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馈控制系统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6-09-06陈文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语文信息教师

陈文静

摘 要:在当代教育理论及实践中,对反馈控制理论的运用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这包括对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以及教授新知识时学情的充分了解,而这些了解有利于教师课前教学设计、课后教学反思等教学工作的进行。

关键词:反馈控制 元认知

一、教学反馈控制和语文教学的理论定位

教学反馈控制系统中,通过反馈实现教学的目的就是控制,教师是施控部分,学生是受控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信息输出,学生对教师所输出的信息进行输入并形成反馈信息,教师再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输入,通过调整,再形成新的信息输出,形成一个闭合的通道,从而实现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

此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信息输出时,会受到各种信息干扰,导致输出信息的偏差,如能在信息未输出前就对干扰信息进行纠正控制,那么就将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这优于产生偏差后,再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的纠正控制。这就是前馈控制的特点。很显然,前馈控制实际上是一种超前型的负反馈。[1]

二、反馈控制系统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1.课前反馈控制,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于教师而言,课前学生的反馈信息主要来自于对新课的预习,以及预习时对旧知识的使用情况。教师对学生这一反馈的把握有助于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即通常所说的“备学生”,这也是前馈控制的体现。比如,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学生首先要自己理清故事情节,明了小说人物林冲并对其有初步的印象,教师才能根据学生对课文的反馈信息,对后面的教学工作进行控制。由此可见,课前反馈信息的得到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及学习习惯,这与教师日积月累的对学生实施的良性教学行为有关。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行为时要注意到这一点。

2.课中反馈控制,做好知识传输工作。在课堂中的反馈信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课堂中任何教学事件都有可能发生,但如能在前馈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及时把握课中反馈,就可以很好地处理教学事件,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教学是教学环节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它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最关键阶段,把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接受知识并内化的好与坏。比如,在教授一节具有很大讨论性质的课文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最高的,教师如果把控不到位,极有可能把一堂语文课上成一堂讨论课,甚至争论课;而如果教师能于学生的讨论中得到反馈信息并合理控制,及时给与学生指导,那么,这堂语文课就是成功的。

3.课后反馈控制,做好所学巩固工作。课后的反馈主要体现在学生练习作业以及课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上。《论语》中云:“学而时习之”,就可见复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课后作业以及复习状况加以了解,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的元认知,而且有利于教师下一个新的教学行为的

进行。

三、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反馈控制系统

第一,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反馈控制的双向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状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要能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学习中得到反馈信息,掌握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的切实需要,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控制整个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学生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进行学习活动,这样才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互馈的良性进行,教学中反馈控制的双向性才能得以保证。现代的教学观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和教师是平等对话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语文与生俱来的人文性会自然地使教师和学生进行互馈,因为他们需要情感的交流。

第二,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根据具体情况拓宽反馈渠道[2],以便最大限度的控制反馈信息。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广大语文教师已经或多或少的运用了反馈控制论。比如课堂中的问答与讨论、课后的作业与辅导、形成性测验与终结性测验等都是语文教师获取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的有效渠道。语文教学中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就是一种注重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互馈的通道。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如果能变自发为自觉地贯彻和运用反馈控制,并能将其渠道进行拓展,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重视前馈控制,把握情境的具体变化状态。

前馈控制如上所述就是一种超前型的负反馈。其主要是对影响教学进行的各个情境的信息进行超前控制,比如,对学生学情的反馈控制。因此,语文教师要有的放矢的进行因材施教,以便于教学环节中传授知识时的长善救失。

第四,加强语文教师的反馈控制意识。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善于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在教学过程中,优秀的语文教师善于捕捉反馈信息,他们不仅仅通过作业、考试来获取反馈信息,还能够察言观色,以敏锐的观察力洞悉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一些细微的外部表现准确推断他们的内心世界。比如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关注学生的面部表情,从学生欣喜的眼光里得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很好,从学生紧锁的眉头中推断学生对新知识还感到困惑,这样便可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及时的评价,使学生从教师处获得及时的反馈。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个普遍的问题便是学生不能及时从教师处获得反馈。这表现在教师很难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学习情况给予及时、应有的评价,因此学生也很难知道自己的反应是否正确。语文教师必须及时地从学生中获取反馈信息,又最大限度地、及时地给予学生反馈、评价信息,才能保证信息通道的闭合,达到反馈控制的目的。

教学反馈控制系统的使用在教学中已日益凸显重要,特别是语文教学中,因为语文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在运用教学反馈控制系统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一定要灵活使用,不可按部就班,如此才能有助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进行,与此同时,要注重对新的理论的探究,开拓新的思维,让其成为语文教学中最美的花!

参考文献:

[1]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王晓微,李萍,范丽雯.反馈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12):29-30.

猜你喜欢

语文信息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