爱心为主题的活动(走进社区、敬老院、山区为他人奉献活动)可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培养奉献的精神品质。以竞争为主题的活动(辩论赛、篮球赛、班级歌咏赛)可以让学生在竞争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同时在竞争中培养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对学生间的学习形成良性竞争氛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

建设学习氛围浓厚、富有内涵的校园,不仅要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也同样重要。一个德才兼备、富有爱心、乐于奉献的教师群体是学校的脊梁,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教学质量息息相关,怎样运用管理提升教学质量,我在南山中学实验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做了以下几点总结:[4]

六、以真诚关怀教师,提升幸福指数

现代管理学证实:当员工的归属感越大,员工的幸福指数越大,工作效率就越高。以真诚的方式交流沟通,多组织会议及时了解教学工作中、生活上存在的问题,教学不仅仅是教师自己的工作,也是整个学校的工作,因此他们工作上的困惑也是学校的困惑,学校针对教学工作每月开展会议总结教师工作,提出教学工作困难并共同讨论解决。同时,学校举行行表彰奖励工作,鼓励教师在工作上取得的成功,提升教师岗位的成就感,鼓舞教师用真心做教育,做出有特色、有成效的教育。

七、为教师谋成长,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离不开优秀的教师团队,离不开教学组织上的创新,学校积极启动教学质量工程,开展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堂,让老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具技巧性,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是一个学校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资源,提升教师整体教学质量,学校的教育就会形成质的飞跃。高考这根“指挥棒”引领每一所学校的教学方向,而我校在经过长期的经验摸索后,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教师及时总结、讨论、计划工作,实施不同方式的教学,引领学生提升成绩。[5]

我校在100余年的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管理办法,做到严谨办学,不断吸取教学改革创新思想,在有效的管理下营造了学校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致使学校全体师生形成了以“爱国读书、勤勉诚朴、求实向上、民主创新”为核心价值取向的南山教育。回顾南山中学实验学校多年的办学历程,学校管理围绕着以下几个主题开展:

八、统观发展,注重内部

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国各地高中普遍实行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因此许多地方把教育事业的发展重心倾向于扩大招生、扩建学校规模方面,把地方建设更多学校作为地方发展教育的目标。而往往评价地方教育事业的状况,都以学校的教学水平,学校的学习氛围来做基本参考,学校过多关注扩招和增大建设规模,招生数量不断扩大,许多学生进入学校后,就会迎来一个新的问题——管理体制薄弱。因此,一个地方、一个学校教育事业长久的发展,必须与管理体制同步,注重内部管理,先强化内部质量,进而追求对外规模的扩大。重视学校内部,准确定位内部的优势与不足,建立一套适宜学校自身的一套管理体制,因材施教,在根基上建设内涵校园,由内到外塑造校园形象。

九、和谐治校,发掘内涵

学校走内涵发展式道路,是推进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所谓内涵发展式道路是一种学校追求质量的发展,主要是指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升学校名誉度。和谐治校,提高管理力度,严谨办学,进而一步步实现内涵校园的建设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教职员工,发挥“柔性管理”艺术,实施“刚柔相济”的管理体制创建良好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维护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学校长远的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行刚柔相济的管理体制,要求教师既努力完成学校赋予的教育使命和任务这样的“刚性计划”,也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尊严,不以量化取代信任,不以考核取代尊重这样的“柔性管理”。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加入学校重大事件的建设工作,培育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工作环境,提高教师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以愉快的心情工作,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建设内涵校园。

十、明确目标,齐心前进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学校的精神主干,凝聚人心齐力向前是一个学校办学的灵魂。因此在学校的规划发展中,明确目标、规划发展助推着学校的成长和进步。在南山中学实验学校多年的经营管理中,一次次与同学们共同经历入学、升学,看着一批批学生带着梦想踏进校园,作为学校的管理人,我深感责任重大。高考这根无形的“指挥棒”,明确了全国各地学子的求学方向,也命令了全体高校的教学主题。怎样学好教材?运用教材?教师带领学生穿越题海这种传统封闭式的教育早已被时代淘汰,随着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学校培养出综合性人才。高中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带领学习,进而学会学习、全面发展最终培养优秀习惯的过程。学校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对教师进行分阶段的教学研讨会议,把高考这个主题细化到每一个阶段的每一个环节,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学生明确学习计划,灵活施教。

十一、以身作则,引领学习

一个好的校长意味着一个好的学校。校长在整个办学过程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校长的思维、行为和作风在学校工作中影响全局。作为校长,首先要怀着真诚的心做教育事业,加强自身修养、以德从教,严格要求、勤于反思,脚踏实地的做好岗位中每一件平凡的事。其次,随时关注社会动态,保持前卫的思想观,做好学校教改跟进时代,让学校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同时不断学习、虚心上进、蓄积实力、善于谋略,为学校的重要决策做充分准备,敢于开拓未来。

十二、落实制度,优化校风

细节决定成败,如何把制度落实到每个细节决定学校管理的成败。落实制度,严谨学校的校纪、教纪、学纪,形成学校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逐渐使新一届的学生一进校门立刻被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同化,不自觉地爱好学习,勤奋上进。我校以问责式形式督查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状态,学生自己是否踏实学习?是否勤奋上进?是否严谨考试纪律?教师是否用心教学?是否对班集体严格要求?问责式督查让制度落实到每个人,使每个学校成员意识到建设良好的校风人人有责,从而塑造学校整体学风、教风、校风。

结语:

我校在百余年的办学实践中,严谨办学、理性管理,形成了“让学生做成长的主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指导思想,以“爱国读书、勤勉诚朴、求实向上、民主创新”为核心价值取向的教育理想。以实践验证了长期有效的管理必然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铸成校园独特的学府之气、书卷之气、昂扬向上之气。浓厚的文化底蕴是学校管理长期有效实施的体现,内涵校园的建设基于民主和谐的艺术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吴文鹏、郭泗东,《中国职业教育名校/名校长创新管理评析·学校管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2012

[2]程正方,《学校管理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3]彭忠信,《对道德教育本质论的辩证思考》,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

[4]张天雪,《教育管理论》,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4

[5]王敬民,《校长如何抓好学校教学改革》,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